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新教师

2018-01-25 12:05马志方
考试周刊 2018年105期
关键词:反思合格

摘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新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史德、史识和史才,这些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大量的学习、实践、反思。

关键词:合格;史德;史识;史才;反思

不久前,我有幸当了一回历史新教师招聘面试考官。当地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面试工作严谨有序,考生做了精心准备,评委按照标准独立评分,现场监督和记分员也是逐个计分,避免评委比较后打分,带来不公平结果。参加面试的考生共有10名,主考官临时商定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按照面试要求,共分两步,首先是说课,其次是回答主考官的提问。面试工作结束后,我如释重负,又感慨万千!如释重负是因为当评委的煎熬终于结束了,尤其是在自己专业领域不断听着即将要成为自己行业一员的业余的、错误的讲述,真是如坐针毡;感慨万千是因为教师待遇提高后,既为历史教师职业有这么多后辈竞争加入感到欣喜,也为今天看到这么多即将要成为历史教师的后辈职业素养的浅薄而忧虑!

本次说课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就是以张謇为例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重点和难点非常清楚,板书设计也比较简单,教学设计容易入手。但是,10名考生竟然有8名将张謇(jiǎn)读成张骞(qiān),有一名考生还在板书中写成了张骞;其次,两名考生的板书将状元的“状”写错;第三,没有一名考生有精心设计的板书提纲。在教学设计环节,大多有头无尾,有导入新课,无课后小结,更无授课中的起承转合。最后主考官的问题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对当今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提供了哪些借鉴?结果大部分考生不能结合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落后的原因去解读,而是跳出范围去解释,更有一名考生竟然连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落后的原因也回答不上来,而这一点恰恰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面试结束后,参加面试的考官感触一致:要挑选到一名合格的历史新教师确实不易!

唐代大儒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到的史学家应具有:史才、史学和史识。至清朝的章学诚在“三才”之外,又加上了一个“史德”。在《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里,对教育战略的主题解读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对历史工作者而言,我想这一要求可以归纳为三点,即史德、史识和史才,不仅是史学家需要以此为准绳,作为历史教师,特别是历史新教师更要以这三点为努力方向,方可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何为史德?就是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体现学科素养的道德情操。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他强调了学习历史和解读历史的人都是当代人这一特点,学习历史要为当代国家和社会服务这一功能。而历史是已经过去的客观存在,秉笔直书是我国历史学家的优良传统,所以,历史教师面对学生,更要有良好的史德,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说真话,讲真史,做到论从史出。良好的史德,不仅体现在讲真史,还体现在“观史如身在其中”,要在教学活动中,寓德于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历史教学中。譬如,本次说课提到的清末状元张謇,简述一下他的生平,就可以打动学生,张謇作为状元,社会地位很高,却要“实业救国”,从事一个当时人看不起的末业,创办众多实业,赚钱不为享受,却要发展教育,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腔爱国热忱,体现了张謇浓厚的爱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这样的材料很多,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就要始终与时俱进,用正确的唯物史观引导学生,高尚的史德熏陶学生,饱满的家国情怀感染学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和丰富学生的家国情怀。

何为史识?就是历史的见解,对历史教师而言,就是教学中的历史见解。只有具备的精深的历史学科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方能高屋建瓴,见解深刻。历史贯穿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渊博的专业知识。“一览众山小”的根本是:研课标、研文本、研前沿理论、广借鉴、多反思!《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师的尚方宝剑,也是历史教学的底线,课堂教学不是脱口秀,说到哪儿是哪儿,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目标达成来开展,否则就是不合格的课堂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首先包括说话艺术,和人心交流的艺术!历史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规范专业语言,做到叙事条理清楚,全面周密具有逻辑性;描人状物要有声有色,情景逼真具有形象性;谈话范读要情真意切,平易流畅,具有感染性;举一反三,弦外之音,留有余地,富有启发性。而这一切的根本是研究文本,历史教材是集各方面专家和一线历史教师反复推敲编写而成,既有权威性,又有趣味性;既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如果再根据所教孩子学情,增加一些相关有趣味性的历史细节,这样的历史教师会很受学生欢迎的。百家讲坛的著名教师北京四中的纪连海老师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他说:为了让历史活过来,我就是反复研究文本以及和文本相关的历史细节,让学生精神抖擞地认真听课,不会开小差、打瞌睡!研究前沿理论,关心国际国内大事,会让历史课价值得到提升,让歷史照亮现实,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会让人一生受益。“所以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你教了多少学生,而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有价值的知识。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教师还需要博览群书,博学多能,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敢于并且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以自己儒雅的知识和渊博的学识征服学生。”有一位语文教学大师,他总结自己的成长历程是说:之所以成为小有成就的专家,就是刚工作时的几年,每年写一本厚厚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认真准备几节课,三五年下来,几乎每节课他都认真准备了一遍,每节课他都有自己的得失体会,公开课上起来驾轻就熟。历史教学也得如此!甚至有位教育专家坦诚地说:只要你认真写上十年教学反思,我保证你能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因此,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历史教师更应该这样做,不断提升自己对历史教学的理解能力!

何为史才?顾名思义,就是历史教师应当具有的才能。自从教师资格证取得的范围放开后,不少非师范专业的考生也经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但是术业有专攻,除了教师普遍需要的读写听说和教育学心理学能力外,历史教师还需要具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些素养,可能有人会说:这不是国家对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要求的几条标准吗?是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历史教师本身要具有源头活水,方能让学生受滴水之恩!如果像本文之初提到的教师读错字,写错字,你还能指望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显然是不能的。历史教师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能熟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形成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初步运用这些观点解决问题。历史是一门时间的科学,只有在特定的时空里,去解读历史方合情合理,历史的时间换算也是门学问,农历、公历、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国号纪年,年代、世纪,这些事件的概念和换算也需要历史教师非常熟练地掌握。同样,读图能力也是历史教学中必备的一项技能,古人说:左图右史,就是强调了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发生都是由特定的空间决定的,有关地名的古今变化,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等都必须有所了解。

常言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只有潜心教学,乐于反思,苦练内功,方能吸引学生,培育学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史德高度、史识深度、史才的宽度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新教师。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刘知几.史通.

[3]《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4]王必闩.历史教学中的“常量”与“变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

作者简介:

马志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金陵中学岱山分校。

猜你喜欢
反思合格
不合格的“鸡妈妈”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不合格的洗衣工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做合格党员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