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红卫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值得研究,对边缘人的矫正关系到学生发展与教育公平。基于化学学科的特征,研究边缘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特征,并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加以应对,可以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边缘人 应对策略
顾名思义,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游离于学习之外,处于课堂边缘的学生。据考证,边缘人概念最早源于1908年德国人提出的“陌生人”概念,后運用到教育领域,人们发现了很明显的适切性。今天,几乎每一个一线教师都能理解边缘人对于课堂、对于处于课堂边缘状态的学生自己意味着什么。显然,作为教师研究边缘人,最根本的目的也是要让这些边缘人回到课堂的中心,以彰显课程改革关注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不拉下一个学生的教育初衷。本文试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浅见。
一、化学课堂上边缘人的基本特征
从化学教学的视角看边缘人,可以发现其具有这样的一些基本特征:
1.相对普遍性
由于种种原因,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的现象正越来越普遍,就拿初中化学教学来说,按理说是新接触的一门学科,且对知识基础要求也并不太高,但可以说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有很明显的边缘人现象。比如说跟学生一起“走进化学世界”,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探究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对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等,就不太感兴趣。此过程中,即使做一些实验如研究蜡烛的物理特性及其燃烧特点,这些边缘人也只是对现象感兴趣,对用化学语言描述燃烧过程与物质特征也就基本上处于游离的状态。无独有偶的是,斯坦福大学的相关学者对美国相关学校的研究,也有此类发现。
2. 边缘心态明显
通奎斯特曾对边缘人作过研究,发现边缘人具有所谓的边缘心态。尽管对学生我们通常不宜从心理层面给他们贴标签,但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在这些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一些具有共同性且不佳的心理特征。如在化学教学中,当教师从化学学习伊始就强调课程的特殊性,以及有可能异于已有学科能够学好时,这些学生也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排他性”,他们对教师的引导无动于衷,对哪怕是唾手可得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毫无兴趣,这常常让教师觉得无计可施。
3. 矛盾的性格特征
边缘生常常心理脆弱,但常常又表现了一种抗拒心态,当然这也不绝对,对于边缘人中部分心态比较积极的,有人称之为“积极型边缘人”,但这相对而言是少数,教师更多地还是要分析那种矛盾特征明显的边缘人。
分析这些特征,是为了让应对性策略更具针对性。
二、化学教学中边缘人的应对策略
对于这些边缘人,简单的说教是没有用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也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总的来说,教师还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策略的。对此,笔者的思考有两点:
1. 教师为主导的特别关注策略
笔者在实践探索中发现,教师对边缘生特别关注,有助于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边缘生如果真的被教师忽视了,那就真正的边缘了,因而应对边缘生的第一策略,就是让他们回到教师视线的中心。化学课堂上,他们再敏感,再被动,也需要将课堂上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他们。笔者的努力过程中,一个燃烧实验中,笔者让边缘生来帮点火,笔者也让他们实际操作将一根棉线绕在铁丝上面,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结果看到了棉线不着火的意外现象。在这个努力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特别关注他们,这对吸引他们的化学学习参与是特别有好处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笔者感觉自身的这种努力,可以让边缘生处于一种较强的学习“磁场”中,且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够给他们提供持久的吸引力。
2. 学生为主体的成就刺激策略
应对边缘生的另一个策略,就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这一点难度虽大,但只要坚持就能有效果。如果我们分析初中化学的内容特点,可以发现如果将相关知识分成若干个组块,并将其中最简单、有趣、基础性强的知识提取出来,并让边缘生参与到这些知识的构建、应用过程中,那是可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从而让学习产生内驱力的。比如在研究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的时候,笔者原本准备了集气瓶收集氨气,但看到一位边缘生在课上偷偷喝水时,笔者立即转换思路,让这个孩子将剩下一点水的瓶子送到前面来,将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收集其中,然后让该生用石蕊试液验证其酸碱性,当他看到自己的物品在实验中起到了作用时,还是非常兴奋的,而笔者给他意味深长的眼光也让他意识到上课偷偷喝水是不对的。此后,该生到了化学课堂上,参与度就特别高。
以上两个策略分别从内、外因两个角度施力,效果较好。
三、边缘人现象矫正须注意生本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关注边缘生,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现象学的视角,也就是要注意边缘生的个体差异性,这就是生本性的体现。
边缘生现象表现可能相似,但形成原因往往各有不同,在其它学科学习中形成的边缘特征,到了化学学习中何以得到化解,要的是教师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的是教师对他们以同样甚至是超常的关注,要的是结合化学学习的具体内容以分析哪一部分内容,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切入,才能吸引边缘生的参与等。
总之,只有建立了生本视角,那对边缘生的矫正策略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尝试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想法,可能并不实际。
【参考文献】
[1] 李森,杜尚荣.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研究,2014(7):115-122.
[2]刘华.关注差异,巧用实验,改进方法——初中化学边缘生转化初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1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