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一体”创新资助模式的构建策略
——以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为例

2018-01-26 10:01鹰,龙莎,钟
教师博览 2018年8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雷 鹰,龙 莎,钟 瑛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

独立学院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其收费制度属于按教育成本收取学费的范畴,学费往往是公立学校的三到四倍[1]。独立学院的开办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更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高学费也使得学生承担了更多的教育成本。独立学院在开展贫困生工作时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一、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历史使命,明确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作为当前精准扶贫的重要方面,政府与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不断加大资助投入力度。但受到人口众多、人均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城乡贫富差距以及资助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影响,独立学院的贫困生资助仍难以满足需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位处中部省份江西,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本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较多。2017年经学校认定的家庭困难学生达2540人,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31.68%,其中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的学生1578人,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19.68%。虽然没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但资助工作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一)资金投入不足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贫困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资金投入较少、渠道单一使得独立学院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存在极大困难。一是缺少政府援助。虽然2007年,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将独立学院的国家奖、助学金纳入国家财政拨款范围,但与高学费相比,奖、助学金资助金额偏低。在助学贷款方面,江西省独立学院的贫困生目前办理最多的是生源地助学贷款这种助学贷款方式,对多数学生而言仅能解决学费问题。二是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尤其是社会援助。独立学院由于非普通公立学校的特殊性质,无论是从名声还是校友资源上来说,对社会的吸引力较小,所能获得的社会资助远不如公立高校。笔者所在学校也曾设立过“王雪冬奖学金”“校友奖学金”,但终因资金问题停止设立。

(二)贫困生身份认定难

贫困生概念会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而发生变化,基于贫困生库的流动性,扶贫就有可能在精准度上出现“误差”[3]。首先,贫困生认定存在主观片面性。学生只需递交生源地民政局、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即可申请贫困生,而学校很难一一核实,只能以学生描述的家庭情况和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为参考进行资格认定。此外,在评审过程中,虽然有班级评议、资助管理部门审核和学校审核等多个环节,但学生的个人人际关系对于班级的评议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影响。其次,贫困生认定缺乏量化的具体标准。“贫困生”的判断标准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尚没有明确的标准,主要依据学生自己反映、填报和学生家庭所在地或父母工作单位的经济情况证明,贫困程度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不够[4]。贫困生所属生源地各不相同,各地区的经济情况和生活水平状况相差很大,这给学校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

(三)贫困生心理帮扶力度小

近年来,对贫困生的大力资助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部分贫困生家庭经济压力,但是资助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贫困生评定、发放等经济层面,却忽视了贫困生心理问题。贫困生多数来自教育资源落后的贫困地区,学习中会遇到较多问题,如英语水平差、普通话不标准、学习应用能力弱,给贫困生带来自卑心理。因为经济压力导致的自我满足感低、自我认同感低更容易使贫困生缺乏幸福感,在社交中很难获得自信,无法快速融入集体生活中,严重者甚至影响他们与班级同学的正常相处。此外,视野狭小等原因也会让他们错失更多机会,甚至家庭原因他们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会产生更多顾虑,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容易出现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仅在经济上资助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要求。

(四)贫困生缺乏实践技能

社会所需的一流人才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平,还需要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环境适应力,以及创新能力。对贫困生而言,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往往因综合能力不足而处于劣势地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学生除课堂学习外,有机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许多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学生很难接受到素质教育,贫困生往往学习能力差,适应能力弱,缺乏有效竞争力。在提高贫困生实践技能方面很多学校都设有勤工助学岗位,但岗位不足,工资偏少,以及缺乏系统的岗位技能培训,很多贫困生在社交礼仪、计算机技能、公文写作等实用的工作技能方面专业知识缺失。

二、“四维一体”创新资助模式构建策略

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资助难题,笔者在工作中,逐步构建起“四维一体”创新资助模式。“四维”指的是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资助政策宣传、贫困生资格认定、精神扶困、贫困生技能强化四个方面,将四个关键融为一体,通过“物质资助”和“精神帮扶”的有效融合将济困、扶志、强能三种资助模式进行系统整合,促进独立学院资助工作稳步高效的发展。

(一)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创新宣传渠道

资助政策的宣传与扶贫资助精准实施紧密相关。在资助政策宣传过程中,将宣传工作做到新生入学前,在录取新生时,将资助申请指南与录取通知书一并寄发给学生,让学生对高校资助政策有全面的认识,并能拥有充裕的时间办理相关手续;学生入校后,通过在学校公示栏粘贴资助政策、开展“资助政策宣传”主题班会、资助政策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资助政策的大力宣传。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高校资助宣传的渠道,学院官网专门设立资助工作板块,开设资助宣传微信平台,宣传资助政策、公示资助工作情况,并对资助疑点进行解答;在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获奖者评选出“大学生资助宣传大使”,以学生“三下乡”活动为契机,组织优秀学生下到基层开展资助政策宣讲。

(二)规范贫困生资格认定,建立动态的贫困生库

高校参与农村扶贫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政策要求,也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更是高校彰显行业优势和体现高校社会价值的途径之一。[5]实现高校精准资助的目标,前提是对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进行十分精准的认定,使相应的资助能够真正起到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和支持作用。[6]

首先,建立健全贫困生信息库,夯实贫困生认定基础。收集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消费情况信息,学生家庭情况包括学生生源地、生源地人均收入、家庭年收入、家庭成员数、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家庭负债情况、意外情况等;学生消费情况包括在校消费情况、贷款情况、受助情况。以学生贫困证明为基础,建立贫困生电子档案,每年定期对学生的贫困申请、贫困证明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核、更新与整理。其次,规范贫困生认证工作流程。除递交贫困证明资料外,要求组织召开班级困难学生民主评议会,坚持“三公示”原则,即公示班级贫困生认定标准,公示评审情况,公示评审结果。辅导员定期与困难生谈话,考察困难生是否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规定履行权利和义务等程序,对贫困生的身份认证进行反馈,保障贫困生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客观性。

(三)加强贫困生精神扶困,培养学生感恩品德

高校在资助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经济援助,更需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注重“精神帮扶”和“感恩教育”,加强贫困生心理教育,建立完整的贫困生心理教育体系。定期开展贫困生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与教育,帮助贫困学生解决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让贫困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社交活动。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1+1+1”党员帮扶活动,即一个学生党支部、一名学生党员定期或不定期与结对子的一名贫困学生谈心,了解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对其进行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全方位帮扶。这不仅落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巩固和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在帮扶的过程中,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使他们不断树立自信心。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大部分贫困生都能享受到相应的经济资助,但同时在贫困生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贫困生回报母校志愿者活动”,组织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获得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能够培养学生“饮水思源”的感恩品德,让学生正确树立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和自立意识,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立德树人。

(四)强化贫困生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传统的资助模式能够帮助贫困生解决或缓解经济困难问题,起到明显的济困作用,但是作用的发挥仅在大学学习阶段,贫困生就业时往往表现出沟通交往能力差、待人接物观念差和挫折承受心理差等问题。因此,高校扶贫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帮扶阶段,而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以产生“1+1>2”的效果。在扶贫过程中,发挥勤工助学岗位的作用,充分利用日常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日常培训主要由各部门在岗的高年级学生负责人围绕着部门业务和实际工作出现的问题展开培训;集中培训由业务优秀的老师围绕着办公软件的操作、常用公文写作、大学生行为礼仪等内容展开。通过这类“增智”培训和讲座,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夯实基础。对贫困学生而言,精神上的帮助更重要,物质资助和精神帮助相结合,可以避免有的人产生依赖的坏习惯,激励学生通过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实现实质性脱贫,有信心和能力去创造财富,努力拔掉“穷根”[7]。

构建“四维一体”资助创新模式解决资助难题,从加强资助政策宣传、规范贫困生资格认定、加强贫困生精神扶困教育、强化贫困生技能四个方面努力完善资助体系、创新资助方式、健全资助机制,同时,注重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加强心理扶贫教育。逐步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建立多元化资助体系,有利于促进资助工作稳定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