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再生材料的“再生”魅力

2018-01-26 06:22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再生材料

林 芳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一、再生材料的概述

宇宙是由物质元素构成的自然体。材料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任何造型艺术都要通过某种物质来实现或表达其造型,这样的物质称为“材料”。

(一)解读再生材料的概念

1979年,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调查委员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 进行定义。 按照ISO14021-1999(GB/T 24021-2001)环境标志和环境宣言,‘再生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s)即‘可回收的材料’,是指‘把本来会当做废弃物处置或者只能用于能量回收的废物收集起来作为一种材料输入,用于再循环或制造过程的材料’。因此,再生材料的概念是包含两层含义的:其一是再生材料系指再生资源中可回收加工成材料的那部分资源,而不是包括土地、水、大气等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其二是焚烧、堆肥、填埋等再生资源利用途径不属于再生材料的范畴。

综上,再生材料主要指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失去或降低了原有的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各种废弃物,或是通过再回收、循环利用等方式,使资源能源在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

(二)再生材料的分类

进行再生材料研究前,我们必须弄清其与自然资源、再生资源及相关名词间的关系及范畴(图1)。

图1 自然资源分类图表

由图表知,自然资源分为三大类:恒定性资源、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其中,再生材料主要包含九种:废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电池、废玻璃、废木材、电子废物(包括废旧家电、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及废汽车。

二、再生材料创造新活艺术

再生材料是艺术创作很好的选择材料,更是贴近生活的重要表现媒介。

它包含于再生资源中,有别于再生资源。具体指再生资源中可回收加工成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源,而不包括能源、水等更广泛意义上的资源。不是所有的再生资源都可以成为再生材料,某些本来属于再生资源范畴的物质,若经过焚烧、填埋等方法处理,将转为不可再生资源,更无法成为再生材料。

本章节主要从再生材料的四大组成部分(可再生自然材料;可再生能源材料;人工合成材料;生活、工业回收材料)进行论证。

(一)可再生自然材料

“可再生自然材料”有别于“再生材料”。主要指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活动,而进行再生、更新,从而可被反复利用的天然材料,是一种可周而复始,非耗竭性的物质。主要包括土壤、岩石、植物、微生物和各种自然生物圈、生物群落、水生生物等物质。例如,木材、皮毛、常见的天然石材等。在一定条件与时间作用下,若过度使用,将造成再生材料的缺失与不可再生,由此产生土壤侵蚀、流失;植被破坏、不可再生性;或是动物链断裂与物种灭绝等灾难性后果。

案例1.《蜗牛隧道》(Snail Tunnel)

《蜗牛隧道》是阿尔菲奥·博南诺 为丹麦路易斯安那博物馆设计,运用枫树枝条、橡木、活桦木树等可再生自然材料,就地取材,使之融入环境。自然中的艺术可使我们减少暴力,加深我们对资源、自然的理解与尊重。我们的食物、生存物基本源于大自然,作为艺术家本身,与自然一起工作,可使我们发现全新的视角,也许是植物的视角,也许是那只蜗牛的视角,观众也将进入环境与艺术。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二)可再生能源材料

“可再生能源也可以美丽的”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可再生能源材料,在当今艺术创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其对环境的危害性很小甚至无,可反复利用,循环再生。

案例1.《舞动的向阳花》(Dancing Solar Flowers)

太阳能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美誉的能源。对太阳能的创作运用主要为:利用太阳能板,对其进行艺术造型设计;利用太阳能进行能源转化,使其发光、旋转、映射等。常见有LED、激光等。

(三)人工合成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又被称为“人造材料 ”。常被用于非永久性创作,是很好的环保性选择材料。主要有陶瓷、树脂、可降解塑料等。如:波兰艺术家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的《阿巴卡红色》;美籍日本艺术家Kay Sekimachi的枫叶碗系列;美国艺术家卡罗尔蒂·维斯特弗的《拥挤的地球》;宋振全的《素色童话》等作品均由人造材料组成。(图2)目前,“纤维”材料创作正不断走向主流市场。

图2 从左到右,之上而下为: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阿巴卡红色》,波兰; Kay Sekimachi,《枫叶碗系列》,日本;卡罗尔蒂·维斯特弗,《拥挤的地球》,美国;宋振全,《素色童话》,中国

(四)生活、工业回收材料

生活、工业垃圾回收材料,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有利于环境、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在创作中,最常见的有玻璃、纸类、金属、塑料、人造合成材料等。

所谓的“垃圾”,很多时候只是放错了位子,物尽其用,则没有一块废材。

案例 1.《Nev House》

难降解的 “白色污染”塑料制品一直是人们心中噩梦,却被Nev Hyman化敌为友:将回收的废材(塑料与木材)进行合成,造出新材料:木塑板。2016年获得“Good Design”建筑类奖杯。

委托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了代理成本,审计的出现是对代理成本的控制,审计质量直观上影响着代理成本的高低。有观点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结果相对于审计目标的完成程度。另一种观点指出审计质量是参与审计的人员的质量和整个审计过程的质量。DeAngelo对审计质量的定义为:注册会计师发现并能够报告企业财务报告中错误的联合概率。定义指出了审计质量是由审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决定的。笔者认为DeAngelo的定义是上述两种观点的综合考虑,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体现了审计质量的含义。

案例2.《瓦茨塔》(Watts Towers)

《瓦茨塔》由西蒙·罗迪亚耗时33年独自完成,作品材料全来自不起眼的生活、工业回收的残片、玻璃、盘子、贝壳、镜子碎片、及街边捡来的残片等废弃物。其诞生超越了绝对建筑法则本身并独立存在,更激励人们对废弃物的关注与利用。化废为宝,点燃废弃材料的新生命。

(五)小结

在主流艺术表现材料中,主要有传统绘画材料与新兴的高科技材料等。科技的发展给材料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宽阔空间与可能。这是否意味着只有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才是我们创作时可选用的材料范畴呢?

莫里斯·科恩《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基础》一书很好地回答了该问题,“我们周围到处都是材料,它们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而且也扎根于我们的文化和思想领域。” 艺术家借助材料本身优势进行作品塑造而传达思想、情感、理念等意图,对材料的关注与利用更多的是创作者本身融入的“精神”材料。没思想的作品是不会打动观者的心灵。世界上本没垃圾,只有放错位子的材料。

三、再生材料引领美好设计

再生材料在艺术创作领域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对当代设计,是否同样魅力四射?笔者结合自身专业及教学经验,从工业设计领域展开研究。

(一)再生材料在设计中“再生”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认为“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将材料从概念变为现实产品,借助美学认知,将其带入日常生活中?

案例 1.《ycelium + Timber》

Sebastian Cox 与Ninela Ivanova 关于真菌材料应用于日常产品的研究项目——“Mycelium +Timber”(菌丝+木材),其产品都是由菌丝体与废柳木组合制成,二者有机地设计呈现出奇异的色彩与纹理,具有麂皮质感,散发独特性冷淡风,让人眼前一亮。与传统木、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家具相比,其具有完全无毒、环保、再生等优势;与木类似,并具承受一定打击与强度的能力。

案例2.《本土创造 》

2017年,本土创造携水磨石系列概念产品——瓷造亮相米兰卫星沙龙展Salone Satellite,这不仅是一个将陶瓷废渣再生的实验,更是一个可实现具有发展潜力可持续化的家具产业链。

本土创造提倡“极简主义是一种发展的必然,首先是人性本能的简单,是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剥去包装,是地球资源的消耗而带来的节俭。”

(二)小结

材料,构成了这个物质世界最真实的材质。材料的再生将会是未来最深刻的人文关怀。材料及一切由此产生对现实的衡量与关怀。好的设计,不一定非要再创新,其实,立足当下,我们拥有的资源已够多,只要我们珍惜、善待,用发现美的眼睛与会思考、会行动的手脚,让材料再生并引领更美好的设计、生活。

四、个人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

“我们应当为了创造,并且仅仅只是为了创造,而学习。” ——尼采

(一)个人艺术创作

笔者研究生时主修工业工程设计,对材料有着专业敏锐度。在“再生与轮回” 艺术展中,将平日收集的废弃材料进行设计创作《21世纪的盛宴》(图3)大秀场。许多不起眼的废材料,其实极具艺术再生力!

透过一个个小零部件、小纸片、碎玻璃、木塞、电线、灯泡、烟头……领略艺术的生命力与物质之上的精神美景。材料收集过程使笔者感触良多,作品由40余种生活、工业等废弃材料炮制而成,先后在美国、意大利展出并获好评。

图3 《21世纪的盛宴》概念图及展览现场(美国站),综合材料。

作品《过期》(图4)是一次思想提炼与质变飞跃。笔者不再局限于材料收集,更多关注对材料注入人文情感,进行规整、设计如何将记忆收集珍藏,进而传达“万物皆会过期,学会珍惜”之思想。

图4 《过期》,装置,综合材料

(二)个人教学实践

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探索。一个好的大学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生,更多的应该是学会如何思考、判断、应对,保有一份真诚、独立与自由。笔者鼓励学生们根据创作主题,进行实地“再生材料”的探索,最终确立选材。不硬性指定材料,鼓励从生活周边寻找,不是直接去商店购买。从环保、再生、经济等出发,在生活中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与行动力。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终将被战胜并收获喜悦。学生们纷纷表示在课程中学会大胆尝试、勇敢交流,并被点燃创作激情。材料来源于自己的生活,这种珍惜与创造,让人感动。

案例1.部分学生创作展示 (图5)

图5 关于当代综合材料、当代艺术课程实验的线上成果展:“三三两”线上艺术展(部分学生作品)

(三)小结

用材料“语言”发声,从不同角度思考,呈现想象的无限可能。面对材料选择时,你必须清晰地认知它的属性。它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它内部隐藏着怎样的艺术之美?……这些都是在你认知它时可思考的方向。创作需要专注与纯粹。艺术越是纯粹越给人无限遐想与心灵碰撞的震撼感。材料的生命靠着创作者的思想来呈现、传递。如人的肢体可以是艺术表现的材料本身,动作、舞蹈、行为、语言……面对科技发达的今天,再生材料的再生利用是不可忽视的方向。

五、结论

创作与材料的最初碰撞,形态万千。其原始形态、结构内容、线条形状、色彩质地等客观表象都会引起人们视觉、听觉、触觉对美的共鸣与追求。好的创作者总是可以从一块材料中看到一个形式并揭去覆盖该形式的一切东西。其最主要闪光点在于意想不到之处发现它的艺术气息,并构思、设计、运用及整合,最后,打造一颗闪亮的“珍珠”,并给人无限想象空间。而这闪闪发光的“珍珠”,常常就是那些随手可捡、被人们废弃的材料。材料的“再生”,就待你那敏感的心与亲身力行。善用每块材料,物尽其用。

猜你喜欢
再生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追寻“红色”足迹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大学化学实验用氟离子选择电极的再生处理研究
材料
苏云金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