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教育需坚守六条底线

2018-01-26 18:53大名县教育局张陆方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随班残疾儿童特长生

■ 大名县教育局 张陆方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多年来,农村教育虽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农村教育面广量大,依然是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办好了农村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新时代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办好农村教育?我认为必须要在农村推进优质教育,努力关爱每个孩子,坚持底线思维,坚守好六条底线。

一、残疾儿童有学上

目前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医疗资源匮乏,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水平十分低下,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残疾学校,这些都不利于残疾儿童平等享有教育权利。因此,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持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加快当地特殊教育发展。既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又要坚持推进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各学校不得拒收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就读。

一要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适合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原则上都应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二要落实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建设,充分发挥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随班就读指导中心和特教学校巡回指导教师的作用。

此外,对智力残疾儿童少年的鉴定结论和档案材料严格保密,仅由有关管理人员、任课教师掌握,不得在学生中扩散,不得移作他用。学校要加强残疾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精神,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学生的思想教育,形成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校风和班风。

二、留守儿童有温暖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问题是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产生的一个普遍性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大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全面接受义务教育,帮助他们改善受教育状况,巩固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首先坚持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在指导、检查、考评学校工作时,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统一安排部署。

其次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学校、社区、家庭三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此外,坚决做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可以在农村中小学建立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档案,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以及结对帮扶、亲情沟通、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公平对待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落实帮扶措施,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随迁子女能入学

加快城区学校布局规划建设,完善城区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坚持“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的原则,明确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的条件,本着“就近入学、统筹安排”的原则,与城区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全部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般安排到居住地片内公办学校,若片内公办学校没有空余学位,统筹安排到其他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城区中小学校要无条件接收,与片内生一并安排入学、分班,享有同等待遇,任何学校不得拒收,不得增设附加条件,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依法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贫困生不辍学

家庭经济困难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阴影,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回家。学校要制定切实措施关爱生活困难学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积极开展助学帮困活动,确保不出现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现象。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免除杂费、免除教科书费,按照规定标准,给予寄宿制贫困生生活补助。针对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要建立相应管理机制,防止中小学贫困生辍学。

大力实施建档立卡学生“关爱行动”,实现建档立卡学生“零辍学,零收费”的“双零”目标,为孩子创建能学、能吃、能住、能玩、能帮的幸福教育生活,让贫困孩子上好学、读好书,确保每名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五、“学困生”不流失

“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没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措施,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基础教育成败的显著标志。

学校要牢固树立“转化一名学困生,成就一个家庭”的责任意识,全面贯彻“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思想,通过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加强“学困生”的心理辅导,突出“学困生”的特殊地位,在班级实施优秀生与“学困生”帮扶,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确保不流失一名“学困生”。

六、特长生不掉队

学校要加强对特长生的管理和教育,不仅要培养兴趣特长,让特长更长,更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让特长生掉队。要完善特长生培养体制,强化课堂管理,实施帮扶措施,杜绝特长生“瘸腿偏科”现象。学校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沟通,共同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确保在发展特长的同时,促进特长生的全面发展。

关爱每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关爱每个孩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系到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更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目标的根本要求。因此,做好新时期基础教育工作,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和保证每个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只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爱好每个孩子,严守“残疾儿童有学上、留守儿童有温暖、随迁子女能入学、贫困生不辍学、‘学困生’不流失、特长生不掉队”六条底线,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扭转局面,办好农村教育。

猜你喜欢
随班残疾儿童特长生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谁是体育特长生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消除体育特长生考前过度心理焦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