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琰+陈繁
摘 要 本文运用访谈法,通过调查大专院校30名男幼师生对于自身专业学习与实践过程的观点与感受,来了解其职业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幼师生的职业内容相关自我效能较高,而职业行为过程相关自我效能偏低,可以结合职业自我效能的四大影响因素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关键词 男幼师生 职业自我效能 现状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1.029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interview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30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ir own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practice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lf - efficacy of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higher, and the self - efficacy of professional behavior process is low, which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four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self - efficacy.
Keywords male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self - efficacy; status quo; influencing factors
近年来,随着各师范院校男幼师生比例的增加,社会对男幼师生的关注度和期待值越来越高。然而,由于我国在男幼师生教育培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培养机制,加之受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导致男幼师生在学业领域和职业领域表现不佳。研究表明,[1]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对其学业成就、学业坚持性、职业兴趣、职业选择与态度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分析男幼师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出发,总结其现状与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今后男幼师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培养给出几点启示。
1职业自我效能理论[2]
职业自我效能是随着自我效能概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指综合各种信息,基于对自身某种职业行为能力的判断以及评估,形成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职业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与职业内容相关的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职业所规定的有关内容,某些具体职业的任务的信念;另一方面是相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有关职业行为过程,实现行为目标的信念,比如职业探索、职业决策等。
职业自我效能的四种主要信息来源——亲历性经验(主体直接的行为经验)、替代性经验(观察榜样或他人行为的经验)、社会说服(父母、老师、偶像的鼓励或劝说)以及生理心理状况(积极或消极的生理、心理体验)。
2 研究说明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访谈法,分层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学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各10名学生,共30名男幼师生,对每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職业自我效能情况。
男幼师生界定:所指的男幼师生是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的大专学历男幼师生,不含本科学历男幼师生。
访谈内容:根据搜集的有关职业自我效能文献,列出职业自我效能访谈提纲,共10题,涉及职业自我效能的两个方面,职业内容相关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行为过程相关的自我效能感。
3访谈结果统计(见表1)
4访谈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职业内容相关的自我效能感
4.1.1 结果分析
访谈结果,22名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胜任幼师工作,占访谈人数的73%。
从个人的性格、兴趣、需要、价值观方面考察男幼师生与幼师职业的匹配度时,仅17名学生认为自己是匹配的,比如性格温和,有耐心和爱心;对幼儿感兴趣、与幼儿在一起有愉悦感;认为幼师工作有价值等,占访谈人数的57%。其余13名学生的说法有:性格内向或急躁,不擅长与幼儿互动;幼师工作单调枯燥;对做幼师不感兴趣;经济收入过低,付出多收获少等。
16名学生对于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有信心,占访谈人数的53%。他们主要从自身有利的的性格特征、浓厚兴趣、专业学习成就与继续自我完善的决心来表达对自我的肯定。
谈及男性性别因素对职业的影响时,90%以上的学生既看到男性的优势,也看到男性的劣势,比如工作环境中女性居多,会存在沟通问题,尽管政策上对男幼师生有鼓励,但是入行后还得凭借个人努力,性别优势并不明显,并且男幼师的性格塑造应该符合职业需求,尽量兼具“双性化”气质,而不是让幼儿来适应自己。
4.1.2 影响因素分析
总体来看,大部分男幼师生(73%)的职业内容相关的自我效能感较高,这可能与男性性别特征对成败经验的获取与加工方式有关,男性的自我确信、积极性、竞争性与支配性使他们对幼师职业充满能力上的自信,即使近50%的学生在个性、兴趣需要、价值观方面与幼师职业不能完全匹配,但在面对挫败环境时,其男性性别特征以及男性行为归因模式(成功归为内因,失败归为外因)使得他们的职业内容相关的自我效能感并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
尽管在胜任力上普遍自信,但男幼师生对于“成为优秀幼儿教师”保持了谦虚,因为这涉及到对职业的态度问题。受访学生关于男性性别因素对职业的影响的看法比较客观理智。访谈中发现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比一二年级学生更加自信。这与三年级学生离校实习有关,开始实践幼儿教师的角色任务,相对顺利的实习经历成为了一种成功经验,提高了三年级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endprint
4.2 职业行为过程相关的自我效能感
4.2.1 职业学习探索过程
(1)结果分析。从访谈结果看,男幼师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这与上述较高的职业内容相关自我效能有矛盾。受访的30名学生均阐述了较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如下三点:(1)技能课程种类繁多且学习起来困难,掌握不熟练,害怕还课和考试;(2)理论知识有时不能理解,不能融会贯通,感到吃力;(3)身处女生居多的学习环境,感觉自身是小群体,受约束,认为女生学习更加刻苦,能抢占更多的学习资源,学习成绩赶不上女生。
尽管存在上述困难与压力,但男幼师生们表明正在努力应对,多练、多看、多与同学与老师探讨。20名受访学生也谈到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如做成一个手工,弹好一首曲子,舞蹈、美术取得进步时,都会获得成就感;理论知识学习不仅对专业有用,还帮助自己更深刻地认识自我;接触各类艺术,虽不精,但都有收获,且才艺展示的机会锻炼了自信心;技能课遇到困难时总能得到同学的帮助等。
在谈及学习或职业规划时,有17名受访学生表示准备考取各类资格证书、考取教师编制、提升学历等打算;其余13名学生没有具体的目标或规划。
(2)影响因素分析。进入专业学习之后,男幼师生普遍感觉学前教育课程(特别是技能课程)设置不符合男性特点,艺术课程没有基础,学习起来吃力,在学习过程中的生理情绪唤醒多呈负面状态,比如焦虑、紧张、挫败感等,使得男幼师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其次,在女生居多的校园环境中,男幼师生在学习与竞争中处于弱势,也成为一种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源。
是什么使得一部分男幼师生在学业低成就的同时,仍愿意制定学习规划并克服困难去完成?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中也有所成就,有部分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属于积极的反馈;另外可能和90%以上的受访者表达出对幼师职业较高的认同有关,认为这是一门很崇高的职业。
4.2.2 职业冲突与决策过程
(1)结果分析。职业决策方面,30名受访者中,仅有11名学生表示会长期从事幼师职业,占比37%,但其中有8名学生表示会考虑经济情况,以幼师职业为主,还要通过其他途径(比如开办辅导班)增加收入;其余19名学生表示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决定是否从事幼师职业,如果发展晋升空间小或经济压力大,会考虑转行,其中8名同学明确表明不会长期从事该职业。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级学生在接受访谈时已有8名学生与公立或私立幼儿园签约做幼儿教师,1名学生与幼儿培训机构签约,仅1名学生没有找到实习单位。
(2)影响因素分析。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到,影响男幼师生职业决策的最大因素是他们普遍要面对的职业冲突,即幼师职业的低收入水平以及社会对于男性职业的传统评价标准,这是来自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在访谈中发现,90%以上的受访者当初选择学前教育专业都有受到家长或亲戚的建议的影响,所以他们并不缺少“社会说服”因素的支持,但是在“替代经验”的作用下,男幼师生们很难看到有男性在幼师岗位上长期坚持,所以在他们的职业愿景中不会仅仅做一名幼儿教师。
而三年级学生毕业实习时,大多数均选择了幼师职业,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园需要男教师,容易就业;另一方面表明男幼师生们仍愿意在该职业领域探索,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希望能在幼教领域找到一个与自身相匹配的位置,而不是局限于做带班老师。
5 结论
本文从职业内容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行为过程自我效能感两方面探讨了男幼师生的职业自我效能状况。结果表明,前者水平较高,后者水平偏低,看似两个方面存在矛盾之处,但是从职业自我效能的四大影响因素结合男幼师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仍然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整体上来说,男幼师生相信自身的胜任力,但他们的有些兴趣需要、个性或价值观不能与该职业保持一致;学习与探索过程普遍存在较低的自我效能感,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在社会舆论及现实生活的压力下,男幼师生对该职业大多不能长久坚持,但是短期内他们的职业探索仍然是以幼师职业为目标或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采用的样本量为30人,样本量较小,并且是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虽能代表同类院校一部分男幼师生的职业自我效能现状,但是对于其他不同学制类型的男幼师生的参考性有待考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男幼师生职业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批准号为:B-b/2013/02/373
參考文献
[1] 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30-134.
[2] 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31-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