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加强教学。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从长远来看,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本文将从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的研究以及教师对学生合理评价几方面着手,探讨高中历史的情感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学;历史教学
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在教育制度上的不断完善,教学技术和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教育的目的逐步转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最好的教育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历史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中之重,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做好情感教育。笔者就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中学历史教学与情感教育
现在的历史课内容丰富生动,可以学习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这些都容易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多,可以组织活动、展开师生互动,可以借助高科技制作音频、视频课件。但是由于历史的既定性,历史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有更多需要实记的知识,更容易走向应试道路的方向。所以说历史教学要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相比其他课程,也更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研究。所以历史情感教育,是历史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形成新的高度,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提炼,它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中身心愉快从而到知识。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不仅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对于教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强调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人文修养。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說,中学历史教学过程是既定的历史知识与一般教学规律的辩证统一,历史知识的研究离不开哲学的提炼,而教学规律的研究也离不开心理学的应用,同时作为一个中学学科,它也离不开教育学的研究,这样多种元素的综合就决定了情感的研究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中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学生身心在快速成长,培养其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这个阶段格外重要,因此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培养。这些要求和特性决定了历史课程是中学众多学科中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课程。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
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使学生愉快的学习历史知识,积极的去学习,重点关注知识的获得,反思提炼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以知识获取和个人成长为主,以考试成绩为辅,以主带辅,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可用来作为教学的素材俯首皆是,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有灵活的方法,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会让情感教育取得更大的实效。可以在现有的历史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件的再加工,围绕重要的历史事件,典型的历史人物,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环绕素材,来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兴趣。但是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材料,其他的文字图像材料、经典的电影记录,每个时期的音乐资料以及一些历史遗迹和革命先烈的非凡经历等等都可以用来做辅助教学材料。
例如,在教授《鸦片战争》一课时,先从电影《鸦片战争》中截取几段反映出战争前奏、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结果的电影场面,收集了林则徐等英雄人物的照片,和虎门销烟的战略立体图。再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制作powerpoint课件。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学生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在声情并茂的场景当中激发出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清政府统治者的憎恨。这种情感体验可能比老师进行枯燥的说教更为有效。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但其实施的质量高低还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紧密相关。因此,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打破传统单一,封闭的学科化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是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四、教师情感的表达
虽然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更多的是依赖于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的多方合作,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引导者和维持者,可以说教师对于课堂情感的掌控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观要及时转变。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而教师的一切知识储备、道德观念、兴趣爱好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时刻注意学生情感的变动,同时也要注意自我情绪的调节,努力用积极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自己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教师对每个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活动都要做出全面的具体的分析,理清历史线索,掌握每个历史事件所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找出每个历史事件中存在的启情点,最大化启发学生情感。
五、总结
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的宗旨,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情感的“传递者”,而应做情感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就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教师应以自己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热诚来感染学生,促使其勤奋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