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丕武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紫金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巍山具有灿烂的文化,在清代时被誉为“文献名邦”,境内历史悠久,从公元前109年的邪龙县,到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11月成立巍山彝族自治县,1958年10月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富了巍山深厚的文化基因,基于此,巍山的民族文化也显得很有特色。本人着重对巍山彝族的第五种打歌——紫金打歌进行赏析介绍,并对巍山的文化特色进行简单介绍,这种文化底蕴为打歌文化的发展繁荣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为打歌文化烙上了鲜明的“巍山”特色。巍山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打歌传统文化气息,想要真正了解巍山的第五种打歌——紫金打歌,就必须对其地域和历史传承进行深刻的研究。同时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时代,应当努力将巍山县的打歌文化实行传承推广策略,让更多的人了解巍山打歌习俗。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对打歌文化的了解,针对巍山县的第五种打歌进行简单介绍。
巍山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打歌传统文化气息,想要真正了解巍山的第五种打歌——紫金打歌,就必须对其地域和历史传承进行深刻的研究。巍山山川地灵、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至今都是一块人人传颂的“风水宝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处繁衍生息,巍山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都带来了自己的文化风俗,彝族的打歌、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宰牲节、亡人节及回族妇女的姑太节……长久以来形成了巍山特有的地域文化。
巍山县打歌是具有浓厚地域民族文化气息的风俗,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有一首古老的三句式“打歌调”形象地描绘了打歌场景:月亮出,大火着,围着火,来跳脚;尘土飞,帽子脱;大家唱,多快活;手拉手,使劲跺;月亮落,管不着。
巍山打歌是在古代部落地区长期的农耕生活和各民族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以歌、舞、乐为载体的自娱自乐、民众性的歌舞艺术,打歌也可称为“踏歌”“打跳”。打歌文化始于汉代,主要是在重大喜庆、普天同庆的场合中进行,如秋收、狩猎、祭祀、婚丧嫁娶、庙会等。打歌时男女和着打歌人吹奏的芦笙、竹笛、琴弦声围成圈载歌载舞,人数少至12人,多达上千人。
巍宝山文昌宫内的文龙亭桥墩上的《松下踏歌图》,是发现最早的打歌壁画。其中就可以发现一些打歌特有的动作踢腿、跺脚、挥手、围圆跳舞等。打歌文化源于生活,并在生活的时间积累下不断完善和提高,更有加入了当地宗教色彩。就如“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山歌就飞”,节奏时快时慢,步步感人。
(1)加强文化保护意识,提高民族文化传承与宣传的自觉性;(2)利用文化自信的优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3)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通过对安巍山紫金打歌的历史传承和历史起源分析,发现巍山打歌传统风俗文化的文化基础十分强大,同时对于巍山县人们的生活形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人们对于这种传统打歌风俗的文化基因十分注重,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巍山县的人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做了很好的榜样。但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由于新元素的不断注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风俗的传承,但是对于传统文化风俗中的精华部分必须要重视起来,不断地进行传承,同时传统文化风俗对于现代音乐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代音乐只有融入传统音乐中的元素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适应现代化时代的发展。
巍山县打歌的传统文化,被各界人士所认识,是由于它别具一格的打歌特色风俗。巍山县打歌文化是当地一大特色,随着客家人几次的大规模迁徙,与当地音乐相融合,还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多元化的世界所影响,形成了巍山彝族打歌文化的音乐特色,其中主要以第五种打歌——紫金打歌为代表,是广大巍山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一大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