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生命局限抗争的寓言

2018-01-26 10:22王静
卷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生存抗争

摘 要:1985年,文学期刊《当代》第二期集中推出了山西作家郑义、成一、雪珂、李锐的四部中篇小说,并率先提出“晋军崛起”一词,对山西作家给予肯定。新时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晋军”在文学的土地上进行耕耘,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杨遥作为第四代晋军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也不容忽视。本文以杨遥的短篇小说《在圆明园做渔夫》为研究对象,从人的劳动与生存、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抗争与逃离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作品中所蕴涵的抗争寓言。

关键词:生存;偶然;必然;抗争

1 劳动与生存

《在圆明园做渔夫》讲述了白兼因一次意外而逃离所处环境,在圆明园里生活了一百多天的故事。白兼,一个农村青年,一个在选矿厂里看球磨机的工人。他想要靠劳动挣钱给母亲买药治病、给自己娶媳妇,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了这种生活,他日夜在选矿厂里看球磨机。这种工作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否则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他的一个同事就是因为一时放松丢掉了性命。杨遥在作品中不动声色地叙述了这样一场死亡:“他想起一个同事看球磨机时,打了个盹,袖子就被卷进球磨机,然后是一条胳膊,等别人听到他的尖叫时,在球磨机入口处只看见他一双脚晃了一下不见了,他因为挣扎,穿的解放鞋掉在地上一只,从那之后,白兼再也不肯穿解放鞋了。”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大家也要看守在机器旁边,“害怕困了出事故,扯着喉咙大声说话。声音夹杂在轰隆的机器声中,说什么都听不到,可大家还是用劲说”。为了生存,他已经很久没有放松过了。当来到圆明园时,他羡慕那些还有闲情逸致踢毽子的中年人,因为在他的世界中,中年人都在拼命干活挣钱养家。他也很久没有游过泳、看看星星、吹吹风了,所以在圆明园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在选矿厂,他只有不断地劳动、工作才能获取生活资料,才能活下去。在这种现状中,“劳动”被置换为“工作”,“劳动者”成为经济发展结构中所需的“劳动力”,白兼只有靠出卖肉体的劳动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成为社会所需的一份子,并通過这种劳动来获得“个人奋斗”的自我实现。

2 偶然与必然

白兼必须要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取生活资料,但生活并没有轻易放过他。因为一次偶然的事故他走入了黑暗的深渊。正如许孟陶在《奔跑在道德之外——杨遥小说的叙述特征解析》中说到杨遥总是试图探讨偶然性,“探讨这种偶然性是如何经常性地违背‘必然性的常识”。白兼在大雪天骑摩托去县城给母亲买药撞了钟飞的女人,本就痴痴呆呆的女人被撞成了植物人,在医院中死去。刚好赌博成瘾的钟飞讹上了白兼,要他赔钱,他介入了这个本就支离破碎的家庭。这一切本与他无关,却因为一次偶然的事故要靠他来偿还。杨遥好似一位存在主义者,他看到了存在的偶然、世界的荒诞、人生的痛苦。主人公白兼美好的生活前景被打碎,钟飞带着一群人到他家里,当着他娘的面逼他赔钱,他的姐姐、姐夫来了也无济于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突然要承受如此重担,白兼面对此种状况也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也是因为一次偶然的逛圆明园的机会,他产生了在圆明园做渔夫的想法,于是在圆明园里待了一百多天。但在种种偶然之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必然。恩格斯认为:“偶然性只是相互依存性的一极,它的另一极叫做必然性。在似乎也是偶然性支配的自然界中,我们早就证实,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然而适用于自然界的,也适用于社会。”偶然性与必然性是相互包含的,两者相互联系。正如白兼撞到那个女人、遇到好赌的钟飞是偶然,但他的本性却是必然,是无法改变的。撞到女人的时间是在傍晚,还是个风雪天,四周无一人,“要是他一走,雪马上会把摩托车走过的痕迹盖住”。但是白兼没有,他善良的本性、他的良知让他选择把女人送到医院,垫押金、付医疗费。即使怕迟到扣全勤奖,怕老板不再用他,他还是选择留在医院照顾她。事故的发生是偶然,但他善良的本质在冥冥之中似乎告诉我们:他逃不掉此劫。杨遥无意讲述一个好人会有好报的故事,他只是告诉我们荒诞的人生本质。

3 抗争与逃离

面对生存的重担、面对偶然与必然带给我们的劫难,我们该如何去选择?当生命的种种局限让我们难以自主之时,我们能做的还有哪些?杨遥在这篇短篇小说中告诉了我们答案。当面临困境时,我们可以选择消极的态度,放弃了努力与希望,直至走向失望和绝望;但我们也可以选择积极的态度,去改变这种困境,有时尽管改变不了,但选择改变本身就难能可贵,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杨遥为我们描写的不是那种生命虚无的消极状态,而是含蓄地表现生命所具有的美好。”《在圆明园做渔夫》中白兼的选择就是这种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体现。撞了女人之后,他没有选择逃走,而是把她送到医院,还接受钟飞要他赔偿巨款的要求。面对生命的困境与局限,他找不到任何出口,但还是萌生了过另一种生活的渴望。他选择了抗争与逃离,抗争当下的生存境况,逃离现在的生活状态。他来到了圆明园,想要在圆明园里做一个渔夫。圆明园成了他理想的居住之所,他想要长久驻留在此,扎根在此,它成了白兼的伊甸园。从盛夏到深冬,他在圆明园里待了一百多天。夏天,他靠捕鱼挖野草保存体力,但到了冬天,他不光要找吃的,还要御寒。他不停地跑步,跑步成了他御寒的方式与生存的方式,也成了白兼逃离现状、渴望自由的一种方式。白兼在自己的伊甸园里找到了理想的生活状态,找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在。但好景不长,当“圆明园惊现‘野人”这一骇人的标题出现时,也意味着白兼开始被驱逐出伊甸园。当被管理人员发现,被人群团团围住,上演着一场“看与被看”的戏码时,此刻的白兼像一个天真的孩子,面对成人世界冰冷的质问与围观,他只回答了五个字“我喜欢圆明园”。他用这种孩子式的回答来对抗成人世界的冷酷。然而这一切似乎还没有结束,录音机里放的那首歌也在暗示白兼之后可能会持续的抗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4 结语

杨遥用一个荒诞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与生命局限抗争的寓言。在生命可长可短的维度里,为了生存与生活人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也会遇到各种偶然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人生是一系列偶然的总和,但在偶然中,也包含着必须如此的必然,这是人的一般存在状态。面对这些生命的局限,杨遥揭示出了其中的意义:被限制找不到出口依然要努力超越,与命运做抗争,找到存在的另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杨遥.硬起来的刀子[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4.

[2]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13.

[3]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许孟陶.奔跑在道德之外——杨遥小说的叙述特征解析[J].太原:名作欣赏,2013(9).

[7]杜学文.生命的局限及其意义——读杨遥的小说[J].太原:名作欣赏,2015(10).

[8]黄平.从“劳动”到“奋斗”——“励志型”读法、改革文学与《平凡的世界》[J].长春:文艺争鸣,2010(5).

作者简介

王静(1993-),女,山西晋城,山西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生存抗争
病毒与偏见:两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抗争之路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