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翻转

2018-01-27 15:32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孙兴妹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8年11期
关键词:游戏材料活动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孙兴妹

自推行课程游戏化改革以来,幼儿园游戏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老师在游戏活动中是主导还是放手?是放任还是陪伴?是看护还是支持?向左向右,只在一念之间,老师的观念直接关系到孩子在游戏中的收获与发展。回顾这些年在组织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

一、从对游戏无措到掌控者转变 ——游戏组织者

还记得初入职那会儿,孩子在园一日生活主要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每节活动后会到室外溜达一会儿,那时一大帮子孩子围着一个很简单的滑梯能玩老半天,更多的是在追逐嬉戏。课程游戏化推行以来,游戏列入一日活动首席,幼儿园开始投放大量的游戏材料供孩子游戏,材料的丰富和之前仅有的单一的组合滑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材料有了变化,但教师的角色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少教师还停留在满足于让孩子都玩起来,只是增加了游戏的时间,老师依然充当掌控者、组织者——游戏前会对游戏进行分配,交待一系列的安全注意点,老师是孩子游戏中的“教练”,不可逾越,一切要按照规矩来;游戏中,放任让孩子自由玩,老师一直在旁边看护孩子;游戏后一切嘎然而止,没有总结和评价,即使有也是规则的强调,而非前后经验的连接与提升。所以,游戏从无到有、游戏材料种类增多、游戏时间增长、教师对游戏的关注度提高是课程游戏化的第一步显性变化。

二、从游戏的权威者向策划者、指导者转变——游戏观察者

材料多了,游戏时间多了,日复一日的游戏给老师的指导带来挑战。同时,因为缺乏引导,孩子漫无目的地随意游戏、摆弄材料,终将会对材料失去兴趣,导致规则难以固化、游戏区里吵闹、破坏现象比比皆是。

我们开始思考:游戏是不是材料越新颖独特越好、品种越多越好?自由自主是不是放任不管?老师心中要不要带着目标去指导?游戏要不要评价?如何评价?在幼儿园常见的且普通的游戏如跳绳、呼啦圈、拍球、建构游戏等如何去提高游戏水平?

在课程游戏化支架的帮助下,我们开始把视线转向孩子,看他们游戏的动机、需要、兴趣、合作、交流,开始借用《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剖析他们的行为是否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游戏是否具有挑战?如何激发孩子在游戏中思考、合作、交流、分享?终将我们老师从组织者向观察者延伸,只有观察孩子才能知道我们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哪些内容需要调整。

我们开展体验式教研活动,目的是让我们的老师从满足于“玩起来”到关注游戏水平,提供分层指导,从而内化《指南》。通过老师的自身体验发现单一的材料通过引导一样能玩出趣味、玩出水平、玩出质量。我们从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游戏进行尝试,比如小班体能游戏拍球,《指南》目标显示3~4岁能双手向上抛球;4~5岁能自抛自接球;5~6岁能连续拍球。细心观察得知,班上孩子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有一小部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需要老师设置不同的情境去引导他们主动练习;有一部分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尝试达成目标;还有一部分孩子动作发展超前,超出《指南》基础目标,我们也需要为这部分孩子在他们的发展区内创设更高的游戏环境。我们尝试从起初的拍起来,到各种花样拍,再到用其它物体代替手来拍,后来有的孩子因不够挑战性而失去兴趣,老师引导孩子站在不同的材料(轮胎、平衡木、高低不同的软垫等)上拍,将拍球和保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结合起来,增强趣味性,同时玩出游戏水平。

体验式教研让我们感受到观察的意义,让我们更相信了孩子,让我们在游戏时间内把视线聚焦到孩子的一举一动,去看、去思,从而走进童心,评价发展水平,调整材料,提供适切的帮助和个别化指导,帮助孩子品尝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实,体验成功感。

三、从观察者向支持者、合作者转变——游戏引领者

1.放手让孩子导演自己的游戏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有能力建构自己的游戏。于是,我们开始尝试让孩子自己来导演自己的游戏。游戏前让孩子自己制定游戏计划,今天想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制定游戏计划的时间可以是早上一入园,也可以是区角时间,还可以是口头协商。计划制定好了,选择约请游戏伙伴,商讨确定游戏主题,选择游戏地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能力不同,比如小班孩子还不会制定游戏计划,在自主游戏环节我们通过和孩子口头制定游戏计划、幼儿自主游戏、回忆记录游戏情况、讲述游戏故事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老师要做的只是投放低结构的游戏材料,给予孩子制定计划和商讨交流的时间,做一个倾听者;在孩子有冲突和发生矛盾时给予支持和帮助。自主制定游戏计划的同时孩子的绘画、语言、协商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

2.游戏精神向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延伸

我们先从建构游戏入手引导孩子制定建构计划,然后我们变为整个自主游戏计划都交给孩子,再后来让孩子们开始制定区域学习计划。我们尝试每周将区域学习内容罗列出来,让孩子自主选择内容顺序,制定顺序计划。在数学活动中,我们还尝试将数概念的建立与各个游戏区融合,制定跑组任务计划卡。比如认识数字9,老师为孩子设置了6个任务卡(用9颗珠子做一条项链、用9个积木做一个造型、在花瓶里插9朵花、用9个花式来装饰帽子等),孩子根据任务卡到各个游戏区完成操作。活动中,孩子是游戏的主人,当孩子有困难来请求帮助时,老师会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但角色定位是孩子游戏、学习的伙伴。

3.用评价推助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游戏不能开头和过程都热热闹闹走过场,不能虎头蛇尾,游戏结束后孩子真实的分享、教师的及时点拨能推波助澜。游戏结束后要组织游戏评价,在愉悦的氛围中启发孩子思考,在分享中促进孩子互相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建立规则并引导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引领中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兴趣,从而帮助孩子们向更高水平发展。

5.不断充电当好自己的角色

权力的放手让老师变得轻松,老师不再是游戏的权威。当然角色的转变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熟悉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行为背后的意义;要做好一个专业的引领者,不断去学习、调整活动方案,并能对孩子的发展、游戏水平做出评价,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完成深度学习。

四、从实践层面向理性思考层面转变——游戏反思者

1.角色翻转不是灵丹妙药

教无定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每个老师、每个班的孩子、每一个活动都有它的独特性,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该适时介入的还需及时介入。角色翻转不能作为“舶来品”,只知“行”而不知“神”,要用脑子翻转,具体情况具体实施。要演绎好新课改下的教室角色不是一天两天之功,在于认真实践、勤于思考、长期的积累,才能让自己的角色及时转换,给孩子及时的回应。

2.角色翻转是游戏精神的伴侣

在游戏组织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中隐藏着教师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与游戏精神不谋而合。角色翻转不只是组织过程的改变,而是观念的彻底革命,它是课程游戏化的伴侣,只有教师角色的转变才能换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

3.理性思考审议课程

与孩子的深度学习相适应的应该是老师的深度思考。对孩子的游戏有了观察、有了思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审议我们的课程方案,从而更适合我们的孩子。审议应该包含一日作息的审议、环境创设的审议、材料投放的审议、活动方案的审议、活动环节的审议、活动策略的审议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我们的课程园本化、理性化。

在实施课程游戏化之后,无论是园所、老师还是孩子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从被动接受灌输的容器成了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有了主动权,更加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园所的环境、材料体现以孩子为主体,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在活动中更从容、自信、专业。游戏也从无到有,从有走向关注孩子,从关注孩子到关注游戏水平,从关注游戏水平到关注深度学习,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角色转变。

猜你喜欢
游戏材料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最美材料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