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蓓蓓
摘 要:节奏感是幼儿音乐素质中一项重要的技能。针对现在幼儿园节奏训练枯燥乏味的问题,将节奏感训练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三个方面,结合陈鹤琴先生“以儿童生活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铃木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进行科学、有针对性、趣味性的节奏感培养,让幼儿在节奏感的培养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幼儿;节奏感;一日活动;培养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将教育内容与日常活动紧密联系,将一日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要使幼儿有效掌握音乐,就要将音乐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提高幼儿学习效率、生活质量的手段,使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根据陈鹤琴先生以儿童生活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铃木音乐教学法,就如何将节奏感的培养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中,谈谈我的见解。
一、“听”,生活中的节奏会说话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节奏无处不在。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节奏、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
1.发现大自然中的节奏
幼儿生来就喜欢小动物,喜欢在大自然中玩耍。教师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让幼儿发现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声音。
在一次散步活动中,孩子们席地而坐。我让孩子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地听一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我问,一时间孩子们都叽叽喳喳说开了,有的说:“我听见了风的声音。”有的说:“我听见了树葉的声音。”还有的说……我又问:“你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们学给其他小朋友听一听。”有的小朋友说:“小鸟叽叽喳喳地叫。”有的说:“水滴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有的说:“风发出呼……呼……的声音。”……孩子们一个个都非常活跃,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发现跟别人不一样的声音。幼儿在这种渗透性的音乐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将生活与音乐相联系,也亲近了大自然,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奥妙。
2.发现身体上的节奏
科学表明,胎儿在四五个月时就会有听觉了,他们听到的最多也是最响亮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心跳,所以刚出生的孩子在母亲怀里总能安然入睡。这就说明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能感知声音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感受走路的节奏、呼吸的节奏、心跳的节奏等,让幼儿在感知节奏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自我认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幼儿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幼儿感知身边的动植物、游戏、活动和自己身体上的一些细微节奏,为幼儿创设优良的音乐环境,让幼儿自然地沉浸其中,充分利用生活环境无意识地学习,让幼儿从环境中汲取营养,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体会音乐中的节奏。”这也是铃木镇一先生在“才能教育”中提出的理念。
二、“学”,多通道理解节奏
世界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要让幼儿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在说、唱、动等过程中体验音乐,感受节奏美。下面就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谈谈我的见解:
1.听音乐感知节奏
铃木先生认为:儿童学习音乐首先应该学习听完整的优秀音乐,而且需要学会听出这些好的音乐中的一切细微变化及独特情趣,并能对这些音乐做出直觉反应。如:在打击乐活动《小看戏》中,我先让幼儿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因为每个幼儿对节拍的感知能力不一样,因此每个幼儿拍出的节奏也各不相同。于是,我请几个幼儿站起来拍拍他们感受到的节奏,让其他的幼儿注意倾听他们拍的有什么不一样?哪样拍更好一些?从而培养他们对节奏的灵敏度。
2.看图谱辅助练习
在《小看戏》的活动中,当幼儿熟悉了音乐旋律后,我挂出了图谱。因为我把图谱画得很大、图案生动、颜色鲜艳,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我用小花代表四分音符,告诉幼儿一个小花代表一拍,当我指着小花的时候要慢慢地、一下一下地拍手;用小草代表十六分音符,并告诉幼儿两个小草代表一拍,当我指着小草的时候要快快地拍两下手。我发现幼儿看着图谱马上就能拍出节奏。这充分说明了图谱的运用能帮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节拍。
三、“玩”,游戏中的节奏玩出来
维果茨基的游戏理论中提出,“游戏是幼儿发展的源泉,幼儿主体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与幼儿的心理需要是相符合的,要使孩子通过自身的游戏运动来感知节奏,强调的是“动”,节奏运动不仅要用耳朵听、用头脑理解,还要注重动手实践,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通过游戏活动,能使幼儿的听觉、心脑、身体肌肉协调作用,逐步培养幼儿从身心两个方面去感受音乐,既符合节奏的运动特征,又适应了幼儿好动的天性,使幼儿有兴趣、主动的、有创造性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掌握各种节奏。
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幼儿节奏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音乐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四、有的放矢,差异性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括活生生的儿童。”也就是说,儿童是存在差异性的。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对音乐的感知也就千差万别,所以在对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过程中,更应考虑幼儿的个别性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方案,关注到每一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差异,要积极对待,正视差异。教师要善于学习相关的差异教学理论,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探索,结合音乐领域特有的特点,把差异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谐。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唐海玲.让儿童生活音乐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唐燕.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6).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