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林 河南师范大学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在彩陶上画水域色彩调和的图案。13~17世纪,西方水彩画在材料和技法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英国水彩画的发展使水彩画真正地发展成了独立画种,通过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共同努力,水彩画发展迅速。水彩画作为一种舶来的画种引进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水彩画发展最早独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审美观念与哲学理念上属于西方绘画体系,受到西方油画绘画发展的影响,对水彩在构图、色彩、造型、透视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早期的水彩造型与油画造型较为相似,但在材料的性能上与油画大不相同。水彩以水作为调和剂,需要在特定的纸张上进行作画,水彩画因为以水调和,所以相较于油画会显得更加单薄灵动,在视觉的呈现上更加清新淡雅,抒情隽永。
水彩画追求水墨淋漓、飘逸空灵、浑然一体的意境表现更是与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有着一定的“亲和”关系。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以墨为主,不施彩或略施淡彩。中国画大体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其次还有“没骨画法”。其学科分类上主要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水彩画起源于西方,以水为媒介,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纸上作画。相对于中国画的重视墨,水彩画更加重视色彩的运用,因而颜料也是不同的。中国画在绘画上往往讲究绘画前成竹在胸,绘画讲究寓意,异性传神,水彩画则更加重视写实,以光色取胜。
中国画与水彩画在绘画的技法上也多有不同,中国画以线造型,以形传神,而水彩往往表现较多的是三维立体空间结构,重视焦点透视学等。他们的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条造型,水彩画用光影塑造形体。中国画讲究以线造型,以形传神,而水彩画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水彩画基本的造型手段是光影。西洋画侧重于通过光色对比以表现物象的质感和空间,离开形体、结构、明暗,他们的线条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中国画重视设色,因而古代常把图画叫作“丹青”。
中国画对用笔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中国画讲究用笔笔法,而水彩画对于用笔则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笔墨二字被当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笔触也是水彩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用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笔触恰到好处,有助于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使画面活泼、生动。水彩画要求近处的物体对比清晰,远处的物体虚略、模糊,讲究干事画法,从而产生空间感。运笔的速度要求果断有力。水彩画是加法,多数情况下是落笔无悔,所以也要求用笔、用色尽可能一步到位。
水彩画和中国画因工具材料的特性、绘画技法有很多不同,所以最后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准则,是画家采用艺术手法营造出来的一种境界,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美妙结合。意境美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中国画的精髓,是中国画的灵魂。
将中国画的绘画意境融合进水彩绘画的画面中,形成独特的中国水彩画绘画技法。水彩画以清透为主,色彩轻盈透薄,很容易受到大众的喜爱。水彩画发展于西方的地形画,以往的水彩画主要以写实为主,是对现实存在的物体进行三维空间的描绘。中国绘画常会给人以小见大的感觉,没骨画法与留白都是传统绘画的典型。如果我们将留白引入水彩绘画中,以干湿画法表现画面的虚实,给画面一种留白的感受,也是可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中西意境的结合也可以以传统笔墨的精髓为基础,融合西画的色彩与结构,讲究章法的变化与意境的雄深。古人所谈中国画的“意境”二字是中国画的精髓。“意境”是在主观愿望中接触到非常美的客观事物时,内心产生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据此我们把内心的感情和客观事物美好的情景糅为一个产物,用诗句或画意将其表现出来,所表现出来的诗画里就会含有一种幽深邃美的意境感。所以,意境是客观事物之美与艺术家思想感情相结合,同时运用恰当的技法所产生的作品的内涵,是每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艺术家在创作中都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