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传统走向智慧:论国学智慧教育的新路径

2018-01-25 16:25肖鹏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智慧课堂互联网

摘要:国学教育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边缘化之后,逐渐重又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广为接受。进入新时期,“互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系统与国学教育深度融合,带来了一场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智慧课堂革命。该文在《基于“互联网+”的国学经典智慧教育课程体系研发”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CYZZ20150831151557974)的调研基础上,依托肖鹏博士(项目负责人)领衔的研发团队的大量的产品研发,提出了国学智慧课堂发展的新路径。文章首先介绍了智慧课堂和国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国学智慧课堂的新路径,从国学智慧课堂为课堂环境、教学要素、学习过程、课堂评价等领域带来重构解读了国学智慧课堂的特点。该研究为国学智慧课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也会为未来国学教育的实践提供方向指引。

关键词:国学教育;智慧课堂;“互联网+”

一、研究背景

在人类社会经历重大变革的每一个历史时刻,学校作为教育应对社会挑战的实体,课堂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理想的主阵地,都将处于动荡不安、差异并存、复杂且充满变革的话语时空下,他们必须尽快调整自己以适应这么充满矛盾和机遇的外部环境。[1]时至今日,人类已经进入了以泛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鲜明特征的“互联网+”时代,它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满足个性发展的数字生存环境。国学教育天然贴近科技,科技的发展也必然为国学教育的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科技”这个词,自从它加入到教育里来之后,就有很多的争议。2013年的时候,大家会说“在线教育靠谱吗?”中间在线教育一度不靠谱的时候,有人就对互联网教育提出质疑。整个教育行业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从“在线+”、“科技+”到“+科技”等等,其实有很多争议。

那么具体到国学教育,科技对于国学教育有何意义?一是提升国学教学的效率;二是改善国学教育的效果。因为,教育里面不光是效率还有效果,两者是并存的;三是促成了个性化的学习模式,这一点至关重要。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说“因材施教”,到今天我们说个性化、自适应。其实它们都是一个东西,一个意思。这个意思的本质在于,我们希望人可以成为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他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国学学习方案。

二、国学智慧课堂的演变历程

国学教育重受重视是伴随着智慧课堂发展同时进行的,国学教育依托于智慧课堂的后发优势逐渐从教学系统主导的智慧取向,经历教育信息化为主导的智慧取向,逐步过渡到以数据智慧为主导的智慧取向,也就是现阶段的国学智慧课堂的范式。

(一)教育学主导的国学智慧课堂取向

最初的国学智慧教育取向源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理论主导的智慧取向,即从教育学的视角关照到了国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智慧、教学实践智慧、师生关系的智慧化处理、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智慧化选择与制定等,因此国学智慧课堂被界定为是善于导入、走向生活、注重体验的课堂;是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课堂;是激发情趣、开放合作、积极探究的课堂;是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情景性与知识系统性关系的课堂;是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机智的课堂。

(二)信息化为主导的国学智慧课堂取向

智慧教育的概念真正出现于2008年左右,衍生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电力、智慧城市等领域,[2]之后便有了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概念,并被赋予新的内涵而日渐流行,这便形成了国学课堂智慧化变革的第二种取向,从信息技术的视角揭示出智慧课堂应具有“资源分层共享”“实时内容推送”“即时反馈评价”“过程追踪记录”“协作互动交流”和“移动通信互联”等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特征。

(三)数据智慧为主导的国学智慧课堂取向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开放、平等、透明促进了国学教学数据被赋予丰富的教育内涵转变为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再经思维共同体的认知加工演变为鲜活的教学知识,这些知识在教学应用中逐渐升华为教与学的智慧,推动了以数据智慧为主导的智慧课堂的发展,这便形成了课堂智慧化变革的第三種取向,从智慧生成视角揭示出智慧课堂是技术与教学双向深度融合基础上的教学流程再造与智慧生成,是一个真正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无限参与和自我价值提升的发展空间。

国学智慧课堂的第一种取向出现在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初期,它为国学智慧课堂的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引,尤其对国学教师如何更智慧性的教学提供了辅助。第二种取向出现于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期,教学走向了“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时期,国学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接受性,但依然是以读经诵经为主。第三种取向出现在我国新一轮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教学改革酝酿来临之际,国学教育目标转向了学生的品格养成。同时,“互联网+”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而技术本身的显性化特征在应用场景中逐渐消融,取而代之的是凸显出一条以数据智慧贯通的学习者持续的、全面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不断被尊重、被支持、被满足的智慧生成路径。

三、“互联网+”时代国学智慧课堂的新路径

智慧的概念首先是和技术连在一起的,但智慧却绝不受限于技术。现代智慧课堂正是摈弃了技术的偏向,使得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能够遵循智慧教育的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对智慧课堂的未来实践提供一种可行化思路,这就是大数据的引入带来的智慧跨越。课堂中的传统数据往往面向阶段性的学生群体,“对于学生,我们知道得太少”,这是卡耐基·梅隆大学教育学院的一句经典口号,同时也是全球教育领域关注度最高的议题,更是智慧教育发展的最大屏障。“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及越来越多的智能学习终端被引入课堂,构成了功能各异的课堂网络互动空间,这使得国学课堂的教学数据量迅速增加,这些数据与传统教学数据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数据采集的方式和数据的潜在教育应用上。2012年,联合国在发布的《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中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9]。同样,数据被引入教学,作为改进教学的工具,是智慧教育的显著特征。本文从数据生成智慧的视角,基于当前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智慧课堂发展的关键路径,如图1所示。endprint

(一)课堂环境的智慧升级

以往的国学学习环境只是读经式的简单过程,每个学生个体只能跟随教师的整体教学思路被动的进行,从学习到评价,个性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被挖掘和尊重。这种被动的、不尊重个体行为的教学环境急需改变,它需要引入智慧教学系统,“基于‘互联网+的国学经典智慧教育课程体系研发”项目的研发团队,基于信息化的、网络化的、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教学理念,研发出了集中过程的、行为的、结果的信息化教学数据、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数据、智慧教学系统的应用数据的国学教育云平台,通过智慧教学系统采集、记录、存储与分析,教师可以掌握学生更精准的学情分析、更科学的教学(学习)决策、更及时的教学反馈、更深度的教学互动、更优化的教学(学习)方式与路径、更合理的教学(学习)评价等提供可能,为智慧教学系统的迭代与升级提供真实的教学应用数据、需求反馈和问题诊断。

(二)教学要素的重新再造

智慧教学是智慧课堂的核心功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载体。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我国即将迎来新一轮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改革,这必然要求课堂教学从传统教育模式转向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做出全面的变革回应。

国学课堂因为不属于应试科目,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贯彻“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国学教师将对教学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各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变革绩效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即教学流程的再造。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正是教学流程再造的代表性产物。[3]此外,流程再造所带来的往往是教学结构的改变。教学机构由教师、学生、内容、媒体四要素组成。[4]教学结构的改变代表着教学的根本性改变,教学四要素的关系将在智慧课堂情境下被重构:教师将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掌控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将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建构者;媒体将从单一的辅助教师演示的工具转变为更多样的促进学生认知的工具;内容将从单一的教材来源转变为更多样化形式、更丰满立体、更开放的获取途径。

(三)学习过程的高效升级

国学智慧课堂最重要的功能便是帮助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国学学习方案。随着智慧学习系统的发展及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我们将逐渐触碰到在传统环境下无法察觉到的深层次学习状态,进而有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1.学习结果数据化呈现

以往的国学学习成果仅仅是成绩的反应,但不是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的反应。学生在审视成绩的时候,并未能对学习过程进行专门、精准的分析。而国学智慧课堂的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学习数据将真实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由此所产生的对学习者学习能力结构、学习偏向、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的分析数据将作为学习者进行改进的重要思维加工素材,使得改进更合理、更深刻,在优化学习者个体的心智模式及提高学习决策方面更具价值。

2.学习内容共建共享

国学智慧学习系统打破了国学学习资源封闭的弊端,使得学习大环境是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环境,学习者不仅可以低成本、跨空间享受到不同地域的优质的国学教学资源,还能将自身的教学资源进行分享。这种开放的学习系统还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打包呈现到学习者的面前,真正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当今,国学教育资源因起步较早且层次多样,优质的教学资源继续通过智慧化的学习系统实现共建共享。

3.学习范式灵活多样

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应试科目,国学教育更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范式,尤其主动活动、游戏等教学方式。国学智慧课堂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多信息化的工具与资源,使得以学习者为主体的,面向核心素养的体验性学习、社交性学习、游戏化学习、竞争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得以更好地开展,并为这些活动内容的设置、小组的划分、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提供數据支持。

4.更加注重过程学习

国学智慧学习系统将面向学习全过程的数据记录,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收获将不仅仅是从朗诵、书法、练习、测验与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分数和竞赛中所获得的奖励,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课堂鼓励、每一次小组的分享、每一次查漏补缺、每一次大胆抢答、每一次汇报发言等,多维的学业成就记录和教学导向正是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诠释。

(四)课堂评价的智慧发展

从知识为本、结果为本的评价真正走向核心素养、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是国学智慧课堂评价的重要特点。首先,从评价主体来看,国学智慧课堂除了支持教师评价学生以外,还支持学生之间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参加,真正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评价的内容来看,国学智慧课堂不仅评价在学习国学过程中的题目之外,还会对学生的各种内容进行评价,且评价是动态性的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将动态展现给评价主体。这种真实、全面的评价类型所得出的大数据,经过数据模型的挖掘和分析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导师”,从而为每个学生形成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方案。

四、总结

国学智慧课堂是伴随着智慧大教育系统的驱动而引发的系统化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课堂教学中的大量数据是智慧课堂的最重要属性。依托大数据,一系列诸如课堂环境、教学要素、学习过程以及课堂评价等重要组成部分都发生了积极的重构。鉴于此,“基于‘互联网+的国学经典智慧教育课程体系研发”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CYZZ20150831151557974)经过长达两年的调研和研发,形成了一套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国学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为当下学生高效学习国学提供了新的尝试和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肖鹏(1969.02—)男,汉族,广东东莞,深圳市神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博士,在软件工程、商业管理、教育教学3大领域均从业8年以上,拥有丰富多样化的工作经验,是跨界组合的“复合型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智慧课堂互联网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