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妨这样读书

2018-01-26 05:44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圈外文学类好书

□ 刘 晶

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无疑是教师身份的重要“标志”之一。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必须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为此,我们不妨试试这样去读书——

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读教育类书,学会判别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他们的需求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教育他们,不能采用填鸭式教育。所以,我们的专业行为需要有专业理念引领、专业学识支撑,而理念、学识,首先是从读书中获得的——通过读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同行的建议、名师的设计,汲取营养,分享智慧,不断获取教育原理知识、教育行为知识、课程背景知识。不过,读教育书籍时,我们也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有所批判地读,坚持充分尊重、辩证理解、批判吸收的态度,将自己的观点注入,与作者的思想交锋,在自己的实践中移植、生发、创造。如此,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使自己的专业行为日趋完善,让教育不断走向成功。

二、有一搭没一搭读圈外杂书,善于汲取

作为教师,我们很有必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在教育圈外看教育。为此,可以试着“有一搭没一搭”地读读圈外的书,将阅读视野由专业之内延伸到专业之外,涉猎与专业看似“无关”的书籍、杂志。那些哲理小品、生活趣闻、宗教故事、情感美文等,它们有的博大精深、意义深远,有的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不仅可以让我们在记忆的宝库中储存大量活的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的深意很多都与教育之道相通相连,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打开全新的视窗。当我们把圈外的书读活并从中汲取精髓后,就能在工作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和实践。

三、读一遍再读一遍文学类书,寻求融通

文学类的书有它独特的魅力。读一本书,看一个故事,往往就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甚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作为教师,读文学类的书时,我们应努力做到上心、入神,学会平心静气地读一遍再读一遍。一方面,不必期望通过读一部文学作品就能完全达到某种境界;另一方面,阅读进程中,在需要精读的时候,就字斟句酌,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在应该略读的时候,则极目浏览,尽管视域扩大,但能要言不落。这样平心静气地读一遍再读一遍文学类的书,我们就会有清风拂过心灵、甘泉流进思想之感。慢慢地,我们也就能学会融通,这显然同样有利于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四、你一来我一往读同一本书,实现悦读

师生共读的氛围,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生素。当学生看到老师正和自己读着同一本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们读起来更有劲。与学生共读,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身心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也都大有益处。当然,与学生共读,我们首先要有计划地选择好书,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好书,才能对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淀、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起到充分的作用。与学生共读,我们还要采用一些激励学生的读书方法,如分角色读、接力读等等。而在适当的阶段,我们还可以做读和说、写结合的尝试,多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来寻找读和说、写的结合点,不要求他们按规范的格式写读后感。只要有“感”就说出来、写下来,随意自由。这样,学生的阅读自然就可以成为“悦读”了。

总之,因为我们是教师,所以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

猜你喜欢
圈外文学类好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好书共享
好书推荐
文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