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一丹
低年级的说话写话教学往往被称为“四不像”,它没有系统的训练内容,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更没有统一的教学范式。然而笔者以为,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语文教师如能认清并把握好这“三阶段”,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话起步,学生啥都不会写,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很多,这就好比“喂饭”阶段。这一阶段我是从四种训练类型来展开的:抄一句话、点标点、写一句话、看图写话。
抄句子前,我先让学生们观察这些提供抄写的句子,引导他们发现句子和词语有什么不一样。他们有的说:“词语一般只有两到四个字,句子有好多字。”有的说:“句子里还有标点。”还有的说:“写句子前要空两格。”交流中,学生们掌握了句子的基本特点。我又通过追问“这个句子又让你了解到了什么”,来让学生们明白,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包括“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
给学生一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句子,引导学生断句。开始句子可以很短,随着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句子的长度和难度,并且可以用一些有意思的断句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做了这些铺垫以后,可以开始写一句话了。第一次练一句话,我是这样和学生们对话的:“每天早晨,我们要上学去,那么你背着什么上学去?”学生说:“我背着书包上学去。”“上学去,你的心情怎么样?”一个学生眉开眼笑地回答:“我很开心!”“把这个意思加上去怎么说?”“每天早晨,我背着书包,哼着歌儿上学去,心里乐滋滋的。”其实,也并不是每个学生对上学都很开心的,于是我又问道:“每天上学,除了开心,还有不一样的心情吗?”果然,有小手举起来了,我问她:“你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为什么呀?”“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我很害怕。”最后,我鼓励她完整地写一个句子:“每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学去,心里很难过,因为妈妈不在身边,我很害怕。”
就这样,第一次写话我让学生们说真话,表达真感情。有了这样的训练,我再出示句式:每天早晨,(谁)(做什么)。让他们把目光投向家里的其他人。除此以外,我还寻找其他一句话的题材让他们写。比如:
我喜欢(什么),(为什么)。
我(在哪儿)看见(什么),(怎么样)。
(什么时候),谁(在哪儿),(做什么)。
另外,我利用教材上的插图,让他们看图写话。看图时,如果仅仅让学生回答图上有哪些人,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这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这些内容一点一点串起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降低说话难度,针对“小猫钓鱼”的一幅图画,我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表达支架:
星期天的早晨,火红的太阳高高挂,朵朵白云头上飘,小猫去河边钓鱼。只见它___________________。忽然,鱼竿晃了几下,小猫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小猫_________________
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慢慢学会了写一句话或几句话,但还不会自己寻找要写的素材,我就称其为“帮其做饭”阶段。于是,我拓宽了学生的写话素材。我们的素材也分成了这样几个系列:写人、写物、写景、想象。
我出了这样一个写话题目:写写妈妈的头发和眼睛。最好用上“像”。
我想妈妈的头发和眼睛再熟悉不过了,借着写话训练,培养的是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而写话最需要的就是观察。要求里面提到“最好用上‘像’”,其实就是提供了一个写精彩的方法,即要展开联想,巧用比喻。
关于写物类,有一次,我让学生们写写自己的小床:你的小床放在房间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是什么材料做的?被子是什么颜色的?躺在床上什么感觉?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这样的提示顺利写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如何让学生对春天的自然景物、色彩变化、人物动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呢?这几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正好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我提醒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观察,如:让学生们看一看天空的颜色,瞧一瞧小树是否泛青,小草是否已经“调皮”地钻出来,找一找小燕子的踪影,摸一摸松软的大地,听一听小河的流水声,甚至让学生蹦一蹦、跳一跳,体会一下春天的轻快……这些内容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有形、有色、有声、有影、有动、有静,学生闻其味、观其色、临其境,对春天的感觉不再是小树发芽、小草开花、小燕子回家等千篇一律的语句,代替它们的是心意盈盈、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语句:
小草和小树换上了绿色的新衣服,小花们换上了五彩缤纷的新裙子。(吴雅轩)
小草半黄半绿,梨花雪白雪白的,就像好吃的冰淇淋,真想“啊呜”咬一口。(周泽锴)
小草从泥土里冒了出来,睁开了好奇的眼睛。(施昱灏)
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远望一片淡绿色,好像给大地穿了一件新衣裳。(陆涛)
春风一吹,地上的小草们争先恐后地出来聊天了。树叶也变绿了,他们好像做了一个长长的梦,睡到现在才醒来。(陶嘉琦)
蔷薇花开得真茂盛,像一团火红的彩霞。(孙佳童)
关于想象的题材,我一般是学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创作。比如课文《晨光》,这是一首充满童趣、充满诗意的小诗。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是这样的:晨光叫醒了风,风叫醒了树,树叫醒了鸟,鸟叫醒了云。充分熟读后,我指着图片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它们是怎么一个叫醒一个的?它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说:“晨光会说:‘风妹妹,天亮了,我们一起玩游戏吧!’”另一个学生说:“风用力地推了推树爷爷,树爷爷就被叫醒了,树爷爷一动,他也叫醒了树上的小鸟,小鸟飞起来了,飞到了云彩的旁边,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所以就叫醒了云。”我还让学生观察一下:“你发现这些叫醒的和被叫醒的东西之间有什么秘密?”他们意识到了,就像开火车一样,第一个东西叫醒第二个,第二个再叫醒第三个……充分理解了诗句的意思,我让大家也来说说:_________叫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醒了________________。一个学生说道:“冬天叫醒了北风,北风叫醒了波浪,波浪叫醒了鱼儿。”看来,他厘清了其中的逻辑关系,想象也是合理的。
写话,总不能一直由教师扶着写,写话最终是为了写出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到了二年级,要让学生们试着主动寻找素材,我就称之为“自我觅食”阶段。这一阶段,我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主动寻找素材的能力。要想主动寻找到素材,就要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并不是说可以放任自流,而应该继续营造氛围,适时引领学生寻找生活的素材。
丰富的生活是低年级学生写话的源头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优秀的学生,没有生活的积累,是不可能寻找到写话素材的。因此,我尽量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晨会课,摒弃了一味地说教,组织学生们进行“好书我推荐”“故事我来讲”“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课间,组织学生们来到操场,尽情地嗨起来;午间,带领着学生们走进树丛花间,认识植物,欣赏美好;活动课上,又让学生自己主持、组织玩游戏……
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经历,学生们写话 “觅食”的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学生能快速捕捉到生活的亮点,写进文中;有的学生却熟视无睹,对于写啥内容仍旧茫茫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再次适当引路,让“茫茫然”的学生顺利“觅到食”。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把一天的经历按时间顺序罗列出来,比如,让学生们写下 “起床……刷牙……吃早饭……上学路上……早读课……”等词语,贴到写话本上。写话时,就对照这些词语找寻灵感。这种做法极大地勾起了学生们对于精彩瞬间的回忆,实现了由“熟视无睹”到“勾起回忆”的顺利转变。
同伴的影响是巨大的。每天语文课前两分钟,是我们分享优秀日记的时间,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语言的妙用,更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找到写话的素材;不仅学生间学习,我还把这些优秀日记发到班级微信群,利用家长资源共同启迪学生的选材灵感。
要想引领学生在写话路上走得更远,为三年级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我知道除了把握好写话教学的“三阶段”,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我想我们启程了就一定能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