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创新小学德育

2018-01-25 11:24姜海霞
甘肃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模式互联网

姜海霞

【关键词】 互联网;小学德育;微课;活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3—0029—01

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它与传统德育结合催生了“互联网+德育”。“互联网+德育” 是构建一种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的、实效性高的互联网德育模式。探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特点、新理念、新对策,有助于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互联网德育教育的方法、手段,探究互联网德育的规律,构建互联网德育的理论体系,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课、翻转课堂等手段,实现德育课程的现代化

德育教育中要抓住德育课堂主阵地。授课前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技术系统,丰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资源,集中整合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道德问题,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料,积累素材、设计教育主题,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教学中,借助网络平台、系统和软件,增强教育的互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课后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课堂与课外,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延伸课堂以外的教育。作为学科教师更要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技术,制作教学微视频,参加德育微课教学活动和竞赛,努力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现德育课程的现代化。

二、 利用互联网环境进行班队会等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网络化班级管理强调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体现了班主任与学生作为班级管理参与者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激发了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班主任可通过在学校网站或者班级主页上建立班级电子档案(数据库)、网上课堂、虚拟社区以及网上班队活动、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德育基地活动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信息技术在学校和班级的各项活动中被广泛运用,教师可借此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渗透现代化的网络教育、媒体教育。如,网上少先队知识竞答、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活动、网上优秀队员事迹展播、网上优秀人物事迹投票活动、网上安全教育主题问答、计算机表演赛等。在我校主题班队会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学生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活动的参与率。

近期,我校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提升学生德育品质”主题系列活动,网络资源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几个大活动都与网络相联系,如网上学习英烈事迹、红色网页制作等,并在我校校园网的新闻栏目上,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发布主题活动的讯息和资料,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通过点击率统计,了解学生的爱好,努力使教育方式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利用互联网创新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德育教育模式

发挥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家长qq、微信班级群,发挥它们便捷、高效、即时的特点,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qq、微信班级群增进了家长和家长、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了解与互动,能有效化解各种矛盾,能及时反映班级和家庭教育的动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带动提升班级群家长成员的整体素质。同时,班级群也是教师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育儿水平的主要渠道,是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的主要场所,是班级活动图片、视频的宝藏和学生们展示才艺的平台。

四、利用互联网探索小学生德育网络评价模式

德育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可由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围绕自我认识、学业表现、特长发展、身体素质等,通过学生个人评价网的建设,全程、全面、全員进行记录和评价,形成多方互动的无缝连接教育场,培养积极品质,实现全面发展。结合学校行为规范要求制订评价用网,进行多元化评价,引入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使德育工作的空间和范围更为广阔,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德育的根本目标要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根本宗旨,利用网络化条件充实德育工作的内容。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不仅传输声音和影像,还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表达心声和创新创业的平台。网络的全天候贯通、全世界漫游,开辟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广阔天地:德育教育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由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由家庭延伸到社会。网络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德育工作的现代化。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互联网+德育”的意识,普及“互联网+德育”知识,营造“互联网+德育”的氛围,创新学校德育教育模式,注入新活力,使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模式互联网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