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写景类文本常见的四种语言范式

2018-01-26 05:44陈传敏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结构

□ 陈传敏

王尚文教授在《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文中提出:“‘正确理解’就是通过话语准确把握说话者的说话意图,‘正确运用’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而有组织、有设计地说话或写话。”的确,一切语言作品的产生都是一种寻求对话的过程。而读者阅读理解作者的过程,也是寻求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因此,近年来,“文体意识”引起语文教育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但要真正落实“语用”的目标,还必须重视在“体式”背后的那层基于意图实现、文体选择的“语言范式”。本文以写景类文本为例,试举四种语言范式,以期说明即便是同一文体,因为写作内容的不同,也存在不同的语言表达范式。同时,也想通过这四种语言范式的例说、论述,对大家进行写景类文本的写作指导有所启发。

一、纪实性描述

所谓纪实性描述,即基于表达需求与对话意图,采用真实、扎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形象地描述出客观对象的特点。它往往运用约定俗成的概念、翔实具体的数字进行说明表述。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文的第2自然段。一般教师解读、执教这段时都把注意力放在长廊的“长”和“美”上,这自然是没错的,但关键在于不论是教“长”还是教“美”,着力点都放在内容的理解上,而非言语习得上。或许有教师马上反驳,我也教了呀,我教列数字、联想等写作方法了。这种似是而非的教学实则对学生意义不大,甚至说毫无写作的借鉴价值。而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教师不能解读这段文字中两种语言表达的“范式”——纪实性描述与体验性描写。文中的“273间”与“横槛”就属于纪实性描述。“横槛”属于建筑中的专属名词,假如没有专业导游介绍或借助旅游提示牌,一般游客是无法知晓这个具体的建筑部件的名称的。对此,有的教师又有意见了,上课的时候也教“横槛”了呀,而且还呈现图片指示给学生看哪里是“横槛”,甚至还请学生展开联想,想想“横槛”上还有哪些图案。我不得不清醒地告诉这样的教师,你的的确确教的是“横槛”的认知,而非“横槛”的言语范式。学生所得的也就是“横槛”这一概念,而非一种写作的方法。再说这“273间”,同样,若没有导游介绍或是提示牌提示,一般游客是不会一间一间去数数的,自然不得而知总共有多少间。那么这段语言该怎样教呢?

师: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感受到长廊是怎样的?

(生自由朗读后交流)

生:长廊很长,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生:长廊很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生:长廊很惬意,玩累了,还可以坐着欣赏昆明湖的景色。

师:刚才有人说长廊很长,有多长?

生:700多米长,273间。

师:作者带尺子去量了吗?他一间一间去数数了?

(生刚开始茫然,几秒后恍然大悟)

生:作者可能是听导游说的。

生:也可能是看了告示牌。

师:这段文字中描写长廊之美,具体写到长廊的一个部件,叫什么?

生:横槛。

师:横槛是哪个部位?请看——

(出示图片与红色标注)

师:如果没有导游介绍或是提示牌提示,一般游客知道这个部位叫横槛吗?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像“横槛”这样陌生的名称,课文中还有很多,你们找找看!

(生浏览、圈画下文后交流)

生:“八角宝塔形”“佛香阁”“排云殿”“琉璃瓦”“十七孔桥”。

师:这些陌生的地名、建筑名称,假如没有导游介绍,你们该怎么知道呢?如果都不知道这些景点的名称,旅游回来就无法写作了,是吧?

生:我们还可以通过提示牌啊!

生:有的门票上会有介绍的。

师: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两招旅游、写作小秘诀,听仔细喽!“出门旅游要拍照,拍照先拍告示牌,回来写作用得着;出门旅游要买票,回家不能丢门票,写作游记有参考。”

二、体验性描写

写作游记,除了将眼中所见如实记录下来,还得展开联想、用心体验,这样的游记才能动人,否则内容干巴巴的,如同地理说明,索然无味。正所谓“游者,游心;记者,记心”。

但反观平常写景类文本教学,我们往往着力于所谓的“文字”与“形象”,而忽略作者蕴藏着的情感与体验。即关注“写什么”与“怎么写”之余,鲜有人追问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什么作者能这么写。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游客到了黄果树听到瀑布响遏行云、震耳欲聋的巨大声响,都会产生如作者般美丽丰富的联想的!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表面的“文”,而严重忽略内在的“心”!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联想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机能、审美素养、自觉体验,而不仅仅是文学评论家笔下的写作技法。有真实的生活才有确实的体验,有确实的体验才有真切的联想,有真切的联想才有真诚的表达。

再以《颐和园》为例。“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便是作者的体验性描写。

好多教师也教“神清气爽”“滑”,教法无非就是换词、联想、朗读,这自然没错,但还缺少一环,便是由揣摩他人言说指向开启自我体验、表现之门。其实,体验性语言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的。作者此一时可以用“冒”,彼一时亦可以用“探”“钻”;不同作者的体验不同,在选词构句上也自然不同。那么怎样依托学生生活,联结生活体验,展开从“读”到“写”、从“作者言说”到“自我言说”的教学呢?

学生学完《颐和园》整课后,笔者结合“纪实性描述”与“体验性描写”两种语言范式,开展了一次写话练习。

师:其实美无处不在,远在北京有颐和园,近在乐清也有一个公园——

生:东塔公园。

师:大家都去过吧!今天,我们不写公园,就只写“东塔”。

(生茫然)

师:不要着急,还记得我们刚才学过的旅游写作两绝招吗?

生:出门旅游要拍照,拍照先拍告示牌,回来写作用得着;出门旅游要买票,回家不能丢门票,写作游记有参考。

(出示东塔的介绍,请生从资料中选择关键词句,介绍东塔的历史、结构,之后交流)

师:我们一起到东皋山走走吧!

(在音乐声中,缓缓出示东塔以及周围景色的图片)

师:现在,请你们以“踩着鹅卵石铺成的路面,抚摸着饱经沧桑的塔砖。抬头望望高耸的东塔……”为开头写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吧!

(生写作七八分钟后交流,然后师再出示冬天下雪过后的东塔图片,之后以“听东塔山的老游客说,若是冬天大雪覆山来登此山,会更有意境……”为开头续写作文)

三、规整性表述

中国古典语言的魅力之一,便是简约工整、言简义丰,所以汉语中才有那么多的成语典故,这也成了一种不断传承的言语习惯。自然,写景类文本写作也继承了这种言语表达的“范式”。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为例,文章为了说明、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列举了四种兵马俑(见文中的第4、5、6、7自然段)。

我们不难发现,为了凸显兵马俑的威武个性、骁勇善战、栩栩如生,作者运用了多组规整的“四字词语表达范式”。教学时,除了通过朗读、联想来品读兵马俑威武的气势、丰满的形象、逼真的神韵,还要自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规整性表述”的语言范式,并结合妥帖的言语情境进行迁移运用,这才是指向学语习文的“言说型”“实践型”课堂的应有追求。

师:昭陵六骏是陕西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建功立业时骑过的六匹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课件呈现六块浮雕的图片,并配以合适的琵琶演奏的音乐与战马驰骋疆场的马蹄声)

师:看着这一匹匹战马,你脑海里浮现出哪些四字词语?

生:膘肥体壮、腾空而起、英姿飒爽、体格健硕、久经沙场、英勇无敌、杀敌无数、赤胆忠心……

师: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课件呈现写话提示与生刚才列举的四字词语,生自由写话5分钟后交流)

生: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拳毛騧膘肥体壮、英姿飒爽,身中数箭,仍然傲然扬蹄,准备与敌人一决生死;什伐赤体格健硕、一马当先,一看便知久经沙场、杀敌无数;白蹄乌双目炯炯有神,奋勇争先,身后好像尘土飞扬;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生: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拳毛騧膘肥体壮、英勇无敌,什伐赤赤胆忠心、威武雄壮,白蹄乌驰骋飞奔、所向披靡,特勒骠蓄势待发、静待号令,青骓扬蹄飞奔、一马当先,飒露紫建功归来,英姿飒爽。

当然,一般说来,规整性的语言范式,适合表现富有雄壮气势的景物,例如恢宏雄伟的建筑名胜、巍峨崇高的奇丽山峰、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等等。

四、灵动性表现

所谓灵动性表现,即自由随性,看似率意为之,实则浸润着作者情趣追求的言语表达。朗读高品质的灵动性表现的文字时,你会体会到一种作者独有的表现节奏、心灵节拍、生活节律,有味道,有意蕴,有品格。不同的作家由于个人出身、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思想感情的不同,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言语范式”也自然不同。这就是品咏不同作家作品的乐趣所在。但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贪执于“某词某句”,而忽略了作者的情思是“流淌的、整体性的、一以贯之的”,因此,简单机械地从句群中挖出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反复读来读去,丢失的正是学生整体品咏作者“灵动性表现”的时机。然而,一个人的良好语言素养,必须基于整体性的朗读、背诵、积累,整体性的熏陶、感染、浸润。只有这样,它才有可能被慢慢培养起来。

一般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描写榕树枝叶茂盛与鸟叫晨飞的几段文字上,这自然是不会错的。其实巴金的笔力又何止于此呢?文章开头几段文字即显语言大师的功力:“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朗读这样的文字,你的内心也会跟着平和下来。我们何尝没在晚饭后出去散过步呢?一样的惬意,一样的悠然,不同的是巴金将自己的心绪记录下来而已。至于之后所遇见的大榕树、第二天所见到的“鸟的天堂”便是另一番惊喜罢了。一般而言,写景类文本中的“灵动性表现”言语范式,适宜于描写“身边小景”或者“没有特意目的的悠游”。它区别于“规整性表述”的一个关键点,即在于它更注重内心的体验,写的是“心中之景”;而后者往往追求的是外在的描摹,写的是“眼中之景”。请看一位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所写的日记。

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父亲说天色尚早,不如一起到小区公园走走吧,我点点头。

晚风轻轻地吹拂着额角的几缕头发。已经走过一段水泥路,很快就到了公园。公园里已经有许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了。他们或是在体育器械上锻炼,或是带着小孩子在荡秋千,因为时间还早,所以广场舞的音乐还没响起,四周还是挺安静的。

不知什么时候,天边出现了一弯新月。它眯缝着眼正在湛蓝的夜空打盹儿。

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看着,聊着,我拉拉父亲的大手说:“该回家了吧!”

路灯已经亮了,小区的桂花树撒下斑驳的影子,身后突然响起了嘈杂的舞曲……

风景在哪里?风景在心里。只要有心在,平常一景一物都能成为最美的风景。同理,语言的范式在哪里?范式在心里。通过多读多看多写,多浸润多熏染多涵养,笔下一言一语都是最美的文字。

猜你喜欢
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300Mvar空冷隐极同步调相机结构特点
一种特殊的“总提而分承”同位结构
论作文结构“三简洁”
律诗的开合结构
耳朵的结构
论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