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兵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北京 100860)
智慧物流由“智慧供应链”概念延伸而来,主要是通过整合利用现代物联网、传感网、互联网新技术,实施精细化、动态化、科学化管理,实现物流的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现社会价值提升[1]。目前,智慧物流在我国已经开始起步,必将成为物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提质增效的新路径,进一步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发展智慧物流,既是践行“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推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迫切需求。
从货运方面来看,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长远发展,坚定不移地深化运输供给侧改革,以发展智慧物流为目标,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物流结构,全方位开展物流经营管理,不断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实现转型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长,其中2001—2008年年均增长在20%以上。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传统的位移式货物运输已不适应新形势。特别是电商物流迅猛发展,不断刷新物流业的历史纪录,据统计,2016年快递企业业务量达312.8亿件,同比增长51.4%,居世界首位,在全球占比超过四成[2]。物流市场需求更加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细分化特征,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迅速崛起。物流企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突破传统运输模式,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传统铁路货运实行“站到站”的生产组织模式,处于现代物流产业链的低端,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受到限制,与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很不匹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铁路企业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突出客户导向,从重塑管理机制、再造业务流程、优化运输组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这既是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又是实现铁路货运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治本之策。
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的新兴产业。铁路货运在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推进智慧物流发展方面优势明显、潜力巨大。铁路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可以带动社会物流业发展,促进铁路、公路、海运、航空多式联运,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合理匹配,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智慧物流是五大发展理念在物流领域的最好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上体现得非常充分[3]。发展智慧物流涉及顶层设计、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管理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又存在不少瓶颈制约。
2.1.1 政策环境有利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各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物流行业政策,智慧物流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国办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加大流通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力度,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推动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4]。发改委在《“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中提出,依托互联网,建立开放共享、合作共赢、高效便捷的智慧物流体系,广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显著提升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智能化水平[5]。商务部在《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适应物流市场变化,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无线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探索发展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信贷金融等产业协调联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交通运输部在《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适应智能制造的需要,推进智慧物流服务,统筹规划制造业集聚区配套物流服务体系,引导物流企业完善智能货运与物流系统,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相关标准对接、资源交互、信息共享。中国铁路总公司科学分析运输市场新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了发展铁路现代物流的战略部署,出台了《指导意见》和10个配套实施办法。
2.1.2 全社会智慧物流发展迅速
近年来,国内物流企业着眼于全程物流服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重视业务流程管理、客户资源管理,加大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一体化服务投入,全社会智慧物流投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05到2007年中国物流行业智能物流技术投资规模增幅达60.8%,2010年超过70亿元,2016年超过250亿元。根据国家物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7 900亿元,为发展智慧物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新兴企业,以及圆通、中通、申通、韵达、百世、天天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为铁路发展智慧物流、助推多式联运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
2.1.3 铁路发展智慧物流基础条件较好
近年来,经过持续大规模铁路建设,我国铁路网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高铁成网运营,不仅改善了人民群众出行条件,而且大大释放了既有普速铁路运输能力,为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智慧物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铁路拥有场站、仓库、专用线、装卸设施等丰富的生产资源,近年来又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物流基地,这些都是发展智慧物流的天然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运输市场,铁路加大货运改革力度、加快走向市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营理念、运输组织、业务流程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货运经营发展成效显著。2017年上半年国家铁路发送货物14.4亿t、同比增长14.8%,煤炭、金属矿石、钢铁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7%、16%、23%,集装箱、商品汽车、冷链物流运量同比分别增长58%、64%、115%,既稳固和扩大了大宗货物运量,又推动了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为铁路发展智慧物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2.2.1 社会物流智慧化亟待提升
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仍然较高,约占GDP的16%,远高于发达国家10%水平,与物流业智慧化水平不高有较大关系。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入,物流行业逐步走上智慧化发展道路,但仍然存在跨境数据链路衔接不足、末端智能水平较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短板。《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显示,国内物流企业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快递末端网点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由此带来了效率较低、资源浪费、无序竞争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制约了智慧物流发展。
2.2.2 铁路物流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
智慧物流的实现需要配套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二者结合才能实现智慧物流的系统智慧,发挥协同、协作、协调效应。物流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铁路企业管理体制机制需要逐步健全完善,业务流程与职工操作需要长期磨合,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铁路由运输型企业向物流型企业转变任重道远。比如,铁路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不足,基础平台相对薄弱;长期以满足客户站到站运输为主,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货运产品;车务站段、货运中心、物流公司结合部问题较多,内部竞争、相互掣肘、资源内耗问题突出;零散快运业务存在接取送达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低、运到时限没保障等问题,影响了客户开发。
2.2.3 整合利用铁路物流资源能力需要增强
铁路线路、货场、装卸等基础设备设施以及人力资源等非常丰富,但只是在数量上处于优势,在质量上还有很大差距,资源整合利用不足。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较低,货运受理窗口综合服务能力弱,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快速作出反应;货场功能单一,基础设施功能弱,不能满足货主的多样化需求;零散货物装卸主要通过人工完成,装卸机具匮乏,集装化水平有待提高。在信息化、大数据方面还有较大差距,信息共享、数据利用严重不足,信息化平台功能不完善,既有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内部生产系统市场化程度较低,网上受理、在线支付、实时追踪等基本功能与客户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职工人数较多,但普遍存在知识层次低、年龄结构偏高、专业水平欠缺等问题。物流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智慧物流的实现更是需要专业的IT人才与熟知物流活动规律的经营人才,物流人才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势必阻碍智慧物流发展。此外,有的铁路企业缺乏开放、合作的思路,整合社会资源不到位,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够,在多式联运、融合发展上还有很大空间。
发展智慧物流,就是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支撑,整合互联网、物联网,发挥铁路安全便捷、低成本、全天候、绿色环保的优势,解决顶层设计、思想观念、经营理念、基础设施、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提升运输、仓储、加工、信息服务等能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展智慧物流,涉及产业规划、管理模式、资金投入、资源整合、保障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必须从中国铁路总公司层面作好顶层设计,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以发展智慧物流为主攻方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研究制定智慧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实现途径,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指导,推动铁路物流向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发展。从铁路总公司层面,与海洋、航空等总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明确合作思路、合作方向,促进多式联运发展。各铁路局、专业公司在不突破铁路总公司确定的负面清单范围内,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企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以开放、合作的思路,整合用好路内外各类资源,实现融合发展。
铁路运输是发展智慧物流的重要依托,必须改革运输组织和管理模式,按照市场需求组织铁路运输生产。在研究编制相对稳定的货运运行图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建立列车运行图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不断优化物流各环节作业流程,大力发展货物列车直达运输,提高铁路物流整体运行效率,适应货主对运到时限的要求。以经济适用、集约高效为原则,与社会物流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加快构建接取送达服务网络,解决“最先、最后一公里”问题。深化运输供给侧改革,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加强合作,拓展海水联运等合作领域,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实现融合发展,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从受理、仓储、装卸、配送等基础设施出发,科学合理加大投入,为加快铁路智慧物流建设创造条件。深入研究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城市建设规划,规划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地区性三级铁路物流服务网络,纳入城市公共物流系统,实现融合发展。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沟通,将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快件分拨等综合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铁路线路、仓储设施延伸至物流园区等货源集散地,实现一体化发展。结合物流发展要求、路网分工和市场定位,梳理物流中心、作业站、受理站和受理点装卸、包装、仓储、流通加工等不同的物流服务功能需求,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充分运用国家支持政策,统筹利用既有和新增土地资源,将物流发展与土地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物流产业园区,提供基础物流、公共信息、金融商务等综合性服务,发展物流、贸易、制造、维修、金融等业务,实现物流服务与经营开发协同发展。
智慧物流的发展前提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必要投入,必须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搭建信息化平台,构建物流信息网络,提高铁路物流智慧化水平。充分发挥95306网站作用,建设现代化铁路电商,并加强网站宣传推广,尽快在社会上叫响95306网站品牌,逐步形成“买票上12306,运货上95306”的广泛社会共识。加快铁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开展货运票据电子化业务,推进铁路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促进业务流程再造、铁路物流运行更加顺畅、整体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强与港口、生产制造商、物流商、海关等外部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实现铁路与社会物流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完善客户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提供货物追踪查询、理赔服务、投诉受理等服务功能,大力改善客户体验。建立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客户信息高度共享与充分利用,运用大数据技术按产品、行业、区域、客户价值等进行客户群细分管理,为拓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适应发展铁路智慧物流需要,加强相关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办法,构建完备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财务管理方面,在法规许可的前提下,结合铁路物流业务开展情况,推进财务政策改革,使铁路财务管理与市场企业运作实现有效对接。考核评价方面,建立物流市场开发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对物流经营结果和物流服务质量的考核;加大营销业绩与职工个人收入的挂钩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发展智慧物流、搞好营销服务的积极性。劳动用工方面,加强用工管理,以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作业效率为目标,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人才培养方面,在加大物流人才、IT人才引进的同时,采用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与高校联合,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选派优秀人才到现代物流企业跟班学习,掌握智慧物流企业业务流程、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为建设智慧物流提供人才支撑。
智慧物流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新的价值体现,是新常态下铁路加快走向市场的战略之举。铁路企业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树立合作、开放的思路,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多式联运发展,进一步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智慧物流发展蹄疾步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4-07(6)
[2]菜鸟网络,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研究院.2017年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R].2017
[3]何黎明.我国物流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2017年展望[R].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7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Z].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6
[5]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Z].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