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渡乡摩崖石窟龛楣装饰纹样研究

2018-01-27 11:44:35朱士峰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635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期
关键词:佛龛摩崖石窟

朱士峰(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635000)

马渡乡摩崖造像位于达州市以北60多公里,西北面约 1.2公里处为马渡镇政府,东南面紧邻马渡关石林风景区。摩崖石窟(龛)造像,主要集中在浪洋寺内大青石壁上,石龛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呈不规则分布。造像区自然崖体面积约 83.64平方米,共有24 龛(窟)145 尊,题记14处。千年摩崖造像,历经千年风雨洗礼,如今造像、石刻损坏严重,部分龛像雕刻精美,尤其是石窟龛楣装饰纹样具有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美的审美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一、石窟龛楣与窟龛形制概述

龛楣,指佛龛的外檐部分,主要包括佛龛两侧立柱和佛龛楣额。龛楣一般高于窟龛的墙壁平面,立柱及楣额主要采用雕刻的手法进行装饰,多以植物纹样或动物纹样为载体进行雕刻。龛楣是佛龛口的主要装饰部分,丰富的雕刻手法及精美的装饰图案象征着佛法的神圣与庄严。

“形制”主要指窟龛的形状、样式。由于受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域的佛龛形制呈现的样式不同,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窟龛的形制也不同。四川地区的龛窟,形制多采用双层龛,主要分內龛和外龛。一般在窟口处,外龛要突出,因为南方雨水较多,双口龛很好地解决了內龛佛像及装饰物被雨淋的问题,这是北方传统的佛帐形龛和圆拱形龛与四川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产物。

二、马渡乡石窟龛楣与窟龛形制的关系

马渡乡摩崖石窟由于根据雕刻的内容及自然条件,采用多样石窟的形制,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种,外方内圆拱形双层龛,共有7龛。如,9号龛和10号龛。外龛方形,内龛圆拱形双层龛。这类龛大都尺寸较小,主要集中在石壁上,没有进行龛楣设计。

第二种,外方内单层檐佛帐形龛,共2龛。如2号龛,外龛方形,內龛单层檐。檐面分隔宝石连续图案,下层悬华帐,垂饰风铃。两侧方柱无饰物。11号龛,外龛方形,内龛单层檐。檐顶雕饰山花蕉叶,两边檐面雕饰分格莲花,悬华帐、垂花绳,为连续图案,两侧的方柱饰方格单层五瓣莲花、八瓣莲花。相对于巴中石窟佛帐龛形制而言,马渡乡窟佛帐龛种类单一,但这是在同一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双层佛帐龛。由此看出龛楣中,檐顶、檐面均装饰丰富的纹样,主要有宝珠纹样、莲花纹等,各种纹样均有秩序地组织在其整体龛形中,显得格外和谐。

第三种,素面方形龛,共4龛。这类佛龛主要以方形龛的形制,无龛楣设计。如13号龛,15号龛。

第四种,圆拱形素面龛,共11龛。这类圆拱的形制佛龛占据整个摩崖造像形制的大半,以小龛居多。龛外壁边缘整齐,内壁光滑,无龛楣设计。如,4号龛,16号龛。

马渡乡摩崖石窟拱形龛窟居多,多为小龛,而大的龛窟主要是外方内拱形素面龛和佛帐龛这两种形制。外龛造型主要以方形为主,内龛有方型或拱形。佛帐龛是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外方内单层檐佛帐龛形,石窟龛楣的装饰与其形制的整体造型特点相适合,显得浑厚自然,根据造像的风貌特征和题记的初步考证,这类龛窟主要是盛唐时期的窟龛,与同时期的巴中造像的特点相吻合,龛楣的装饰纹样及布局都极为相似。

三、马渡乡石窟龛楣装饰纹样及雕刻技法

马渡乡石窟龛楣装饰纹样形式多样,纹样内容上也比较丰富,主要采用我们经常见的植物纹样、自然纹样或其他物品纹样。纹样的选取大都有自然原型存在,根据审美的需要,将常见的物品抽象化概括出具有美学特征的图形纹样,能够展现并代表一定寓意的适合纹样。在马渡乡石窟龛楣装饰纹样最常见的是莲花纹样,无论在龛楣的檐顶,檐面或者龛柱上都有莲花纹样存在,并且莲花纹样变化多样,有的是莲花圆瓣有的是莲花尖瓣还有的是花苞形状,根据不同的区域对比选择不同的纹样来装饰。有时还需要同其他纹样组合使用,如方格莲花、莲花宝珠等。除了莲花纹样外,还有悬帐纹饰,宝珠纹样,风铃纹样等等,这些纹样的组合搭配在檐面和龛柱上都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这不仅是突出佛帐龛楣的艺术效果,更是寄托着工匠师傅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马渡乡石窟龛楣装饰纹样雕刻的细致入微、层次分明,这离不开工匠师傅精湛的雕刻技法。雕刻技法主要是指对雕刻对象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消减的意义上。将物件由外向里一点点的减去不需要的部分,雕刻的同时注意层次空间的处理,循序渐进,使雕刻物逐步的变清晰。马渡乡雕刻技法主要采用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雕刻方式,浅浮雕。浅浮雕雕刻的花纹图案起位比较低,凸出底面较浅,没有强烈的起伏,空间深度不大,浅浮雕既具有建筑式的平面性,也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浅浮雕艺术在内容表现上相对单一,物象概括比较强,形体压缩比较紧凑,花纹的疏密均衡,因此平面装饰感强。浅浮雕通过绘画中常见的透视关系来压缩空间,区别于圆雕多维度的实体表现,借助描绘、错觉的手法来营造空间,其艺术效果更加接近于绘画的形式,产生独特的视觉感受。如11号龛,龛楣设计主要运用浅浮雕的雕刻技法来表现。华帐纹、联珠纹、三角形纹等纹样,通过对物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具有典型特色的适合纹样。在雕刻的过程中加强对形状的空间压缩处理,使整个纹样趋于平面化,这样的处理应用在龛楣纹样的设计中,装饰效果更强。浅浮雕的雕刻技法不仅运用在龛楣的纹样处理,在龛窟内部的人物背景的塑造也比较常见,如,团花的叠压处理,栩栩如生的飞天图案等,这也展示出了唐代石窟艺术的富贵华丽的韵味。第二种雕刻方式,线刻。这种雕刻方式主要是用线条在石壁上描绘图案或文字,再用雕刻的手法进行体感造型,线条的粗细程度不同表现出的造型效果不同。线刻分两种形式,阴刻和阳刻。凹于平面以下刻画线的形式叫阴刻线;凸出于平面刻画线的形式叫阳刻线。线刻石浮雕亦称“石刻画”,是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即石板为雕刻,拓片为画的造型艺术。线雕在马渡乡石窟龛楣装饰雕刻技法中是比较常见的造型方法,主要以花卉图案为对象来雕刻。常见的如龛楣檐面的莲花方格图案,莲花的的花瓣是采用阴刻线的方法,而莲花格的边框是采用阳刻线的雕刻技法,两种雕刻技法相互穿插使用增添了龛楣的多变的艺术效果。

四、马渡乡石窟龛楣装饰纹样的审美特点

(一)纹样变化与统一的结合。马渡乡龛楣装饰纹样设计多变而统一,龛楣的同一种装饰纹样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造型特点来装饰。如选取莲花纹样,不同窟龛莲花纹样的造型变化不同,有的是莲花尖瓣还有的是花苞形状。还有悬帐纹,不同窟龛的悬帐纹的造型不同,悬帐纹样的装饰物也不同。在龛楣设计的整体中又是统一的,檐面的不同纹样的穿插变化又统一在整个的平面上,避免了单调死板的处理,力求表现统一而又变化的艺术效果。

(二)遵循对称与均衡的艺术规律。马渡乡石窟造像以中轴为中心左右对称,人物排列以中心的佛像为中心左右排列。在窟龛的龛楣设计中也是如此,龛面、龛柱纹样设计左右对称,均衡排列,这也是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对称稳定的艺术规律,不仅在视觉艺术效果上整齐统一,也增强了石窟的稳定性。

(三)节奏与秩序的统一。马渡乡龛楣设计中,檐顶的纹样布局大气,檐面的悬帐纹样装饰物小巧精致,大小的变化又统一在整个设计布局中。龛楣纹样中线刻的曲直,线的粗细,纹样的繁冗与概括,阴阳线刻的表现技法,都呈现出一种节奏的变化与韵律。这种变奏中有强弱,虚实中求统一的艺术处理规律,展现出了唐时期装饰纹样的韵律性。

从马渡乡摩崖石窟龛楣形制及纹样特点来看,与同时期巴中石窟造像特点是一脉相承的。从形制的多样性到龛楣纹样的精致而变化丰富的程度来看,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趋向及心理需求,这也为达州境内南方向的“荔枝道”和“米仓道”的考古论证提供参考价值。

[1]何汇.巴中石窟窟龛形制及相关内容[J].中原文物,2011.6.

[2]龙红.大足石刻艺术雕刻技法手段[J].民族艺术研究,2008.4.

猜你喜欢
佛龛摩崖石窟
石窟与云Sushi Hanzo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12:06
西狭颂摩崖石刻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云冈石窟早期圆拱龛的认定——昙曜五窟早期圆拱龛探讨之一
云冈研究(2021年1期)2021-07-13 09:51:52
摩崖石刻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湖南包装(2020年6期)2021-01-20 02:02:12
“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考察图辑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红岩春秋(2019年12期)2020-01-03 06:19:12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万古佛龛
中华奇石(2014年3期)2014-07-09 18: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