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民
【摘要】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建筑行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建筑学毕业生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以能力为核心,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成为该专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能力;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一、前言
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建筑专业起步较晚,直至近几年,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学专业才真正得到重视并迅猛发展。然而,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仍存在实践教育严重不足、研究水平层次较低等问题,制约了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对此,高等院校应重视建筑学专业的内涵建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建设方面人才的需求,提高我国社会竞争力。
二、国内外高等教育现状
(一)国外高等教育现状
二战之后,德国、日本等国家为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复苏,高等教育应运而生,国家的重视推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与我国高等教育不同,日本、德国等国家的高等教育以为市场提供人才为导向,始终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保障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社会所急需的人才,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高等教育将学校教育、社会培养、企业锻炼紧密联系,高等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养较高;德国高等教育采用“双元”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学生,还是企业学徒,如此带动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共同提升。由此可见,国外高等教育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我国借鉴。
(二)国内高等教育现状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二战后又经历三年内战、大跃进、十年“文革”等,因此,在高等教育发展上我国起步较晚。并且,原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作为主导,对实践能力重视度不高,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以及课程设置、实训设置等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现象明显,学生就业率下滑,国家发展趋于平缓。对此,培养实践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建筑学专业中,建筑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刻不容缓。对此,在建筑学专业中,以能力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育,推动我国向前发展。
三、建筑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发展中,建筑行业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在高等院校中,从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度明显不够。最终,建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因其实践能力不强,就业率不高,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而在建筑行业中,专业性人才缺乏,抑制了建筑行业发展,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笔者探讨了建筑学专业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教育,轻视技能教育
一直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以讲解理论知识的课堂教育始终占据主体位置,以实践能力锻炼的课外实践教学多是在假期开展,而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实验室模拟训练多是一周开设一次甚至两周开设一次,因此,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弱于理论水平。并且,课程体系不合理,使学生产生了实践为理论附庸的错误观念。受此影响,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度不足,很少自主锻炼实践能力,導致初入社会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二)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不完善
在高等院校中,建筑专业的创办,以培养建筑学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将工学有效结合,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在建筑学专业开办时,以特定训练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较高,力求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够快速胜任自身工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各个科目间的联系不足,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业评估不足,在建筑学教学体系中,仅有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几个环节,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抑制了建筑学专业的发展。
(三)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与其他专业不同,建筑专业不仅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实际上,诸多高校建筑学专业的任课教师并非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专业水平不足,这是建筑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专业水平不足,在实践课程教学中,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很难提高。当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实践能力不足,势必影响未来发展。因此,完善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建筑专业水平,成为建筑学专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四)教学评估过程考核标准不完善
在我国多数高等院校中,建筑学专业对学生学业评估考核明显不足。在评估考核过程中,教师评价学生、拟定成绩,多以学生实习、过往专业知识成绩、对学生的主观印象等进行评定,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收获。评定的不完善甚至功利化,影响了学生自身发展与能力展现,导致学生侧重理论而轻视实践,影响了学生未来发展。因此,要完善教学评估考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推动建筑学专业发展。
四、以能力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在高等院校中,无论何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都应始终坚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建筑学专业中,人才培养应以增强学生能力为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应重视学生设计能力、创新思维、项目策划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胜任建筑行业方面的工作。总之,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一)明确教育目标,分层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建筑学专业中,教师可将该专业分为两个层次。其一为基础技能的培养,包括场地设计、流线组织、建筑方案设计等能力,学生掌握该层次的内容,能够胜任一般性建筑方面设计的工作。其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建筑方面人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发展,不被社会淘汰。并且,在建筑工作中,环境不同,地质不同,若工作者不具备创新能力,很难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当地情况的现代化建筑。可见,创新能力在建筑学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总之,在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明确教育目标,分层提高学生能力,才能真正根据目标向前发展,提高学生在建筑方面的能力。
(二)制定以能力为核心的环节链
新形势下,社会对建筑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学生应具备自学能力,以便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学生应具备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与判断能力,全面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学生应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工作完成率等。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在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以建筑设计为例,可将课程分为理论学习、设计前的调研、设计方案构思与讨论、设计方案汇报等,这样,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主,形成一条环节链,在每个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三)改革传统的学分制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学分制被全面应用,除了专业课程外,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课程,提高了自主能力,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学分制的应用,使高等院校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如专业选择、学业规划、课程选择、教师选择等。但是,学分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选择宽泛,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掌握;教学评价不完善,学生专业外的能力并未有效提升等。对此,在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中,教师应根据专业情况有效控制课程的选择,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间的比例,始终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主。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
与其他专业相比,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为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实践与理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全面提升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学校应以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为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教师根据学生实训传授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与市场发展与就业对接。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建筑学专业中可以明显发现,教师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不足,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学校应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学校可采用以下方式提高教师能力:其一,制定激励措施,推动教师自主学习,提高实践技能;其二,加强教师进企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在实践能力提高的同时,对社会需求的人才有一个全面了解,在人才培养中能够依照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其三,积极开展教师培训,请企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为教师授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其四,组织教师出国参观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总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应始终坚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抑制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此,学校应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明确教育目标,分层提高学生能力;制定以能力为核心的环节链;改革传统的学分制;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推动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改革,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人才竞争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楠.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 2016(12):237-238.
[2]陳瑞芳,王诗玉,胡娅春,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85-86.
[3]李继明,蔡小玲.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05):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