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政策的变化

2018-01-27 14:42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5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政策

江苏

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达到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为增进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经济政策制定是在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集中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和经济利益,为巩固和加强统治而服务的。古今中外大的经济政策有:重农抑商政策、重商主义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国家干预政策、新自由主义政策及计划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政策

农、工、商业都是古代社会的基本行业,但是在中国古代,把农业作为“本业”,工、商业称为“末业”。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明确提出了重农抑商的原则,还提出“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武帝时采取盐铁官营等措施打击富商大贾;到了明清时期,工商业有了较快发展,政府不断加大税收。清朝雍正皇帝曾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历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1)经济:重农抑商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经济基础,满足国家积累财富的需要。只有小农生产稳定,才能给国家提供兵役、徭役与赋税。

(2)政治:小农安土重迁,有利于社会安定,国家秩序稳定,有利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巩固。

(3)思想:维护传统的伦理思想观念——重义轻利,农为国家之大利,重农就是国家重义;商为私人之利,抑商就是国家轻利。

2.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容

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内容历代有所不同,基本上有如下几点:

(1)重视农业:轻徭薄赋,鼓励小农生产;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小农经济。

(2)限制商人:生活上限制商人的消费,政治上压抑商人的发展。

(3)限制商业:加大税收,限制工商业发展。

这些措施的影响也有两个方面:

(1)积极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2)消极方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经济缺乏活力。特别是明清时期,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国家落后。

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要求,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到了近代,中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效果不断减弱。特别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宣告重农抑商政策的终结。

二、重商主义政策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正值西欧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全盛于16世纪和17世纪,衰落于18世纪下半叶。可分为两个阶段:

15—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重视货币与商业的发展,又被称为“重金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晚期重商主义认识到制造业对国家富强的作用,又被称为“重工主义”,主张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鼓励出口本国产品,限制进口以实现贸易顺差。重商主义的出发点是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欧美主要国家都在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先后成长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但是,重商主义的历史跨度很长,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有着不同的侧重,重视对外贸易、谋求贸易顺差是他们的共同追求。

1.荷兰

荷兰独立后政府支持商人建立海外贸易垄断公司,把持通商要道。如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的国家职能、对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商业公司。利用天然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荷兰成为纵横四海的“海上马车夫”,同时也成为17世纪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英国

英国的崛起得益于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15世纪晚期开始的圈地运动就是受重商主义这只“无形的手”推动的。都铎王朝时期,伊丽莎白女王政府鼓励出口、发展海外贸易、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实行关税保护。如英国1600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在东方的贸易。无论是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还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都积极参与殖民掠夺,1607年在北美获得了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保护本国商业贸易。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直到1849年,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推行自由主义政策,才宣布废除《航海条例》。

3.美国

美国独立前,各殖民地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独立后的美国政府仍然实施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关税、发展本国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末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重商主义的产生反映了原始资本积累的需求,各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海外贸易、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拓展了商品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吴于廑在《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中称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工业世界涌现的历史前奏”。

三、自由放任政策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了其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国富论》,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主张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运行,由市场自我运行、自行调节,政府只做经济的守夜人。亚当·斯密吸收了重商主义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由市场机制来推动,政府的经济职能是保护自由竞争、保障私有财产和维护公共事业。他的思想为多国采纳,成为制订经济政策的基础。

1.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1850年取消约371件商品的关税,1852年英国议会发表声明称自由贸易是英国的国策。英国利用自身的工业优势,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鸦片战争就是英国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自由主义政策给英国的经济带来了“光环”,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镑确立了世界货币的地位,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到了19世纪末,英国开始衰落,20世纪又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英国已失去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地位,二战后英国不再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而是转而实行国家干预模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2.美国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也放弃了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早在19世纪中期,美国就开始谋求太平洋的利益,到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因未参与瓜分,便提出了“机会均等”的“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是要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也体现了美国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一战后,美国依靠战争积累的财富扩大生产,经济一片繁荣。192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欧洲国家总和,20世纪20年代被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但是,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使资本家盲目进行生产,导致无序竞争;国民贫富悬殊,限制了消费能力的增长;分期付款掩盖着经济繁荣的虚假和泡沫。最终爆发了经济危机,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让经济进行“自我疗伤”,美国经济陷入谷底,自由放任政策宣告失败。

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以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为核心内容,反映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凭借经济实力发展经济的要求,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各国政府采取的自由放任政策也造成两方面影响:积极方面,市场自由竞争,促使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消极方面,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生产的盲目性,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为了解决市场和原料问题,列强加紧侵略掠夺的脚步,导致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不均衡。

四、国家干预政策

面对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1933年入主白宫的罗斯福总统认识到,美国经济萧条是由经济弊端造成的,因此罗斯福就任后便开始对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自动消除危机,主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这一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看得见的手”取代“看不见的手”也意味着“凯恩斯主义”取代传统的自由主义,国家干预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主要经济手段。

国家干预指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政府运用经济和宏观调控等手段规范市场行为,以校正、弥补市场缺陷的。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与管理局,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通过整顿金融、恢复工业生产等措施,使美国经济重新回升,渡过了难关,还从实践中探索出了建立福利国家的模式。二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罗斯福新政模式,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从20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凯恩斯主义”是在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失灵的背景下诞生的,它自诞生后便迅速地传播,并发展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大的流派。但是,“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医治资本主义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它虽然暂时地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各种内在矛盾,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20世纪七十年代,受石油危机影响,经济出现了“滞涨”,“凯恩斯主义”对“滞涨”既不能从理论上作出解释,又不能提出适当的解决对策,受到了来自新兴的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学派等的挑战。

五、新自由主义政策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勃兴于20世纪八十年代,符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要求转变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其目标是建立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新秩序。经济理论方面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思想,提倡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主要流派有伦敦学派、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等。

1979年,英国撒切尔政府上台,政策转向“多市场,少政府”;1981年美国里根总统上台,实行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的主张,明确将新自由主义作为经济纲领。这样,新自由主义开始由学术理论、政策主张转变成为政府政策的主调。在发达国家中,新自由主义具体实施的措施大同小异,基本上包括:紧缩货币供给;压低工资;抑制通货膨胀;解除政府部门对私人企业的管制;减税刺激投资;削减社会福利支出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赢得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同程度的繁荣。但是新自由主义也带来了一定消极后果:导致消费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增长;导致泡沫经济,资本主义经济面临新的危机;加剧西方国家社会结构的两极化。

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扩张的理论,推动着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阶段过渡。现阶段,新自由主义、垄断资本国际扩张同经济全球化又紧密交织在一起。

六、计划经济政策

计划经济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通过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来管理和调节的国民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源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计划经济政策经历了较多的坎坷,先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极端贫困和战争条件下,通过国家集中物资分配,保证了军队的供应和战争的需要,为内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但是种种不合理的做法,引起了民众的反对,激化了社会矛盾。1921年,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商品、市场恢复经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社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取消。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0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危机,更显示出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罗斯福对苏联模式也有借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直到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计划经济能够使国民经济有比例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避免重大的损失和浪费。但其指令性计划易使经济缺乏活力;分配上实行平均分配,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上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重农抑商政策适应了农业经济时代的要求,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诞生,适应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要求,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放任政策适应了工业革命时代的要求,为资本主义发展拓宽了市场;国家干预政策缓解了自由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带来的弊病,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自由主义的勃兴适应了当代国际垄断资本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则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初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政策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政策
政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助企政策
政策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