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

2018-01-26 10:20徐忠志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人才培养模式

徐忠志

【摘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完善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内民办高校应当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推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作者结合其实际研究,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討。

【关键词】民办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由于民办高校在国内起步较晚,加之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很多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还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高校应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可用之才。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核心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和20世纪80年代国内较为流行的“专才教育”比起来,今天教育界的很多专家学者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义为通才教育。通常来说,应用型人才要求学校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较强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或者将其定义为培养某一领域或行业中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具备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一般来说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坚持以实践应用为核心。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应用”,主要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专业基础牢固、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和普通的学术型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偏向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主动投身于实践中来。其次,必须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在经济新常态下为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培育可用之才,所以应当充分结合市场发展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民办高校课程设置和教育目标进行合理调整,让学生不仅可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而且能够持续获得自我发展和提升。再次,要以综合能力提升为基本要求。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而且要在实际操作中实现二者的结合,它更强调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素质,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

二、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第一是民办高校教学模式单一化。在过去那种精英化人才教育理念的制约下,很多民办高校依旧采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选择精英化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加强调知识的广度、理论的深度以及学科前沿知识,对学生的要求也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导致民办高校学生没有形成较强的竞争力,毕业之后也不符合现代企业所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不能够满足当前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多元化的实际需求,造成很多学生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增加了社会就业压力。

第二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具备特色。民办高校的办学不能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教学资源的建设往往要求大量的资金投入,办学资金的市场化让民办高校必须考虑到投资方的利润回报率,很多投资方都不希望在教学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投入较多资金。一些民办高校为了能够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收益,在专业选择上常常设置一些对实验室、实训基地要求较少的文科专业,或者直接跟风设置一些热门专业吸引学生入学。对专业课程的设置常常也是直接复制公立高校,所开设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基本上和公立高校相同,并未真正凸显出自身的特色。

第三是师资结构单一化问题。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由于投资有限,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往往是刚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即便参与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培训,但不具备实践教学经验;还有部分是退休多年的公立学校教师,虽然他们的教育经验丰富,但长期没有从事教学工作。教师队伍的问题直接体现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灌输式教学依旧是当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便一些高校已经逐渐认识到这那种教育模式的弊端,也开始推广项目教学法、体验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然而在实践中依旧难以发挥出实效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难以提升。

三、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新时期下,民办高校必须要主动积极地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主动寻求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对策,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在其进入社会之后从“被动”转变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人才培养凸显应用核心

民办高校需要在真正深入理解和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应用型人才进行科学定位,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首先,应当突出应用核心。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真正突出“应用”的核心地位,凸显更多社会性,不但要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还需要结合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民办高校需要把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来。其次,需要进一步细化人才规格。人才规格通常有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要详细列出这些规格的基本内容,如知识包含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能力主要有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而素质一般是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以及身心健康素质等。要认识到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唯有保证三者协调,才可以真正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二)课程设置突出市场导向

民办高校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必须要主动迎合市场实际需求,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确保人才培养和市场产业之间能够实现无缝衔接,在为社会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也应当凸显出民办高校的自身特色。首先应优化课程框架。课程体系不单单要包含专业基础课程,还必须强调专业核心课程,保证“专才”和“通才”的结合。在课程体系中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跨专业选修课程、实践课程这六大类。其次应当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设置。民办高校在设置理论知识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时必须要保证二者之间的平衡,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适当减少教师进行单向授课的时间,合理增加学生自行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演示的时间,可推广应用探究式、翻转式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确保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培养,缩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另外还需要合理增加选修课比重,帮助学生扩宽视野,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力量可以说是民办高校最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點所在。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不但要拥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当拥有丰富的实践教育经验,这样才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第一,应当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制度,对“双师型”教师推广实施岗位聘任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激发出“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依靠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和深造,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水平,还应当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其专业技能素质,积累实践经验,让他们可以把实践经验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第三,应当拓宽更多的优秀教师引入渠道,从行业与企业中重金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作为专业课程的实践导师,建立实践型教师队伍。

(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属于民办高校与用人企业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发挥出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用人企业的技术实践优势。借助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处理好民办高校学生在学校中的职业针对性问题和技术应用性问题。所以,应当进一步大力推广这种教育模式,让更多民办高校主动和企业进行合作,签订人才培养订单,落实定点合作模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关系,从而实现校企之间的互惠共赢。在这一过程中,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深入全面地进行产学研合作,让民办高校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储备库。同时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争取企业资金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能够进行实践学习的环境,也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习。这样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学生,便于其选拔人才,实现了实习与就业的紧密联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必须要尽可能地依靠自身特色和办学优势,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特色谋发展,以质量求生存,尽快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唯有如此,才可以让民办高校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让他们成为可以胜任各种挑战的应用型人才,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房三虎,张永亮,谢青梅.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4):219-222.

[2]沈忠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48-49.

[3]蔡忠兵,罗三桂,郭碧乃.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65-67.

[4]刘秀玲.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135-137.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人才培养模式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