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微助教”辅助优化学生学习经历的效用

2018-01-25 21:56许琨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贝尔曼助教答题

许琨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经历,是指学习活动主体为达到学习目标所经历的路径。关注学生学习经历,是近年来高中语文学科教研的重点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将学习经历纳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如无法高效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收集整理学生预习中困惑的过程费时费力,学生在学习活动推进过程中的表现难以及时显性地反馈出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无法在课后及时反馈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经历的关注度。微时代背景下,许多教研工作者纷纷借助微应用,探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其中“微助教”在辅助优化学生学习经历方面有较为出色的效用。

二、“微助教”辅助优化学生学习经历的效用

“微助教”是一款致力于真正面向教育的课堂互动工具。其特点是关注过程性评价和教学,操作简便,方便实用,趣味性强。这款应用软件的设计理念与关注学习经历的出发点不谋而合。

“微助教”的界面设计简洁明了,包括答题、讨论、课件、课堂题库和签到五个功能板块。其操作极其简单,师生无须另外下载应用软件,只要在“微信”平台上关注“微助教”公众号,输入课堂编号,即刻建成一个师生共享的智慧课堂。

“微助教”在辅助优化学习经历上主要有如下效用:

(1)高效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线上“组卷”,系统将直接反馈学生整体的答题情况,学生预习后在文本理解上的差异一目了然。教师还可通过查看学生错误的答题项,精确把握学生预习中存在的误区。

(2)集中呈现学生的学习困惑。学生的困惑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起点,“微助教”能够直接将学生的困惑汇聚于同一版面,教师可迅速把握学生文本阅读中的疑问点、疑问层次,同时可以发现学生对某一类问题的集体无意识,从而针对性地提炼主问题,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3)直观呈现学生在学习活动路径中的不同表现。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新手教师往往无从判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获得情况,“微助教”的“讨论墙”能够即时呈现每一同学的思维结果,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可视化,有效辅助教师掌握学习活动的推进情况,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授课思路,为学生提供更优化的学习路径。

(4)及时反馈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微助教”的组卷功能,能够依据教师的需求,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教师清晰把握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达成层次,深入反思教学设计,进而为设计更切合学生学习经历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三、“微助教”辅助下关注学习经历的课例设计

本文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简要呈现“微助教”在教学过程中辅助优化学习经历的效用。

(一)利用“组卷”功能设计预习题目,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1)备课过程中,教师预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程度,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预习题目。教师以组卷形式推送,学生答题后系统立刻在“课堂首页”呈现给教师清晰的整体性反馈。结合“查看答题详情”,教师查看错题比例及错误类型。

(2)利用“讨论墙”,收集整理学生文本阅读中的困惑。教师在“讨论墙”上看到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的层次性鲜明,如“贝尔曼为什么会死”,属于文本表层理解问题;“医生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贝尔曼出场时为什么是那种不讨喜的形象”,属于情节设计层面的问题;“为什么把最后的常春藤叶称为贝尔曼的杰作”等属于主旨理解层面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预习组卷中学生的答题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

(二)确定学习目标,提炼主问题,设计学习活动,监控学生在活动路径中的推进情况。

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后,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分析情节设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妙处;(2)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并体会小说对人间温情的赞颂。

教师整理学生在“讨论墙”中提出的问题后,提炼出教学的主问题:作者为什么安排贝尔曼去画叶子?并设计出一个问题序列,琼珊为什么会活下来?贝尔曼为什么要在那天晚上去画叶子?贝尔曼为什么会因为画叶子而患肺炎去世?苏艾为什么称画在墙上的那片常春藤叶为贝尔曼的杰作?

结合主问题,设计三个学习活动。

(1)按照时间线索将贝尔曼的行踪还原到事件中。通过情节补白让学生体会故事讲述中作者有意制造情节空白制造“出人意料”的效果。

(2)圈畫作者为故事结局所做的伏笔,并做批注,批注伏笔的作用及表达效果。这里提供给学生表达路径,第____段中的哪一句话,为下文的____埋下伏笔,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这一环节,教师在“我的题库”中设计填空题,学生将自己对伏笔的圈画批注思考填写到题目中,教师根据学生作答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理解不到位及没有关注到的伏笔重点讲解。通过圈画批注伏笔,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设计妙处。

(3)走进贝尔曼,认识贝尔曼外形与内心的反差,感受贝尔曼的高尚人格,体会作者在贝尔曼这一人物上的情感寄托。

第三个环节包括人物形象鉴赏和主旨分析。学生可在“讨论墙”中自由表达自己对主旨的理解,教师迅速识别学生对主旨理解的角度、深度。同时,教师借助“讨论”板块中的“词云”功能,让学生即时看到讨论的关键词,进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主旨的准确把握。

(三)课后及时检测,考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化程度。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简明的结构性组卷,及时把握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知识建构的完成情况有初步判断。从课后检测组卷的反馈来看,近60%的同学对课堂主问题的理解全面准确,近15%的同学对主问题的理解偏差较大。及时地进行教学反馈,有助于教师明确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

微时代对教学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利用多种媒介关注学习经历、优化教学设计,是摆在语文教研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微助教”能够辅助教师高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并通过可视化界面部分呈现学生内在的学习推进过程,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不仅增强了教师对学习活动的控制感,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是辅助教学的有益工具。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进一步探索微应用在优化学习经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上的效用。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征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贝尔曼助教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最后一片藤叶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