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娜娜
摘 要 高校中有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那就是主修服装专业的学生,要做好这一群体的反腐倡廉教育,高校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主修服装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艺术类学生,来自城市,他们都有张扬的个性,不太遵守纪律等特点。所以,学校要将政治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做到人格和个性统一发展,将对学生的廉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了思想教育的质量和效应,解决当前服装类学生廉政教育的困境。
关键词 服装学生 廉政教育 特点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1.037
Abstract There is a special group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is, students majoring in clothing major, to do a good job in this group of anti-corruption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argeted work. Most of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clothing are arts students, from the city, they have a publicity personality, not abide by disciplin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o, the school should put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rict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to help students achieve the un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ity, the educ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of students combined,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to solve the current clothing students honest education predicament.
Keywords garment students; honest and clea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ways
廉政,是一个从古到今都比较热门的话题,在如今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已经明确了国家将高度重视政府人员的廉洁问题,并将全力做好反腐败的部署工作,还提出了“坚决与腐败作斗争”的誓言,这不仅是党和政府干部的庄严承诺和神圣使命,也是群众十分关注的政治问题。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未来国家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预备人选,他们是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寄托。所以,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开展廉政教育,营造廉洁的氛围等,是当下必须先做好的事情。只有做好这些,大学生就可以在成长的同时,养成廉洁正直的作风,培养健全的人格。
1 服装专业学生的特点分析
服装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拥有其个性和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学生多数来自城市,遵守纪律意识较为淡薄
从生源上讲,主修服装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城市,而且大部分是艺术类学生,因为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于是对孩子都是十分溺爱的,许多家长认为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对孩子的爱,从而忽略对孩子的精神教育。最终造成了现在大多数城里的孩子没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独自生活能力,而且通常会以自我为中心,遵守纪律意识较为淡薄。
1.2 个性鲜明张扬,缺乏文化底蕴
由于主修服装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会经常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所以,长期的社会活动把他们培养成了具有活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张扬个性的特点,他们拥有强烈的表現欲。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情绪问题就比较严重,他们往往容易冲动,而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将他们带入错误的方向,从而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由于服装系的学生经常参加表演,所以他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从而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思想道德教育。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就会失去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如此一来,他们的文化底蕴就会匮乏,更别说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了。
1.3 纪律观念淡薄,功利主义强烈
对于主修服装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教导他们实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因此,这些学生就没有很好的纪律意识和时间观念,从而造成了教师无法很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以,学校要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管理的宽容性和亲和力,当然其中的工作量也不是其他专业所能比拟的。还有一些学生,他们信奉功利主义,只做能为自己带来实际利益的事情,比如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学伊始,就有一部分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希望加入党组织,但是通过与其中的一些同学交流,发现他们加入党组织的动机都是功利性的,希望入党以后可以给他们的学习和就业带来便利,而不是带着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的强烈愿望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可以说,这种功利性思想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还是存在的。
2 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措施
对于当下大学生存在的廉政教育问题,我们主要从培养意识、平台建设、教师基础和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着手,找出有利于学生廉政教育的措施和方法,文中提出了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endprint
2.1 通过意识引导,让大学生树立廉政意识
与党政干部等方面相比,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大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是一种“不完整”的人,他们往往有很多的时间去接受教育。而大学生的廉政教育,主要还是通过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课程,让学生积极学习这些思想,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提升自己的廉洁意识。同时,学校还要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让教师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引导大学生去了解当下社会的规范制度,让他们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得到加强。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廉政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廉政观念。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廉政教育,这是当前大学生廉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因为,这种措施既可以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对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其次,高校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教育,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对于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培养,教师需要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将廉政教育贯穿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增强了思想教育的生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师需要通过将课内外知识相互联系,来开展学生的反腐倡廉教育。因为,课堂教学发挥的是积极教育作用,这可以让学生了解法律法规、纪律作风等内容;而课外教育主要是开展实践教育,用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廉政的重要性。
2.2 教师示范、团体指导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只有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充分结合,才能体现廉政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个人利益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调节好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从而让教师起到最有效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大学生,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学校有必要对专业教师开展个人风格和语言修养的培训以及师德培训,让教师在引导大学生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让廉政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
而在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同时,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它可以慢慢熏陶学生,让学生在充满廉洁气氛的环境中,逐渐养成廉洁作风,然后再变成习惯,如此一来就从质的层面上教育了学生。
学校需要定期开展学生艺术实践活动,让教师做好每年的活动记录,从而确保每一位服装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的设计作品,且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派专业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因为只有够专业的教师,才能够在现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得到有效的交流,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并取得进步。还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从而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
3 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廉政教育,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所在,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学校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發挥出它的作用,才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利于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唐自政,何抒然.对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状和路径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2(12):22.
[2] 卢波,肖韵.浅析如何推进高校廉政教育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3.
[3] 张康华,徐军英.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J].高校辅导员,2011(1):28.
[4] 陈瑞三,徐嘉,彭鹏.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内涵与意义[J].文教资料,2015(12):211.
[5] 吴光.廉政的内涵与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J].浙江社会科学,2016(3):63.
[6] 谢丽娴.高职大学生廉政教育定位及对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7] 刘世涛.论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