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
——用正确方式打开幼儿生活活动

2018-01-27 15:32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叶牡丹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生活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叶牡丹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剔除集体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完整时间的安排以外,剩余的时间统称为“生活活动”。生活活动因其本身时间的支离破碎,活动的开展通常会显得随意、无趣和乏味。然而生活活动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却是不可估量的,而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目光投向了集体、游戏和户外等完整时间的活动,却忽略了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那么,如何开展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活动呢?

一、用集体活动的方式导入——生活需要仪式感

很多老师在生活环节都比较喜欢以传达指令的方式进行环节转换,从而提出要求。因为在生活活动环节,通常时间比较短,有时仅有几分钟的时间,老师们惯常以为用这样的方式会更为高效和直接。这仅仅是老师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从主观上来讲,的确是已经把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孩子了,但是从客观来分析,孩子是否接收和执行了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直白的表述只会让幼儿产生反感、不配合——指令本身就是不平等的表现——改用商量或邀请的方式将幼儿置于与教师平等或是高于教师地位的状态,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㈠圆桌效应

我们成人在进行某个决策的时候往往通过商量、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若将孩子们也看成是成人,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意见,这样的尊重能建立强信号联结,使得活动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大班幼儿盥洗的环节,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老师不在时,幼儿在盥洗室常会出现打闹、玩水、袖口弄湿、因为地面有水有幼儿滑倒等缺乏秩序感的现象。据调查,在这个生活活动环节,教师通常的做法就是让另一位教师通过站在合适点位来进行管理,让所有的孩子知道自己在教师的眼皮底下,从而不会有过度行为产生。这个方法固然奏效然而却缺乏了很多人文关怀,孩子们始终觉得自己处在教师的“监控”之下,无论是从视角还是从层次来看,幼儿明显属于仰视的低层状态,这对于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相当不利。因此,我们在大班开展“圆桌会议”的尝试,将每一个孩子郑重地请到会议桌上,告诉他们讨论的内容,然后孩子们就“盥洗”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由他们自己来制定规则,孩子的能力大大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开展讨论、提出结论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了解其中的规则,作为规则制定的主人更愿意主动捍卫自己的成果,因此在以后的盥洗过程中表现更为主动积极,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大量减少。

㈡双面板解读策略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好的心,都渴望被集体认可,尤其是集体中的关键人物——老师的认可。如果某种行为被大家认可,那么这个行为会固化和再次产生,称之为正强化,反之则为负强化。但是对于一个事件的不同解读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老师要学会去享受做这个关键人物,去挖掘普通事件中的教育元素进行特殊解读,让它成为孩子的关键事件,从而打开与幼儿的联结方式。如:在一次排队时,有两名幼儿发生了争执,一名幼儿伸手打了另一名幼儿,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惯常的做法是去批评那位打人的幼儿,但教师没有那样直接去处理,而是细细地问清楚了原因,才发现是缘于一名幼儿不守规则而导致这名幼儿产生了极端的行为,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冲突。问清楚原因后发现,动手打人的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行为方式及结果是不妥的。如果教师通过结果来判断他这样的行为则有失公允,也是很片面的。因此,教师在处理时肯定了孩子好的导向,指出了处理方式的错误,使得事件的发展朝向好的一面,高效且有温度。通过特殊的解读,探测幼儿内心,换以责任和担当来解决事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生活需要趣味感

为什么在生活活动中会频繁出现惩戒行为呢?从教师角度出发,是缘于生活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行为与规则、秩序以及我们内心的期望形成了对立或是偏差而导致。从幼儿视角来看,主要原因在于其内心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基于这两点,我们来寻求其中的平衡,并找出合适的联结方式,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㈠完美预设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我们是否研究过幼儿的行走路线?我们作为旁观者俯瞰这个活动室,幼儿的生活轨迹是有路线的。例如:从早上入园进门到自己的生活柜,也许会绕过几个操作区,这个路线怎样安排?再比如从每个区到盥洗室的路线又怎样走呢?这个看似稀松平常的事件也会引发一些矛盾和冲突——例如碰倒了地上构建的房屋、影响了正在站着作画的同伴等等。老师需要在每一次活动中重申和强调制度吗?如果要想让孩子们在生活活动的同时能够有秩序地进行其他活动,只要在设计的路线上做一些小文章便可以实现了。我们有老师在那个时间段将孩子们的生活行走路线设计成“闯关游戏”。对于孩子来讲,每次经过这个路线都是一次游戏,老师将既定的行进路线用不同的标记进行了记录,通过这样的预设,无需解释说明、也没有要求,孩子们在进行生活活动时自然就会走这个路线,这种富有趣味又隐含规则的生活游戏,孩子们都乐此不疲。

㈡充分想象

对于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来讲,最为困难的可能就是午睡了,因为需要建立十分强大的安全感才会让幼儿安心地在幼儿园午睡。然而安全感的建立并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它随幼儿适应环境能力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面对这样的差异,我们在适度等待的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小策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想象和移情让幼儿用另一种精神存在去生活。例如午睡活动时,教师根据幼儿上床入睡的心理接受速度用动物来进行匹配游戏,这个游戏方式很奏效,老师们常常会把最近故事中的动物形象移植进来,幼儿通过想象,将自己变成这个动物,似乎是在过它的生活,情境的自然推进让幼儿快速进入生活活动状态。起初可能要经过好多批次的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的种类将会减少。当然,并不一定是动物,也可以是别的,例如汽车等等,选择的对象是孩子们最近热点追捧的形象,这样的效果更加好一些。

三、用户外活动的方式生成——生活需要成就感

周而复始的生活活动对于行动力强、充满想象与好奇的孩子来讲,确实会时而感到无趣和乏味。这种负面情感就会促使幼儿“创新式”地想要寻求一种新的体验,成就感的多次体验会使得幼儿更加确定的认识自己,增强自我意识,这对于自我认同、集体归属感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帮助。

㈠归位才对味

我们在很多的游戏撑牌上常常看到“我的游戏我做主”,孩子们自主选择、自主结伴、自主游戏、自主记录和评价等等。在生活活动中,孩子们是否也可以自己做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在幼儿园,孩子们都有“值日生”这样一个角色,值日生做些什么?天气播报、自然角管理、午餐菜谱介绍等,通过这些活动重新让幼儿回归到应该有的位子,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㈡张扬才个性

让孩子过可以支配的生活,会让他们有很大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我们常用的还有轮流做小老师。通过小老师的尝试,完全可以让孩子们组织餐前活动、盥洗活动、对外游戏区更换交涉等。例如,餐前活动时一位老师去用餐了,班级里只有一位老师和一位保育老师,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让幼儿轮流上来展现自己的才艺,如讲故事、唱歌、跳舞等,以此吸引其他幼儿注意,教师就可以做一些午餐准备工作了;再如每周游戏区的更换环节,如果遇到大家都要选择这个区域的时候怎么办?如何达到目标和说服对方?孩子们自己开展讨论,自主选派代表在老师的陪同下到相关班级进行交涉。这些活动的放手,让孩子们获得了更多成为主人的机会,也让孩子们在生活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拥有了获得感。

联结就是沟通、是彼此的理解、是相互发展的基础,然而,联结的方式并非仅有语言生成、有时可以是肢体动作、有时可以是环境的浸润等等。作为和孩子经常一起生活的老师来说,听懂并用孩子认同的方式去联结、去打开幼儿的生活活动非常重要,这关乎生活活动背后的隐藏价值以及直接影响一日活动整体质量的高低。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生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生活感悟
爆笑游戏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