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葱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知识人才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当前社会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文学教育对于塑造青少年良好的品德意志都有重要作用,通过文化熏陶,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维观念,树立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不仅如此,文学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好文学还是传承中华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这就使得加强中学文学教育工作尤其关键。本文主要论述了建国以来我国中学文学教育的发展状况,还对文学教育提出了几点反思,希望对文学教育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国;中学文学;教育述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117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其中涌现出众多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在弘扬高尚情操、彰显文化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他们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理应学好文学,从中吸收丰富的养分,借助文学来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奋斗。要学好文学,就要了解中国文学史的渊源,中国文学从古至今,走过漫长历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里主要分析建国以来中学文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帮助更多的中学生理清这一时期文学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学好文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大起大落的历程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国家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将中学语文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课程,这是受苏联的影响。对语文进行分科教学是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毛泽东同志亲自过问,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胡乔木同志直接领导。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工作会议,胡乔木同志在讲话中提出分科的问题。 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后来在一次大会上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的阻止,此后,文学、汉语分科的命运一落千丈,对文学课本的批评纷至沓来,文学课本形同废止。60年代初开始另起炉灶编写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发表了《反对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和《不要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两篇文章。中央文教小组指示:“文学、汉语合而为一,叫语文。”文学、汉语分科教材正式寿终正寝。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有了恶性的发展,而文学教育却成了禁区[1]。
二、新时期的复苏和振起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央对于中小学教材的拨乱反正给予特别关注。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教育部集中全国优势力量编写新的各科教材。随着思想的逐步解放,人们开始摆脱种种思想束缚,语文教学界重新加以审视和评估, 语文教育家对加强文学教育普遍表示支持。当年主持编写《汉语》教材的张志公先生,提出中学生要学习古典文学, 并且主张初中开始设文学鉴赏课,加强文学教育已形成广泛的共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了培养“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教学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考虑语文教材进一步改革的时候,将加强文学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到日程。参照50年代文学教育的经验,结合新时期的特点,试图首先在高中开展实验。从1983年至今,编出了两套以文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高中语文课本。
三、关于文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一,文学的范畴非常广泛,这就决定了文学也有优劣之分,并不是所有的文学教育都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影响,因此,文学专家和教研组应该对当前的文学教育加以讨论和思考,以确保文学教育的指导理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发展起正向引导作用。
第二,文学教育通过文学作品将作家作品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读者,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和升华,发人深省,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主要是借助作家的语言与作者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因此,文学的语言也是我们读者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学时代正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关键时期,文学教师在进行文学教育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應该让学生通过品鉴文学语言来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
第三,文学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优秀的作品也有很多,如何才能在中学时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学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教材选择的时候,尽量择取经典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阅读层面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提高文学教育的质量。
第四,对于文学教育课程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把握,低年级的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还较弱,应该注重字词等文学基本能力的培养,高年级的学生基础知识已经比较扎实,应该加强对文章的品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文学教育在不同的学段也要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使之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相符。
第五,文学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提升自己。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应该让学生对文学有足够的兴趣,学校应该加强文学教育与中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举办相应的文学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对文学的热情,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文学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在21世纪,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鉴于加强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也要对文学教育进行有效改革,文学专家和教研组应该充分讨论当前文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文学教育发展的新路径,充分发挥文学教育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使文学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广大中学生爱上文学,从文学中感悟人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认识到加强文学教育应该从自我教育开始,在充分了解文学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文学学习意识,在平时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好读书、读好书,注重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国正.似曾相识燕归来——中学文学教育的风雨历程[J]. 课程·教材·教法, 20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