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随文识字中的“寓解于境”
——以《荷叶圆圆》一课为例

2018-01-26 05:44余小鹏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小蜻蜓随文荷叶

□ 余小鹏

何谓“随文识字”?顾名思义,“随文识字”是随着课文的阅读而进行识字。因此,“在阅读中识记汉字”和“通过识字促进阅读”成了“随文识字”的重要特征。综观现在低段的“随文识字”课堂教学,其做法通常有四步,即寓识于读、寓解于境、寓习于练以及寓写于导。其中的“寓解于境”,就是寓了解字词意思于一定的语境之中,它强调要用多种形式的、富有趣味性的解词方法,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学会在具体语境中了解字词,运用字词。笔者以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谈谈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中如何实践“寓解于境”。

一、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字词意思,这既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目标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荷叶圆圆》一课所在单元要重点学习的语文要素。比如,文中的“摇篮、停机坪、歌台”等,其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事物,自然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正所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教学这几个字词时,笔者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了解,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词语和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有效对接。如教学“摇篮”一词,笔者先问学生在哪里看到过或亲身感受过,然后出示摇篮的图片(一个婴儿舒服地躺在摇篮里),让学生认识摇篮,并告诉学生这是用竹子编制的,所以“摇篮”的“篮”是竹字头。随后笔者把“摇篮”的词语卡片贴在荷叶图的旁边,让学生认读。当学生质疑“摇篮”的“摇”字为什么是提手旁时,笔者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想象摇篮是怎样摇起来的。学生马上就能体会到摇篮是需要通过用手推动才能摇起来的。最后,笔者用语言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小宝宝躺在摇篮里,就像躺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样温暖”等语句让学生感悟到小水珠把荷叶当作摇篮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如上所述,学生在学习生字词时,往往不是孤立地了解字词意思,而是将其置于自身熟悉的生活场景,放入课文所描绘的生活情境中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因此,在“随文识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建构认识,从而实现愉快识字,进而掌握识字规律、提高识字效果。

二、借助插图

我们知道,图文并茂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荷叶圆圆》一课也不例外。文中两幅精美有趣的插图为学生了解字词意思及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在教学中,对于“亮晶晶、停机坪、立、透明”等字词,若只通过教师简单的以字词解字词的办法,学生是不太理解的,学习也是枯燥乏味的。充分借助形象、直观的课文插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方式愉快地识字。如课文“停机坪”一词的教学,笔者先问停机坪是做什么用的(边说边把“停机坪”的词语卡片贴在荷叶图的旁边让学生认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小蜻蜓的样子。通过观察与思考,学生明白张开翅膀的小蜻蜓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一架小飞机,而荷叶就是它飞累后停靠休息的地方。在利用插图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自然地从“停机坪”一词中体会到文字蕴藏着的童真童趣。当然,随着对插图的观察,认识并了解“停”“机”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随后,笔者再问学生小蜻蜓是如何停靠在荷叶上的,并让学生再次观察插图,从而进一步借助插图了解“立”“展开”及“透明”的意思。

实践证明,借助课文插图,把学生带进有画面感的情境中学习识字,这不仅符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就曾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根据现行教材特点,这主要是指借助课文插图猜读生字、了解意思,并能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为了落实此阅读目标,在小学低年级有意识地进行“借助课文插图了解字词意思”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动作表演

借助形象的动作表演,把字词学习与其所表述的情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抽象的字词还原成具体可感的画面,使学生在情境表演中了解字词意思,这对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烈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极具吸引力。诸如《荷叶圆圆》一课中的“躺、眨着、立、展开、蹲、游来游去、捧起”等表示动作的字词,若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肯定只是一知半解,也会感到无趣。所以,笔者采用表演的方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演演、记记,使表演者和旁观者都进入角色。拿“立、展开”二词的教学来说,笔者先问学生小蜻蜓是怎样停在荷叶上的。在观察插图之余,笔者让学生圈出有关动作的字词进行认读(边读边把“立、展开”的词语卡片贴在荷叶图的旁边)。随后笔者又问学生小蜻蜓是怎样立在荷叶上,又是如何展开翅膀的。见很多学生跃跃欲试的样子,笔者马上请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表演。随着音乐响起,课件中出现了小蜻蜓立在荷叶上的动感画面,台上几个学生不由得踮起脚尖,伸长双臂,直视前方。最后,笔者用风趣的语言渲染气氛,通过“这一池的荷叶真是太吸引人了,怪不得有这么多的‘小蜻蜓’都来这里了”的语言,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小蜻蜓玩耍时的欢快和对荷叶的喜爱。

在“随文识字”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之外,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就在这一做、一演中,学生了解了字词的意思,也自然地进入课文的情境中。因此,合理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的体验。形象的动作,可以使学生避免机械地查阅工具书去理解词语。在动作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心灵得到了放飞。

综述之,“寓解于境”是“随文识字”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识字质量是否能有效提升,就要看“寓解于境”中我们是否基于教材的不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且有趣又有效的解词方法。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寓解于境”教学环节中的解词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解词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毫无联系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将多种解词方法灵活地综合运用。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语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很好地贯穿于字词教学之中,才能在“随文识字”课堂教学中去真正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小蜻蜓随文荷叶
荷叶像什么
骄傲的小蜻蜓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小星星和小蜻蜓的约会
委屈的小蜻蜓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小蜻蜓,停一停
荷叶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