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方的岸》中女性形象的典型意义

2018-01-26 15:08付雪丽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上山下乡知青海南

付雪丽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我们没有别的选择[1]。”对于那个时代的知青来说,用这句话来概括他们的心境也许再合适不过了。如同狂风暴雨般的上山下乡运动铸造了一代知青的灵魂与血肉,在那里有畸变、有热血、有迷惘。《南方的岸》讲述了一群知青在海南农场以及回到城市后的生活经历。小说主要运用了闪回的写作手法,回忆与现实来回交叉,关于海南农场的记忆不断闯入易杰和暮珍的脑海中。这不仅表现出他们对于充满青春热血的过去的无法摆脱,也表现出他们对于现实的难以适应。易杰和暮珍等人合伙开办的“老知青粥粉铺”虽然生意兴隆,收入也挺好,但是他们的生活并不快乐,无法带来灵魂深处的愉悦,他们不甘愿就这样了此一生。对于同样有上山下乡经历的孔捷生而言,这充分反映出他的一种矛盾心态,对过去的那段经历既怨恨又难舍,过去的生活虽然有许多苦难,但是又不能完全否定自己的过去。

如果说小说主人公易杰的经历是孔捷生本人生活经历的缩写,缠绕在易杰身上的对于知青生活的深沉的忧郁是孔捷生自我精神状态的反映,那么围绕在易杰身边的三位女性:暮珍、丽蓉和小汀的身上则蕴含了作者孔捷生对这一段知青生活经历的反省与思考。小说对于当年的青春岁月表达了鲜明的态度,挣扎在知青时代的人或者未曾参与的人都对那段轰轰烈烈的岁月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慨。这些鲜明的态度也体现了作家在新时期的视野下不断地回瞻历史得失,重估知青岁月的社会价值。

1 三个性格鲜明的女性

暮珍是自始至终围绕在易杰身边的一位女性,她与易杰是同班同学,一起参加上山下乡运动,在海南橡胶农场劳动。在上山下乡活动结束后,又和易杰、阿威等三人一起合开了“老知青粥粉铺”。但是她在回城之后,依旧对海南的知青岁月念念不忘,最终选择和易杰一起返回海南,回到梦的新岸[2]。暮珍可谓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吃苦耐劳,无论是在海南参加农垦,还是在老知青粥粉铺,她都是那个沉默寡言、努力付出的人,始终默默地劳动,不计辛苦。在当知青时,她是割胶小能手,为保护胶林不惧暴风雨,瘦弱的身体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每天练习割胶技术,“班里的女胶工告诉我,暮珍白天磨好刀不休息,老往树林子里跑。我到小河对岸的树林走了一遭,没找到她;只见几株厚皮树的树身已刀痕累累,原来她一个人在这里练刀法”。她的割胶产量也很高,因此受到上级表扬,成为劳模,还上过报纸,“报纸上赫然入目的半通不通的标题——《主席著作照征途,红专姑娘夺高产》。报道文章说暮珍‘数年如一日苦读五篇光辉哲学著作,胸怀世界革命大目标,创造了优异成绩,狠狠回击了国内外阶级敌人……’”[1]。在那段充满激情的知青岁月里,她还邂逅了自己的爱情,一个和她一样沉默寡言的青年,但最终以爱人意外身亡的悲剧收尾,而暮珍也因此受到刺激而精神失常,虽然最后又恢复正常,但是却似失去了灵魂的木偶。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返回城里的暮珍精神世界也一直荒芜,只有听到关于海南的事情,才会有所触动,可以说这段岁月是暮珍全部的精神支柱[3]。

小汀是易杰在回城之后结识的新时代女性。她喜欢读惠特曼的诗集,在各种新思潮的冲击之下,同样对未来充满茫然与无措,虽然家境也比较优渥,但是对于去上大学还是工作充满了纠结和困惑。她也喜欢各种新鲜事物,对话剧等流行事物充满了好奇,她的天真烂漫对易杰很有吸引力。因为年龄小,虽未经历上山下乡,但毕竟也走过了这段岁月,所以对于知青生活充满了好奇。当她发现易杰在写关于知青生活的小说后,就立刻被吸引,被他们的生活所震撼,但是她又无法充分理解易杰这种回乡之人的茫然与困惑,所以她始终无法走进易杰的内心,与易杰之间产生的暧昧情愫随着易杰的离去而消散,自己也最终选择去读大学。出现在易杰生命中的小汀,为易杰充满迷茫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易杰枯寂的灵魂重新复活,促使易杰重新作出了人生的选择,回到梦的新岸[3]。

2 三种对待知青岁月的态度

《南方的岸》塑造了三位性格鲜明的女性,每一位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或木讷、或激进、或天真,这些鲜明的人物塑造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三个个性迥异的女性身上,可以看出对待知青岁月,她们各自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对此孔捷生在文中都有详细的着墨[4]。

在暮珍身上可以看到对于之前岁月的怀念,她认为那是一段美好的岁月,寄托着她全部的激情与理想。暮珍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小时候备受欺负,以致在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后就迫不及待地选择逃家,积极地参加海南农场的垦殖运动。然而在回城后,苦难还在延续,虽然和同伴合开了老知青粥粉铺,收入也相对可观,但是依然要面临家人的压榨和剥削。无论父母还是兄弟姐妹都像寄生虫似的依附在暮珍身上,拿着她的血汗钱挥霍。在这种情况下,海南知青岁月就是她人生的全部寄托,只有那些沉淀在记忆中的爱与光荣才能唤醒她那麻木已久的灵魂。尽管在海南的岁月也并不是非常美好,心爱的人死于意外,以致于她精神受到刺激而失常,但是海南毕竟有她一直期盼的自由。因此,在工作之余,暮珍一有闲暇就对着旧报纸发呆,回想着自己曾经作为英雄的光辉岁月;在家里的枕头下面常年放着那把自己经常使用的胶刀,有事没事就拿出来磨磨。海南有爱人的遗骨,有曾经光辉的青春岁月,当易杰询问暮珍要不要一起回海南时,她毫不犹豫地跟随。从暮珍的选择就可以看出,对于暮珍而言,知青生活并不是那么不堪与苦难,相反,她是充满怀念与肯定的。

而丽蓉从一开始对参加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就是抗拒的态度。在出发时,还在哭哭啼啼,还是在易杰的安慰之下,踏上前行之路。她是有野心、有追求的女性,一直不断在为自己寻求依靠,一开始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她选择依靠易杰,和易杰迅速坠入爱河,为自己寻找到一个暂时的依靠。但是当另一个机会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抛弃易杰,跟随剧团去广州,从而达到回城的目的,正如她与易杰分手时所说“这个岛我已经无法忍受,它给我的创伤太深了”,“其实,生活是用好多谎言打上补丁的。就像我们进去过的大森林,本来有些阴暗秘密的小路可以通往泉水,可是有些人却固执地硬想用斧头锯子开辟一条洒满阳光的大路……我,决定走小路”。丽蓉与暮珍不一样,她是想方设法地逃离。从她和易杰的几次交流中可以看到,她对知青岁月是充满厌恶、毫不怀念的,她也一直试图说服易杰忘记那段岁月,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来,但是他们彼此都无法说服对方,相爱的人却无法走到一起。

小汀则始终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照应那段时光的,由于没有经历过知青岁月,她对知青生活的认知都来自与易杰的交流,这个有点文艺气息的女孩,不仅喜欢读费特曼的诗,还喜欢一切新鲜的事物,所以对于易杰的迷茫、忧郁和怀念,她既理解又懵懂,她不断用费特曼的诗来跳脱对知青生活和过去理想的一味怨恨和全面否定,表现出一种深沉而又理性的思考,与新时期的生活追求结合在一起。正如诗集中所写:“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经过了多少苦痛的痉挛之后出现于表面的东西。/多么新奇!多么真实啊!/足下是神圣的土地,头上是太阳。”这首诗可以说是对生活的完美诠释,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小汀为易杰茫然无措的生活带来了一缕阳光,使易杰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鼓起勇气寻找梦的新岸。

3 三种态度中蕴含的反思

在小说中,暮珍和易杰及许多他们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带着心灵的重创,告别了他们用青春的汗水种植出来的海南橡胶园,回到了他们的生养地——繁华的都市。在城市里重新开始新生活,似乎将自己曾经失去的东西也一一寻找回来。然而,这突如其来的一切却并不能抚慰知青岁月给他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反而使他们与这个繁华的都市格格不入,加重了他们的茫然与失落。他们在政治的羁绊之中挣扎,终于获得了自由,又在全新的生活潮流面前再度迷失了自己。因为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还没有完成对这种新的生活潮流的认同,就被新的时代潮流裹挟其中,这与他们之前的经历以及教育完全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颠覆使他们在新的物质世界中感到迷惘,好似是被时代抛弃的人,显得手足无措,找不到方向。因此,身体回到城市的暮珍,心却一直留在海南,当初知青一批批返程的时候,她就一直表现得很冷淡,不太愿意回去,在易杰的劝说和压力下才勉强同意回到城里,一则海南割胶竞赛的报道唤起了暮珍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唤醒了他们对青春岁月光辉事业的向往,最终共同走向自己心灵的家园——橡胶林[5]。

但是作者的反思并不仅限于此,他又从反面刻画了另外一个女性形象——丽蓉。同样是裹挟在政治的洪流中,丽蓉却不甘心向时代屈服,她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向城里进发,并且最终成功,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我选择走一条小路”。通过丽蓉与易杰、暮珍的完全相反的人生道路的比较,可以轻易体会到作者孔捷生的矛盾心态,一方面是裹挟在政治意识形态中丧失自我的大部分青年,另一方面是不向时代低头、努力寻求自我的小部分,时代与自我的命题在小说中清晰地展现出来,强调人的主体性还是集体意识这两种冲突交织在孔捷生的思想中。最终,第三个女性——小汀的出场,给出了答案。在建国后的近三十年间,作为个体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只是集体和组织中的人,对权威或领袖的绝对崇拜和信仰,造成了知青那一代人的盲从和政治狂热。他们随着社会大潮而起落,完全丧失了自我。通过小汀这个新时代的女性,作家展示了在新的时代潮流面前,自我意识最终战胜了集体意识,易杰、暮珍选择回到那乳香四溢的橡胶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实现了自我价值;丽蓉选择继续留在城里,过着自己一直向往并最终实现的生活。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上山下乡知青海南
知青岁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上山下乡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互联网金融的“上山下乡”运动
沉淀过的知青岁月是首歌——第一届长三角知青文化出版工作联席会议侧记
把根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