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月不知肉味”之内涵

2018-01-26 10:22陈四雨
卷宗 2018年36期
关键词:礼乐儒家孔子

摘 要:“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本文从孔子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礼乐兴邦仁德治国的政治理想和礼崩乐坏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三个方面,对此句进行理解和阐述。

关键词:韶乐;孔子;儒家;礼乐

韶乐,亦称舜乐,为中国传统的宫廷音乐,记载于多部史籍。关于韶乐的创作,《尚书·舜典》中引帝舜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夔为帝舜乐正,韶乐的制作者为夔,《史记·夏本纪》曰:“聆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 放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韶乐自禹开始,用于歌颂舜平治天下之功,《史记·五帝本纪》曰:“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夔制韶乐、禹兴韶乐,目的就是歌颂帝舜的九功九德。

周初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建立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宫廷也设置了专门的乐舞机构,掌管礼乐事宜。记入史册的用于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使用的正统音乐有《六舞》:“一、《云门》,相传是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天神;二、《咸池》,相传是尧修订黄帝时的乐舞,周代用于祭地神;三、《大韶》,相传时舜时代的乐舞,周代用于祭祀四望(即四方神,亦说祭日、月、星、海);四、《大夏》,相传是夏禹时的乐舞,用于祭祀山川;五、《大濩》,相传时商汤时的乐舞,用于祭祀先妣;六、《大武》,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乐舞,用于祭祀先祖。”[1]

“韶乐为虞、夏、商、周四代帝王处理军国大事时演奏的重要乐舞,秦汉以降则演变为黄帝专用以祭祀先帝之庙乐,称为宗庙制度、皇帝制度的一个重要成分。”[2]据《通典·乐》,知秦始皇于古乐中仅用《韶》《武》二乐:“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庙乐惟《韶》、《武》存焉。” 据《隋书·何妥传》曰:“……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汉高祖灭秦,《韶》传于汉,高祖改名《文始》……”。

孔子的时代,经历了周王室标准礼乐制度得以在鲁国完好保存,又从正统古《韶》传向齐国。《论语·述而》中提起“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一方面因为韶乐的美,使孔子沉浸其中,反应了孔子对音乐的热爱,从韶乐的美得知孔子对音乐的审美评判标准。一方面由于韶乐表现的内容,体现出孔子的政治理想。而笔者认为,这里还体现了孔子借此语来抒发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先秦儒家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它阐发了对国家、民族和人生的关怀为价值取向。

1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审美标准

《论语·八佾》中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此为孔子认为的音乐的形式美。音乐中的音色要轻纯,节奏要鲜明,旋律要丰富,各乐器之间要和谐,音乐从审美角度来讲应该和儒家中庸思想是一致的,不偏不倚,音调中和。作为“形式美”的韶乐,因古时无影音技术和记谱法,我们无法还原,但可以从一些文献中或多或少看出其形式之美,如《尚书·益稷》中:“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文中中我们得知该乐舞场面宏大,乐器种类丰富且,舞蹈角色众多,音乐舞蹈先后有秩,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完全符合孔子形式美的标准。

《论语·八佾》中还提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矣。”孔子为什么给予韶乐如此高度评价?仅有美的形式是不够的,还要有内容的善,由内在的善透出形式的美,内外一致,文质彬彬,才能称为优秀作品。韶乐为表现舜的文德,以仁治国,又禅让王位,不仅音乐舞蹈优美动人,而且又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可谓艺术形式完美,思想内容至善。而武乐则是表现武王的武德,武王伐纣灭商,靠武力征服,虽是正义之战,但不是儒家推崇的以仁得天下的“善”。正是因为欣赏了尽善尽美的韶乐,孔子心灵满足,超出了对美食物欲的追求。

2 礼乐兴邦、仁德治国的政治理想

《论语·泰伯》中记载:“子曰:兴虞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孔子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孔子对礼乐的重视,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借以实现政治理想,而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礼乐不在外表,非外在仪文、容色、声音,而在整套制度,特别是内心情感。”[3]音乐用于表现人类情感最为直接深刻,而反过来又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而通过礼乐,一方面规范了等级制度,维护社会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对欣赏者有直接的教育功能,基于这些目的,要对音乐的题材有着非常严格地要求。

韶乐是表现舜帝的音乐,《中庸》中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之所以借韶乐来抒发感慨,是因其时为春秋末年,天子不得人心,各诸侯征战不断,各自称霸。孔子渴望有舜帝一样的圣贤之君,以文德来统领天下;渴望天下和平,反对战争和霸权。孔子微言大义,借此抒彼。尽善尽美的韶乐使孔子对舜帝的仁德崇敬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通过对韶乐的称赞来阐明自己的政治理想。

3 礼崩乐坏、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鲁为周公后,保存了完整的周代礼乐。据《左传》记载,昭公二十五年至三十年,鲁国发生政变,鲁昭公亡命齐国。“其时,鲁国君位虚设,政在大夫乃至陪臣,鲁君所用之天子礼乐崩坏,乐官四散。”[4]

试想,孔子与鲁太师背井离乡,在颠沛流离中“语乐”,赏“韶音”,除了对韶乐美妙的曲调之动情之外,怎能没有对故土的思念?对家鄉的忧患?所以,“三月不知肉味”并非一种单纯的对美妙乐音的痴迷。韶乐,本为周天子专用,但平王东迁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乐官四散,学在四夷,何国不可闻《韶》?何事不可用《韶》?……”[5]试想孔子在看到“八佾舞于庭”时都气愤不已道出:“是可忍孰不可忍”之语,难道在齐闻韶就没有这样的愤慨吗?而“三月不知肉味”,正是孔子为礼崩乐坏担忧到“茶饭不思”,如何恢复至“天下有道”?这正是孔子借音乐而抒发自己的忧患意识。

4 结语

孔子热爱音乐,承认并享受音乐带来的感官愉悦。同时,他也深深地理解音乐所蕴含地巨大力量。一句“三月不知肉味”,同时蕴含了音乐和非音乐的不同内涵。我们研究孔子的儒家思想,一定要重视他对音乐的观点见解。而我们要理解孔子的音乐思想,也必须将其放在孔子整体思想框架中,并且要了解他对音乐观点阐述的时代背景和语境。

参考文献

[1]王克芬.舞蹈知识丛书——中国古代舞蹈史话,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

[2][4][5]《韶乐考论》,韩玉德,《学术月刊》1997年第3期。

[3]《论语今读》李泽厚。

作者简介

陈四雨(1984-),女,河南鹤壁人,硕士(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礼乐儒家孔子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