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杰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梁同书所做《汤鹏铁画歌》云:“石炭千年鬼斧裁,阳炉夜锻飞星裂。谁教幻作绕指柔,巧夺江南勾剿笔。花枝婀娜叶玲珑,并州快剪生春风。英从蓼穗各有态,络丝细卷金须重。云框扣束垂虚壁,茧纸新糊烂银白。装成面面光清莹,桦尽兰烟铺不得。豪家一笑倾金赀,曲屏十二珊网奇。前身定是郭铁子,近代那数侯冶师。采绘易画丹青改,此画铮铮长不毁。可惜扬锤柳下人,不见模山与范水。”描述了芜湖铁画的制作过程和作品内容、形式、艺术特色以及对铁画艺术的真实感受,为芜湖铁画的考证提供了历史依据,并确定了芜湖铁画的艺术价值。芜湖市交通便利,曾被誉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据《芜湖县志》记载,“十里长街,阛阓之盛,甲于江左,城中外市廛鳞次,百物翔集”,“市声若潮,至夜不休”[1]。良好的地理位置,使得芜湖冶铁业兴旺发达,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说法。因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芜湖地区匠人的高超打铁技艺,是芜湖铁画出现的先决条件。据说,当年与汤天池为邻的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萧云从。当地铁匠汤鹏在萧云从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国画中的山水、花卉、鸟兽、草虫、书法等为依托,利用打铁的技艺冶炼、锻铸、淬火、焊接、裸漆以及绘画、剪接技艺,创造出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芜湖铁画。在芜湖出现的铁画艺术,通过芜湖地区深厚的徽文化孕育而生,既有国 画、 水墨画之境,又比国画和水墨画更有立体感,更生动,体现出钢铁柔美的一面。芜湖铁画以锤为笔,以铁为墨, 锻铁为画,鬼斧神工。
首先,房屋的建造类型逐渐趋于正方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的中式建筑差异较大,与集优雅与审美功能于一身的芜湖铁画搭配不和谐,没有可以挂芜湖铁画的艺术空间,芜湖铁画的自然和谐意蕴无法呈现。需要通过现代手工匠人的创新努力,拓展芜湖铁画的形式内容,与现代元素融合再生。其次,芜湖铁画主要以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文字题材为重点,融合传统国画的构图方法、金银饰品的加工技艺、剪纸、雕塑的立体美,创造出得天独厚的艺术形式。但现在适合为铁画服务的艺术形式缺失,多是对以往作品的复制、模仿,芜湖铁画变得步履艰难。需要通过现代技术以及对铁属性的认知,对传统中国画的形式进行创新,利用铁画的技术,创造出适合现代社会的文创产品,打造芜湖地区的文化名片。
芜湖铁画的直观具象性体现在芜湖铁画以中国画的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为依托,汲取了姑孰画派简洁瘦劲、冷峭奇倔的风格,利用独特的介质铁创作具体的艺术形态,通过徽文化与铁艺的融合,引发人们的美感体会。芜湖铁画经过冶炼、锻铸、淬火、焊接、裸漆等工艺,结合中国画的意境创作,展现直观具体的视觉形象,不禁让人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夸赞芜湖铁画千锤万凿的精湛技艺。芜湖铁画充分利用芜湖地区的材料和锻制工艺优势,发挥工艺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其神乎其技的工艺审美,注重吸取徽文化的淡雅高风,表现出独特的坚韧消瘦风骨,是皖南文人墨客的审美格调。
芜湖铁画中的瞬间永恒性,是指通过对铁的冶炼、锻铸、淬火、焊接、裸漆,把柔情的中国画韵味转化为铮铮铁骨的艺术审美。铁画的艺术根源来源于中国画,静态的中国画缺少艺术延展性和运动发展性,而铁画表现出绘画瞬间的定格感染力,以动制静的审美升华,充分提高了铁画的灵魂感染力。特殊的材质铁经过千锤万凿的锻打,具有很好的延展创造性,在锻打的过程中不断形变,给人的想象留下了无穷延伸的空间。芜湖铁画不仅重视锻铁工艺的一丝不苟,更为独特的是,芜湖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兼具匠人的技艺与文人的意境,芜湖铁画就是通过最美、最感人的精华,感染文人大众。芜湖铁画材质的特殊性,奠定了画作的永恒完整性,为芜湖地域文化增添了无限神韵之美。
铁画的制作需要匠人的步骤分解,通过对空间的差异性分析,根据不同模块对铁的锻打成型,拼接完成艺术空间展示。各个模块具有不同的特性,正是芜湖铁画的手法技艺多变之处,通过运用不同的透视方法将二维平面的中国画变成三维立体空间的艺术美,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芜湖铁画既有国画、水墨画之境,又比国画和水墨画更有立体感,更生动体现出钢铁柔美的一面。芜湖铁画吸取中国画的意境,表现出铁骨铮铮的肌理质感,以绘画为灵魂,以铁为肌肤,表现了皖南地区的艺术品格,彰显出独特的传统文化气节,通过黑白疏密的空间表现出寓情于画的风格。芜湖铁画通过对铁的锻打,突破了传统绘画的呆板形象,具有立体的审美特征,表现出体积感塑造的气韵审美。
传统造型的形式美表现在韵律、节奏、均衡、比例、对比、主从、尺度、明暗、虚实等方面,而芜湖铁画不仅包含传统的造型形式美,还以铁画的匀称比例,韵律的节奏变化,黑白的艺术对比、虚实相生等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美。芜湖铁画中的黑白对比既是无形又是有形,铁为黑色,近乎墨色;底为白色,近乎国画中的留白,所以铁画的黑白和水墨画中的黑白相近。黑白是色彩的两个极端,黑色的铁和白色的底在视觉上反差最强,构成强烈的对比。白,代表形象之外的无象之处,虽眼睛观察不到它的存在,但心灵上却能感应到它。
参考文献:
(编辑:刘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