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写字教学应重汉字文化传承

2018-01-25 09:15郑悦苏虹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写字识字汉字

郑悦 苏虹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载体,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均离不开汉字这一沟通桥梁。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识字、写字,这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交流的工具,更是为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也是接触、了解中华文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对汉字字形、字义的把握感受这些字符背后代表的文化之美。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汉字文化的解读与传承。

一、识字写字教学融入汉字文化的意义

1.人文性意义

随着世界各个民族交流联系的紧密,不同文化的碰撞也更加频繁,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国外文化涌入中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一定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保持一个民族的独立性至关重要,为此我国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人自小学习汉字,并不仅仅因为汉字是一种书写符号或交际工具,还因为汉字是联结中华各民族的纽带,是汉文化的体现。可以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根,能起到提升民族凝聚力、激发民族自豪感的作用。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强则国强”。在语文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汉字这一工具,还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的热情,让其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中能够对传统文化、汉字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

2.工具性意义

将汉字文化融入识字写字教学,不仅能够让汉字学习者意识到汉字的文化意义,同时也能起到帮助学习汉字的工具性作用。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曾回忆自己学习汉字的经历,她提及她的汉语老师在教学时总是要讲解一个汉字最初的形式以及它的结构来源,这样会让汉字“变得活生生的,很容易理解”。林西莉认为,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加入汉字文化能够提升学习效果,如在汉字追本溯源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汉字造型的来源,这些造型取自古老中国先民的日常生活,如从汉字“水”的古字形“”中可感受到古人对水的灵动性的认知等。这种识字写字教学让汉字更加生动形象,而不再枯燥难记。

二、识字写字教学的实施现状

识字、写字无疑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的基础,是整个教育的基石。为此,我国诸多学者都不断探索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如早在1958年,我国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就尝试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两种教学方式,前者是重视汉字字形,采取以“基本字带字”的方式来识字,后者则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新字,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学习方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学者开始推广注音识字、韵母识字等,在汉语拼音学习的基础上认识汉字。进入新時期后,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开始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识字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我国的识字写字教学方式是与时俱进的,每次的识字写字教学方式改革都能起到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

但从具体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实践来看,这些教学改革方法在课堂的推进并不乐观。学生对识字、写字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有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字形和字义存在较大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自身与汉字的联系,缺乏情感体验,这样的识字、写字学习就成了死记硬背,学习课程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小学生缺乏知识储备,观察能力也处于发展培育之中,而汉字不仅结构复杂还有多音字、形近字等诸多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效的汉字教学方式,那么学生的识字、写字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语文教师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法单一也是教学效果不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导致其教学实践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我国的语文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认识汉字的字数做出要求,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养成良好写字习惯,学会汉语拼音,能够用字典独立识字。在具体实践中,一小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表现出对识字的兴趣,而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很难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领悟汉字文化的构造美。很多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有一套固定模式的教法,极少进行创新,这是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我国识字与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更多汉字文化,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这一目标往往被忽视。当前我国的识字教学主要是采用注音识字的方式,教学生怎么读写,这种方式较好地提升了学生识字效率,但没有说明汉字为何这样写以及这样写的意义,在教学中忽视了汉字形体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将汉字文化从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剥离了出去。造成这种情况是有历史因素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盲率较高,为了让大众快速识字、写字,我国在语文教育中推行了注音识字教学法,以实现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扫盲”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追求的是数量和速度,而无暇顾及汉字教学的质量,因此导致汉字文化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缺失。时至今日,我国的文盲率大大下降,加之民族文化传承重要性的凸显,在识字与写字教育中重视汉字文化传承迫在眉睫。

三、识字写字教学传承汉字文化的策略

1.创新识字与写字的教学方式

很多教师在识字与写字课堂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都会选择进行汉字游戏,但需要注意的是,汉字游戏的重点依然是“识字”,而不是进行表演。学生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汉字的已有认知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之围绕一个汉字进行联想,逐步引导其联系新汉字,进而对新汉字有理解性认知,而非死记硬背。如在学习“人”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书写展示该字的古体字“”,古体字“人”是一个正在作揖的人的形象。之后教师可以列出与“人”字有关的其他汉字的古体字形,让学生猜字。如“”是人的头顶至高无上,是“天”字;“”像一个人头发里插入一根发簪,为“夫”字,在古代男子束发加冠表示成年,才算丈夫。教师通过这些汉字造型游戏为学生讲解汉字来源,可让学生对汉字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增设汉字文化校本课程

我国在课程改革中要求学校设写字课,但在具体实践中,这一课程要么被其他课程取代,要么就是将写字课变为练字课,要求学生练好汉字的形体美,课堂时间较长,很多学生觉得练字十分枯燥,感受不到汉字之美。如果增设汉字文化校本课程,那么课程内容将大不一样。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写字,体现汉字形体结构之美,还要求教师讲解汉字形成的来龙去脉,让学生明白汉字为何这样表意等,课堂的趣味性将大大增强,激发学生识字与写字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为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所折服。在具体的改革方式上要遵循“校本”原则,即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学校要根据本校情况来开设汉字课,为传承汉字文化提供新的平台和途径。

3.投入教具,引进实物

汉字的形体具有表意的特征,属于表意文字。因此,在汉字文化教育中,更多的是从汉字的外形出发分析汉字造型的形成原因。但对于现在的很多简化汉字而言,难以从字形上找到其原本意义,这给汉字文化教学带来一定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给学生展现汉字的早期形象,如商朝甲骨文、商周金文、秦代小篆等具有强烈的象形表意特点的文字。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商周时代的甲骨文残片、镌刻金文的青铜器等,让学生了解当时文字的造型,教师也可以直接让学生观察古人造字所参照的古文物,通过展示其具体的形象为学生解读字义。这样,学生在理解汉字文化时会觉得更加容易和有趣,也能够提升汉字文化教学的实效。

《基础教育·师范教育·语文教育——徐特立、林砺儒、朱光潜文选》

饶杰腾 编录

本书系饶杰腾先生生前编录。先生循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研讨科学的语文教育观,以期达到求真务实的终极目标。书中精选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林礪儒,中国近现代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3位教育前辈的12篇文章,其中徐特立5篇、林砺儒3篇、朱光潜4篇。这些文章分别选自《徐特立教育文集》《林砺儒教育文选》《朱光潜全集》,从“基础教育”“师范教育”“语文教育”三个方面阐述语文教育理念。其中既有对课标重要性的论述、对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思考,也有对师范教育的反思,还有对文学与语文关系的探讨,为老师们更好地依课标、用教材、上好语文课提供了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写字识字汉字
学写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写字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写字大课堂
我会写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