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8-01-26 17:41:43关明科
中小学校长 2018年1期
关键词:动画课件多媒体

◎ 关明科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日益优越,现代的语文教学手段与方法可谓异彩纷呈。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外,教师们采用演示法、表演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科学而高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心理因素,从而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最优化的课堂结构,让学生在现代化教学媒体作用下深入感知,变空洞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高度统一。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果恰当地把演示法应用于语文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升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恰到好处地为课堂语文教学服务呢?下面是笔者近年来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手段应用上大胆实践的一些方法。

一、演示引导,自主研读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经提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教授《愚公移山》一课时,笔者先将文章的部分内容用生动的flash动画演示对比:山脉之高大——人力之微弱;家庭之会议——场面之悲壮;妻子之担忧——愚公之执着;邻人之帮助——智叟之嘲讽。画面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故事情节得以生动展现,让枯燥乏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学生的整体参与研讨意识增强,许多教学重点与难点迎刃而解。至于“愚公智对智叟”和“移山结果”的演示则戛然而止,留下空白,诱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研读。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氛围中,感受到愚公精神的可贵之处和现实意义。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生成性和生长性原则,优化了教学情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夸张演示,突出语境

朗读是培养语文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目的就是以读促教。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与理解之间紧密的关系。通过朗读中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各种变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情感和韵味,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必定能使文本潜在的深意凸显出来。例如,《孙权劝学》一文的教学,可采用夸张的对话配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孙权劝学》一文主要采用语言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教学时要紧紧抓住语言描写来凸显人物个性,展现文章主旨。文章中人物对话寥寥数语,但细细品读会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各有不同。运用多媒体演示的时候,孙权的语言要夸张演示出语重心长,既要体现出君臣关系,又要体现出他对吕蒙的深切厚爱;既要体现出在其位谋其事的“学”的必要性,又能感受到他以身说法的善劝艺术。至于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赞叹,则要用动画示范出夸张的惊奇语气和神色,侧面表现出吕蒙已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幽默回应,此处的朗读和动画演示也要适当夸张,吕蒙颇为自得、幽默的神态就会在情境教学中自然流露,吕蒙的武将个性和其独有的坦然态度,便会跃然纸上。

三、事半功倍,突破难点

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达成课堂的高效目的,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手段,借此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在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和拓展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葡萄沟》一文中,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难懂的问题。课文仅用几句话叙述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原理,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和原理以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制成课件,进行动画的动态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等语句之间的关系,葡萄干的形成原理和制作过程一目了然,自然就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又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吆喝》一文的教学,一味地研读文字,就显得僵硬,不鲜活,很难引导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和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此时,应该用多媒体展示老北京图片、小商贩人物图片、吆喝声音素材,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切感受老北京特有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四、巧解玄机,豁然开朗

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一些生活和物理原理难以理解,仅凭老师的口头表达无法让学生融会贯通,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可谓“狗咬刺猬,无从下口”。有时,还要受到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做实物的演示实验,这时,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法就该派上用场了。如,在《河中石兽》一文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flash演示法就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一难题。文中曰:“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对于文中讲的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建议在上游寻找石兽这一奇怪的提议,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学生便很容易就理解了,顺利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五、情境再现,解读文本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来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亲近文本,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的教学,剪辑好《背影》中父亲买橘的片段,爬上月台的艰难动作。在此基础上,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自我研读的二次加工,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不仅引领学生深入地挖掘文本、走进文本,还可以和作者乃至文本饱满的人物形象进行情感上的深入交流与沟通。

六、优化教学,妙趣横生

演示法在教学中的直接目的是直观形象、生动具体。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优化教学方法。要想让学生高效率地获取知识,发展自我能力,必须选择和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演示法,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在蒲松龄的《狼》(其二)一文教学中,关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缀行甚远。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这一段文字的解读,可以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法,演示出狼是如何步步紧逼,如何迷惑屠户,如何打洞偷袭,以此来启发学生对狼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这一主题的理解。不仅让文本变得妙趣横生,也让文本主旨自然凸显。

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运用,使许多不易观察的现象在学生脑海中呈现出直观、具体的表象,重点和难点不仅突出、更易于突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以前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能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动画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28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我是动画迷
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 05:45:06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40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