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18-01-27 18:34王刚袁晖
学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名校生源志愿

王刚+袁晖

摘 要:随着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2017年有4个省市成为第二批试点省份。同传统名校相比,地方高校在生源上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新高考改革对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录取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只有创新特色学科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培养计划,创新招生管理模式,才能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实现办学上的突破。

关键词:高考改革;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6-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6.002

针对当前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的问题以及未来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和上海成为高考改革的第一批试点省份,2017年第一批改革后的高中毕业生进入高校,同时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4个省市的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并在“取消文理分科”“外语多考”“减少批次”等方面进行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的改革方案同浙江类似,在2020年采用“先专业后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

一、新高考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明晰学科定位,加强学科建设

浙江和上海的改革方案均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强调考生的自主选择权,要求高校提前公布专业及选考科目。考生可根据兴趣爱好结合高校要求自由选择选考科目。这不仅仅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在浙招生计划及专业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高校无选考科目要求,考生无论选哪三科作为选考科目,都有资格报考六成以上的专业。一方面反映出这些高校对生源不够自信,希望能扩大生源范围;另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对办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对学科和选考科目的关联性认识模糊。

(二)调整培养方案,实现差异化培养

不同专业提出的选测科目不同,只要考生满足其中一项便可报考,不同专业的调档线差异会愈发明显,甚至某些弱势专业要多轮投档才能录满。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因为知识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教学中的集中授课,这是之前没有遇到过的。

(三)探索综合素质评价量化标准,创新录取模式

在传统的高考模式中,考试与录取之间的联系只有分数,高校首先考虑的是分数的高低,其次是考生的体检信息,很少考虑考生的个人素养是否适合本学科。同以往的集中统一录取不同,本轮高考改革更为重视考生的个性和综合素质评价,并将其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高校要积极创新录取规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保障录取程序上的规范,录取适合本学科的考生。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

在传统的志愿填报中,以学校为单位投档,学校综合实力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高校可以通过综合实力和优势专业吸引考生填报,弱化弱势学科建设上的不足。这不仅仅是普通高校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也是传统名校要解决的难题。在越来越平等的生源竞争环境下,特色高校和高职院校只要能适时调整培养目标定位和办学目标定位,结合办学特点和自身优势,推进内涵建设,就很有可能会成为本轮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一)创新特色学科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

虽然地方高校很難在整体水平上同传统名校竞争,但是可以在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上有所突破。随着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进和一流学科工程建设,地方高校应该紧密联合地方政府,结合行业背景,聚焦地方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一流人才引进模式,提高优势学科的国家水平和国际水平,创建个性化和行业化高校[1]。

(二)综合型高校可以尝试专业类招生

2017年更多的传统名校采用专业类招生的模式,考生按专业大类填报志愿,入校一或两年后选择专业,这其实就是对未来很有可能推行的“先专业后学校”投档模式的有效应对。综合型高校的相近学科在一些课程上具有重叠性,按专业类招生弱化了相近专业在提档分上的差距,生源范围更广,便于入校后集中授课。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基础课程,又可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更深入了解,扩大了视野,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深层次的提高。但是由于特色院校和高职院校专业较少且主要为特定行业领域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更适合采用传统的专业招生模式。

(三)创新吸引优质生源的长效机制

加强同社会的联系,校园开放应形成常态,建立优质生源基地。早期的校园开放日主要集中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之前,主要为考生及家长解答招生政策,近距离地了解报考意愿和就业意向,吸引考生报考。校园开放应形成常态,不仅仅是吸引潜在生源报考,还可以成为学校宣传的有效方式,提高社会知名度。高校应主动加强同中学的联系,同中学教师及学生“面对面”沟通,发现优秀生源并鼓励报考;组织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宣讲学科特点及办学优势,尝试在中学建立实验室;鼓励大学生同中学生在科研上进行合作,让高校文化在中学落地生根。这不仅是在生源上实现中学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顺利衔接,还是高校培养学科素养和完善知识结构的必然要求[2]。

(四)创新招生管理理念及模式

新一轮高考改革同历次改革相比,变化比较大,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仅是招生部门的事情,更是整个高校的事情,全校师生要充分理解本次改革的深刻内涵,积极主动参与招生工作,根据学科建设水平和发展规模编制招生计划,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学校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结语

从近几十年的改革经历可以看出,很多改革措施一般先在传统名校试点,总结经验教训后根据执行情况确定是否全国推广。虽然这是对促进改革平稳的考虑,但是在客观上突出了传统名校的地位及权威。随着平行志愿的推广,传统名校和普通高校在生源上的差距越来越大,高分生源和传统名校挂钩,普通高校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地方高校应以本次招生制度改革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明确办学目标定位和培养目标定位,调整学科培养计划,坚持以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为依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旸,吴娟.地方高校“双一流”发展路径探寻[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5):76.

[2] 周学铁,邢光军.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招生机制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35):41.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校生源志愿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名校介绍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赶集挑名校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