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峰
秋季锻炼可提高身体机能,很符合中医“秋补”的理念,对迎接严冬的考验是非常有必要的准备工作。让我们给自己做一份秋季运动攻略吧。
人体各器官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衰退,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已经不适合进行剧烈的、大汗淋漓的运动,而应该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有氧运动、柔韧性运动或修身养性的运动。
登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爬山等活动,攀爬到高处之后可以极目远眺,欣赏周围甚至整个城市的美景,还在攀爬的途中活动了身体,可谓是一举两得。但爬山对于年纪太大或者有心血管疾病及骨关节病的人来说不是非常适合。
骑行。中老年人骑着自行车结伴而行,在骑行的途中还能欣赏到初升的朝阳、落日的余晖等美景,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垂钓。我们都知道钓鱼需要有耐心,忌心浮气躁。中老年人在闲暇之余带着装备去湖边钓鱼,既可以享受那一份恬静美好的心境,还可以享受收获的喜悦,何乐不为呢。
慢跑。慢跑一直被人们誉为“有氧代谢运动之王”,对健身减肥有较好效果,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太极。打太极拳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运动,可以帮助中老年人协调平衡能力,对身体的柔韧度锻炼也很有帮助,更容易成为中老年人的一项爱好,而不仅仅是运动。
其他。可供秋季锻炼的运动方式还有很多,包括具有中医特色的传统锻炼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等;群体性运动,如广播体操、广场舞等;不以竞技为目的的多种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运动时要特别小心,一定要咨询医生是否能够进行运动锻炼,最好请相关专家开一张针对性较强的运动处方。
心肺疾病患者。可进行缓和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最好不要进行游泳、打球、跑步等剧烈活动,运动过程中要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等,且勿单独活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心慌气促、胸痛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服用携带的急救药物。
高血压患者。确保血压控制好后再进行运动,应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可能诱发血压升高的运动和动作,如举重、屏气、低头等。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运动强度过高,一般以平日生活中的运动量为宜,避免在血糖过高、空腹或降糖药物作用最高峰的时候运动;运动时应随身携带一些饼干、糖果,如果出现心慌、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立即食用。同时这类老年人应当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运动时做好足部的保护。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避免过度伸展,日常生活及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颈部、腰部的负重,老出现颈腰劳累,手脚发麻、疼痛,以及头晕、行走不稳等情况,应立即休息,若休息之后仍未缓解,应及时就医。
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需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有氧训练及柔韧性训练,如散步、瑜伽、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少做大幅度运动;避免做一些有损关节的运动,如爬楼梯、跑步、骑单车。
注意补水。做好充分热身运动。运动不宜太过剧烈。保证充足睡眠。
总之,秋高气爽的季节是非常适合进行运动锻炼的,不仅可以调心养肺,还能颐养身心。秋季健身好处虽多但也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应选择适合自己且足够安全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