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差,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存在内容多、难点多、抽象灵活、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较差,不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对课程进行微课教学探索,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有机化学 独立学院 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16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我们的工程教育培养应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当前众多高校和行业组织正在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特别是2016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正式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成员国。
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得到了国际认可,工程教育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同时这也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以目标为导向进行学生培养。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时候要围绕学生设计目标的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要体现对合格毕业生的期望,专业的建设条件要有利于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聚焦学生学习成果的实现,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满足学生打成预期目标,以上内容要涵盖全体合格毕业生。在教学方面,国内众多高校已经开始按照工程认证的要求进行改革,我校在教学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
有机化学是我校天平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而复杂,系统性强,规律性差,往往被认为是一门只能死记硬背的课程。同时,学校仅安排了80个学时的教学课程,对上好有机化学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另外从生源质量方面来看,天平学院的学生由于入学分数较低,学生整体水平不高,基础较差,大部分同学甚至高中没有学习化学,因此,在这种条件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很不到位,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特别是对有机化学这类复杂又难度的课程兴趣不高。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改革,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化工人才。
近几年来,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广发关注。微课最早由戴维.彭罗斯提出,他认为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微课程”就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同时,还认为微课程将提供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和平台,学生根据自我学习所需搜索相应的资源;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微课程课时一般比较短,教学材料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设计的活动一般和现实相关,不只是让学生提取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采用微課能够有效地节约学习时间,促进学生课后碎片化学习,从而显著提升学习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既能学习专业课程的知识,也丰富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因此,对独立学院有机化学课程微课教学探索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微课是针对某个重要知识点而制作的,时间5-10分钟左右,具有针对性,能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提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按需学习,既可以查缺补漏,又可以进一步强化巩固知识。信息网络的发展使知识的获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之上,通过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微课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并且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还要能与老师或同伴远程互动及合作学习。通过网络,学生们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其它优秀教师精品资源,这对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延伸和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封闭之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新时代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传统的课堂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从教师角度来看,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方法都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发生了变革。微课教学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一种,使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教师参与到微课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业务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启发者、组织者,激发教师探索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
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独立学院学生,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对教师来讲,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自我提升的机会。通过微课教学探索,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作者简介:
魏怀鑫(1983-),男,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任职于苏州科技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