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第一中学高三17班 张士硕
新课改以来,学校对学生的素质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考和探究时间。然而,由于高中数学的抽象性,让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困难,对数学的探究积极性不高。本人结合学习数学的经历,谈一谈数学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如何有效地运用数学思想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化归思想是高中数学学习和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果仅从字面上进行理解,就是化简归纳的意思。化归思想主要是将抽象复杂的问题进行化简、变换等,将它转变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是已经熟悉的问题,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化归思想是进行数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思维策略,有效掌握化归思想就可以将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化归思想强调的是将未知的问题通过巧妙的转化、变形,化归成一个已知的问题,从而有效地的将问题解决。比如,在进行二面角的有关知识学习的时候,我们不必要对二面角进行直接的分析和解答,而是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对二面角进行转化,将二面角转化为平面角,这样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就简单多了。高中数学知识中涉及多元多次方程,如果对其进行直接求解的话,费时费力不说,最终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如果运用化归思想对问题进行分析,逐步将多元多次方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或是一元一次方程,这样不仅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也促进了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化归思想几乎贯穿在高中数学学习和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同时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探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数学思想的运用,提升自身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数学知识大部分和图形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时候,既要对数学图形进行分析,也要运用数学理论进行描述,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尤其是一些数学的重难点知识。高中数学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加上图形的分析,就更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如果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对数学图形和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对自主学习进行优化,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比如在进行有关不等式知识的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不等式进行图形的描绘,结合图形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尤其是不等式和函数方程的交汇问题,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将不等式和方程问题看成几个函数图象的相交问题,这样把复杂的数学知识用图象的形式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复杂的数据关系和数学知识的变化规律就一目了然了。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应用的地方很多,如:集合运算、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列等问题的分析解决中,都需要用到。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在高中数学中,数和形是数学知识体现的两种方式,分别对应数学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因此,正确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有效地对数学问题进行转化,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数学学习和探究方法的实际运用,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取得预期的效果。
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无法对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的时候,要对问题按照某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划分,做到不偏不漏,从而对各个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逻辑方法,在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的试题中进行应用,往往可以有效突破和解决。在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的时候,要注意划分的时候要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进行讨论的时候要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在高中数学中,分类讨论思想一般用于数列、不等式、绝对值、三角函数、双曲线等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对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更能将问题化整为零,然后对各个问题进行逐一解决,这也是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数学思想方法。比如进行有关绝对值不等式问题解决的时候,虽然对于绝对值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和不等式进行结合,在实际的分析和解决中,很容易就造成解答遗漏的情况,因此我们就要从数学的概念特点出发,对试题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小类进行逐一解决,这样既能避免漏项的情况,也能对知识有全面而整体的把握。
总之,在高中的数学学习中,光凭死记硬背是不能解决数学问题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数学思想的运用,不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更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简单具体的数学问题,以便于我们进行学习和探究。
[1]张英连.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案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2]马会杰.高中数学教材和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D].河南大学,2014.
[3]马云鹏,余慧娟.数学:“四基”明确数学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