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学生机会

2018-01-25 12:05鲍文碐
考试周刊 2018年105期
关键词:表达合作思考

摘 要:初一新生是由小学迈入中学的开始,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本文从学生角度出发,阐述了三个方面的观点。

关键词:给予;思考;表达;合作

初一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起点,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转折点。他们客观上存在着很多不适应,比如,很难适应初中数学思维方法。如果不能引导初一新生站稳这一起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那么,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心理特征怎样帮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学习呢?

一、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进入初一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部分小学学习很好的学生,一到初中就不行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会独立思考,一定要老师指挥到哪才做到哪。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机会引导他们学会思考。

教师可以分别从课前、课堂、课后这三方面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首先课前的预习就给学生创造了思考机会。课前预习既是学生应掌握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预习要在教师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才有效果。要求学生:1.

大致了解本节课的内容。2. 新旧知识的联系。3. 整理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4. 以书上的例题,尝试模仿完成书后练习。

初一新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可以让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更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样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降低不适应的感觉。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检测预习效果,以便通过学情,明确课堂重点解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由于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为浅层,只看到表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若教师直接越俎代庖,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自己或相互间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遇到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要认真分析.例如:初一学生往往误认为2a>a,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这是他们用小学的知识来解决,而忽视了a包含的意义: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零,从而造成了错误。中学数学是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必然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打破小学教学的思维定式,建立新的思维方式,要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焊接断裂的知识链,为思维提供信息加工材料。

最后课后反思是点睛之笔。学生在完成一道题或得出一个知识点后,首先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正确与否,解题步骤是否规范;其次是引导学生反思一题多解,并作出比较,得出优解;最后引导学生反思在整个解题过程中都用到的知识点和数学方法,并尝试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反思,解决一个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类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由于初一新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达到条理鲜明的层次。刚开始,教师可以试着教给他们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语言,如:“我是这样思考的”“我的想法和你不一样”“我想补充他的看法”等,并提供说话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大多能比较准确明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如,在讲解有理数加法一课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算一算,并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1)+(-2)=    ;(-1)+2=    ;1+(-2)=    ;(+1)+(+3)=    ;1+(-3)=    。

运用法则计算2+(-5)=?并用其他方法验证运算的正确性。

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看,小学生的记忆是机械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也使得教师讲得细,直观性强;而进入初中,教师讲得精,抽象能力加大,学生难免会产生不适应。那么为了让学生适应这一转变,教师应鼓励学生说,结合自身生活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释(-1)+2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课堂小结中,更应采取让一名学生归纳,其余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的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有条理地、完整地表达自己意识的能力。

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可以及时接收到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以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又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三、 给学生合作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每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它既能挖掘个人内在潜能,又能培养合作精神。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在向学生传授新知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对新知进行猜测、研究、发现,摆脱传统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小组交流教学是一种非常可靠、易行的教学方法,

给予学生合作的意识,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交流、数学体验的交流、问题解决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得到共享。

在交流的过程中,如同百家讲坛,碰撞出思维火花,引导学生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要勇于认识错误;既虚心向别人学习,又不能照搬照抄;既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又要善于说服别人认可自己合理的想法或做法。

教师在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时,应将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学习小组,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教师不仅要引导小组交流结果,更要引导学生关注彼此的思维过程、学习方法,激发学生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无形中掌握了合作的技能,让他們领会到在与他人沟通学习中,既应擅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阐述不同的想法,又应耐心倾听他人的见解,相互启迪,取长补短,最终互相吸收不同的观点,和而不同,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及时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习惯,不要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总之,作为初一数学教师,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有必要的工作,任重道远。教师应对初一新生正确引导,抓住学生的学情,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完成由小学向中学的顺利过渡。

作者简介:

鲍文碐,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表达合作思考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