废墟上的精魂

2018-01-27 11:42邢佳鹏
学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白鹿原

邢佳鹏

摘 要:《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真实反映了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现状,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体现出了在封建思想以及宗族文化的压迫下,中国这个民族进行反抗的革命精神,以及不断探索追寻光明的战斗精魂。

关键词:白鹿原;革命精神;社会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1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121

通过《白鹿原》这部小说,我们看到了先人们打破传统,进行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发展进程,也见证了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新中国和平年代的学生们来讲,这部小说给我们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影响,让我这些学生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沿着这些宏观的脉络研究中国的社会变迁,了解这一时代的特点、气息。

一、《白鹿原》体现出宗族废墟上反抗革新的民族精魂

《白鹿原》这部小说是一部重新发现人,发掘民族灵幻的书,从对白嘉轩这个人物的刻画,发现以白嘉轩为代表的与历史的发展潮流逆行的,传统的封建思想为主导的人身上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光环,同时也发掘出在宗族文化的巨大压力下以鹿兆鹏、白灵、白孝文、黒娃为代表的反抗着、呻吟着的年轻一代。复杂的政治冲突、经济冲突和党派斗争、家族矛盾互相交织着,但更重要的是以文化冲突引起的人性冲突。比如传统礼教与人性、天理和人欲,这也是小说最惊心动魄的部分。白鹿原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战,造成对生命的荼毒以及生命的枯萎等后果,是人们之间的冲突逐渐向更深刻的方向发展,更多的是对人灵魂深处的思考。

二、《白鹿原》中具体的人物刻画

(一)封建家长的代表

《白鹿原》对于白嘉轩刻画十分的深刻、全面。他和鹿子霖一样都是一位封建家长。相比较而言,白嘉轩恪守祖训,典型的封建制度统治之下的宗族文化的代表性人物,白嘉轩继承父亲的职位当上了白鹿原上仁义村的族长,对族内大大小小的事物都要监管,让人感觉到,白嘉轩就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人物。由于家训的不同,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同,鹿子霖和白嘉轩相比开放得多,但却是一个资本主义和官僚阶级的走狗式人物,官腔十足。虽然,白嘉轩对于家族的管理很严,尤其是对他自己的三个儿子格外嚴格,但是对自己唯一的女儿却是疼爱有加,相比较于儿子,对女儿白灵的管理较为宽松,这也为后来白灵敢于反抗自己的家庭,追求自由,走向共产革命的道路埋下了伏笔。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白嘉轩的为人是很正直的,正直到即使是亲人犯了错误也要按照宗族的章法办事,这并不是白嘉轩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他儿子犯的错让家族蒙羞,为了家族的脸面,白嘉轩不得不这么做,同时还树立了自己刚正不阿的形象,维护了族长应有的形象。

通过对《白鹿原》的阅读,我感觉,白嘉轩这个人物的设定本身就是一部中国民族精神的进化史,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固执、他追求的宗族利益,完全是中国传统宗法农民文化的全部。白嘉轩的存在,证明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就是他这样的人物。作为一个人,白嘉轩活的有血有肉,作为中国封建宗族文化的精神代表,完美为诠释了什么是这种精神的内涵和定义。说他是农民,但是他当过地主,虽然随着长工鹿三的离世,没有再雇佣长工,刚好摆脱了地主这个身份,但是在白嘉轩的身上依然能够感受到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比如,为了保证白家能够福运绵长,就想得到鹿家的风水宝地,于是精心策划了一场买地的戏。但是白嘉轩与一般的地主不同,更可以说白嘉轩是一位农民,他一生都在劳作,过着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生活。就是在现在一些偏远,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依然可以看到白嘉轩的精神气息,这种封建的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依然存在我们的民族精神当中。

(二)中庸代表——朱先生

贯穿在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朱先生。小说不仅描写了朱先生学识的广博,还表现了朱先生强大的处事能力和分析能力,甚至是具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小说中对朱先生的描写更多的是对他的夸赞,给人一种朦胧的感受。朱先生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除了朱先生自身的学识修养,还有他超凡的处事能力,从他帮助人家找到丢失的牛和他帮助古城免遭屠杀就可以看出。因为朱先生不参加任何的政治派别,看的往往更清楚,因此预知共产党一定会胜利,也知道了他的书籍会遭到破坏,所以叫妻子让一些书与之同眠,也叫妻子不要让自己入棺。就个人生活而言,朱先生保持中立,不参与任何政治斗争,拒绝出仕,不热衷于功名利禄,喜欢游山玩水,观大川,著书立说。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朱先生绝不低下头颅,他又料事如神,未卜先知。虽然朱先生一生只出过一次远门去南方,却对南方人抱有很深的成见,喜欢隐身林泉,过着悠闲自在的清淡生活。

三、《白鹿原》给中国文学界带来震撼

《白鹿原》的出现,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神上的震撼,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当今的中国文学带来自信与震撼。这部小说的出现让我们的民族文学思维没有停滞不前,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学作家应坚持对时代的精神价值进行思考,去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在这部《白鹿原》小说当中,陈忠实作家在表现人的手段上相比较之前的作家,表现的手法也更加的丰富,打破了拘守理性的传统现实主义的疆界,力图写出完整的人性,不管是从社会上还是心理上或是生物属性上,力求完美,相互统一。其中,作者在写人物死亡大限面前深掘灵魂,面对小说中人物的陨落,每个人都有极具特点的方法,与过去的一些作品相比,极具特色,一反过去大众化、模式化的平庸。作品通过“无”让人看到“有”的价值,且能超升到文化境界中去,真所谓“知死方能知生”。

四、结语

《白鹿原》这部小说,让我们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生活的艰苦,也让我们缅怀先烈,让我们知道那时我们的先辈原来是这样走过的。《白鹿原》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体现出了革命先辈们的不去精神,在封建宗族文化这座废墟上从新建立起新中国,民族的不屈精神永远伫立于这片红色大地上。

参考文献:

[1] 郑万鹏.《白鹿原》家族文化[J].东疆学刊,1997(1).

[2] 雷达.废墟上的精魂——论《白鹿原》[J].延河,20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白鹿原
WANG Xiaoping.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Capitalism:Renaissance or Rehabilitation?
《祭语风中》与《白鹿原》之比较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白鹿原》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电影《白鹿原》得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