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 昕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强调智力的原创性而不是物质的积累,重视文化对人发展的作用,而音乐教育则是呈现多元文化以及美育中的重要一环。从中国教育课程的改革中,也不难发现对音乐学科的不断重视和改进。在中国打开了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广阔视角后,便不断学习和引进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在21世纪的今天,杰出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认同这样一种信念:追求一种以亲身实践和体验为基础的“原本性的音乐”。这种理念在我国无论是在面向儿童的基础音乐教育中还是在面向未来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或高等大学的音乐教育中都已经逐步体现,并不断发展完善。
达尔克罗兹,奥尔夫与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理念并称为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三大教学法。结合本课题,在这里,我们只阐述奥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的理念。
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认为人类的情感是一切音乐艺术的源泉,只训练大脑、听觉或歌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训练整个人体;最初的音乐学习不是某种乐器,而是人的体态律动;先感知音乐,再引导学习者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创建。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人人都能参与体验的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强调通过亲身参与来探索和体验音乐,感悟音乐;重视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音乐与语言、动作三者结合;创造了在音乐教学中使用的一系列的声势活动,设计了打击乐为主的便携简易的奥尔夫乐器。
由此可见,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共性就是都注重开发每一个人对音乐的艺术力量本能的反应能力,而不再强调单一的“知识的传授”,都重视音乐学习者的亲身体验与实践,以此来真正感悟音乐。由此可见,在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引进体态律动课程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的。
有研究证明,人类的各种感觉器官对于信息的吸收率为: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按上述研究,如果人们只运用听觉来学习音乐,那么在接受音乐信息或是学习音乐的时候,就只能较少地获得信息;而利用视觉形象则容易获得更多的信息。在音乐教育中利用体态律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特点,人的各感官“通感”活动起来,将成倍提高音乐教育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要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开设此课程的原因,一是让高校的学生本身除了学习声乐器乐,视唱练耳这类直接训练技能的课程以外,能有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课程唤起对音乐本能的反应能力,增加对音乐深层的体验感,也更有助于其整体音乐素养的提高;二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将来进行基础音乐教育的老师,学会用体态律动的方法进行音乐教学也能更加促进基础教育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体态律动课程中大概有这些通用的表现形式:用流动的踩着拍点的步伐表现音乐的节奏;用手势动作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表现音乐的音高;用击打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音乐的音色;用动作的肌肉力度表现音乐的强弱;用动作的对比或重复表现音乐的曲式结构;用动作的缓滞或轻快表现音乐的情感等等。在体态律动课程中,如何去训练学生这些细微又繁多的音乐反应能力呢?这需要借助于两种教学形式:游戏和集体舞的编创。
奥尔夫强调:所有的音乐教学应当从“游戏”入手。不论什么年龄阶段,游戏都是一种使人愉悦放松的教学形式。游戏教学分为两种:无教具的游戏和有教具的游戏。无教具的游戏即没有教学工具,以每个人自己的身体为乐器表现音乐。比如所有人围成一个圆圈,在相同的恒拍下传递节奏,可以是由一个人发起,其他人模仿传递,也可以是每个人都即兴做出节奏传递,用拍手,踩脚或者拍身上某一部位的形式来表现节奏。同理,也可以在相同恒拍下传递音高,一直持续传递某一固定音高或即兴唱出不同音高传递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便训练了学生的恒拍稳定感,对节奏型的掌握,对音准的掌握以及即兴反应的能力。有教具的游戏即有教学工具,这里所讲的教学工具并非钢琴小提琴等复杂乐器,而是“奥尔夫乐器”。奥尔夫乐器是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存在的有固定音高或无固定音高的精致的打击乐器。这些打击乐器音色各有特点,如有固定音高的音色清脆的乐器钢片琴和木片琴,无固定音高的共鸣声大而沉闷的鼓、声音小而散的沙锤、声音清脆集中无绵延音的木鱼、声音清脆有绵延音的三角铁等等。借助这些简单易学而又富有特点的乐器作为每个人的工具来表现音乐,比如设定拍号2/4,共四个小节,同学们根据自己乐器的特点击打出各自编创的一段节奏,声音小而松散的乐器可以一直发声,声音清脆而无绵延音的乐器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复杂的节奏型,像鼓一样声音大而沉闷又有绵延音的乐器可以只在重拍加入,最后所有人的节奏击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种丰满的音响效果。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对不同乐器音色的辨别与合奏时对音乐美感的鉴赏能力。
集体舞的创编是针对大学生很重要的一种音乐教育的形式。这个时期的学生经过多年的音乐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技能,适应集体生活,有接触社会与社交的迫切需求,集体舞的创编便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发挥音乐技能,进一步挖掘创造力的有效途径。什么样的音乐体裁最适合集体舞的创编呢?一定是动作简单又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舞。民族民间舞代表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的文化,能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风土民情,学习不同的艺术风格,开阔视野。民族民间舞的动作步伐比较精炼单纯,易于掌握。它有即兴性的特点,形式自由,可变性强,在学会了基本步伐后可以即兴发挥创编。比如对一首藏族风格的音乐进行集体舞的创编,先放音乐给大家听,自由的走出步伐,掌握这首音乐的节奏。然后再由老师教几个基本的简单的动作,在掌握基本的步伐动作和节奏后便可以组队开始创编完整的舞蹈,基本的动作作为一种元素体现在其中,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队形的变换,情节的设计,道具的使用等等。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掘了学生创作与实践的潜能。
体态律动教学法对于辅助音乐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为音乐教学打开新视野。打破传统教学课程中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用律动、打击乐等手段表现音乐,用新的视野感受音乐。第二,能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在游戏和集体舞的创编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潜移默化的提升了音乐素养。第三,加深对音乐作品深层次内涵的理解和挖掘。用“体验”代替“知道”,亲身的参与实践能使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节奏,调式,风格基调有更深层的掌握。第四,训练了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学生的恒拍稳定感,节奏型的掌握,对音色的识别,对音乐结构的把握,对一切音乐元素的记忆力、模仿力、反应力都得到训练,还培养了学生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即兴。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学习应该遵循这样一个螺旋上升过程:听—动作—感受(情感体验)—感觉—分析—读谱—写谱—即兴。可见即兴是音乐学习的最高层次,也是体态律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
达尔克罗兹-奥尔夫体系下音乐教育专业的体态律动课程自引入中国以来先在以中央音乐学院为首的几大专业音乐院校开设,后发展到一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但是因学校和地区不同会有课程具体内容的差异性,“体验先于认知的思想”是体态律动的核心,音乐教育专业体态律动课程还有不断发展完善的空间。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唱了多少首歌,乐理、钢琴考了几级这些技能的层面,还应该让音乐转化为塑造自身人格、提升美学鉴赏能力的一种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