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晖
摘 要:作为一位有着国际影响的小说家,伊夫林·沃在中国也备受关注。本文考察了伊夫林·沃及其作品在国内的译介与研究进展,并对其在中国的接受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以期为沃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伊夫林·沃 译介 研究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1998年兰登书屋评选出的20世纪100部英语经典小说中,沃的《旧地重游》榜上有名。作为一位有着国际影响力的小说家,伊夫林·沃在国内学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梳理了伊夫林·沃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状况,以促进中国的伊夫林·沃研究走向深入。
一、伊夫林·沃作品的译介
首先,伊夫林·沃的作品并非都已经翻译成中文版。沃一生著作颇丰,先后出版长篇小说十余部,此外,沃还出版了游记八部、传记三部、自传一部、中短篇小说数篇,并写有大量政论和随笔。沃的作品多次再版,根据《旧地重游》拍成的电视剧成为英语世界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目前,国内仅有《衰落》《邪恶的躯体》《一把尘土》《独家新闻》《旧地重游》《荣誉之剑》六部作品的中文译本。此外,《贝拉·弗利斯开舞会》《洛夫迪先生一次短暂的外出》等几篇短篇小说曾由姚君伟教授翻译成中文,但其传记、游记等目前还没有中译本。《衰落》出版于1928年,但是直到2003年国内才正式出版了高继海教授翻译的《衰落》中文译本。胡南平、赵隆勷和伍一莎等译者在沃作品的译介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部分翻译作品在序言中简略地评论了作品的主题、艺术特色等,没有深入探讨。国内最近几年出版的伊夫林·沃译介作品主要有《窗外有晴天》(朱亚光译)、《至爱》(唐建清译)以及《黑色恶作剧》(张冲译)等等,推动了沃作品在国内的进一步推广。
二、伊夫林·沃作品的评论
伊夫林·沃小说中译本的出版,对于沃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译介作品的同时,翻译家们也会有相应的评论。侯维瑞先生编著的《现代英国小说史》中基本介绍了伊夫林·沃的生平、创作与讽刺传统,并对沃前期讽刺作品进行概述,内容包括讽刺的主题与技巧,对其文学地位也有所评价。高继海教授被誉为国内研究伊夫林·沃的第一人,《伊夫林·沃小说艺术》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改编出版,是国内首次对伊夫林·沃及其作品的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该书将沃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讽刺小说、中期的浪漫传奇和后期的现实主义,以沃的生活经历及作品出版年代为主线,对其小说创作中三个阶段的必然过渡及其相互联系作了充分论证,同时指出了一些西方批评家理论上的片面性。该书侧重于作品研究,但用力均衡,缺少对作品深入细致的研究。王佐良与周珏良先生编写的《英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提及伊夫林·沃的《旧地重游》和战争题材小说《荣誉之剑》,力度不足,深度不够。刘炳善编写的《英国文学选读》对于沃也有一定的介绍,主要集中在作者和写作技巧方面。
随着翻译界对伊夫林·沃译介力度的加大,国内批评界对其作品的解读与评论也逐渐形成“热潮”。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17年,国内学术刊物共发表了大约33篇研究伊夫林·沃的论文,对沃及其作品进行了各种阐释。国内伊夫林·沃研究状况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在沃作品的整体综合把握还是单部作品的研究方面,都未取得较大的进展,甚至有部分年份出现论文研究缺失的现象。最受国内研究关注的是《一把尘土》,有12篇论文(占36%)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旧地重游》也引起了评论界的一定兴趣(8篇,占24%)。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对伊夫林·沃及其作品从总体上进行了探讨(9篇,占27%)。
高繼海的《伊夫林·沃的反讽艺术》从修辞反讽与情景反讽两个方面,并结合沃的写作手法和个人经历等对伊夫林·沃的作品、思想和评论等体现出的反讽进行归纳,并就沃是否是“讽刺”小说家这一问题进行解析。姚君伟的《伊夫林·沃早期讽刺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倾向初探》通过对伊夫林·沃早期作品《衰亡》《罪恶的躯体》和《一把尘土》的故事情节、写作技巧和文体风格进行分析,指出沃早期讽刺主义小说虽有现实主义成分,但更侧重表现对现代社会的观察、认识和把握,有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郑达的《尖刻的讽刺作家伊夫林·沃》通过沃人生经历的介绍,对其不同阶段的作品进行分析,指出沃以高超的写作技巧使故事表面显得生动有趣,却包含辛辣的批判,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另有高继海的《〈旧地重游〉的叙述艺术》、陆建德《〈黑祸〉:伊夫林·沃的反讽》以及贺业明的《试析伊夫林·沃〈一把尘土〉小说中的反讽艺术》等论文,大多集中讨论伊夫林·沃的讽刺艺术以及叙事手法。最近几年发表的有关伊夫林·沃具体作品的评论文章依旧延续了前人的研究角度,对写作技巧和语言艺术着墨较多,但部分文章已经有所创新,比如罗准分析《衰落》的道德失范主题和吴冬蕾从建筑景观来写伊夫林·沃的怀旧情结等。
在硕士论文研究方面,赵霞2006年《伊夫林·沃〈一把尘土〉的反讽艺术》、何松倍2009年的《论〈邪恶的躯体〉中的反讽》、王亚文2011年《伊夫林·沃〈一把尘土〉的象征解读》和孙梦玉2012年的《加强反讽效果的叙事策略:对伊夫林·沃〈亲者〉的研究》等也都是选定具体作品,从反讽艺术、象征和叙事策略等角度入手,通过对作品的详细分析,探讨伊夫林·沃的写作艺术。2015年杨尚益撰写的论伊夫林·沃《一把尘土》中的“逃离”主题以及2016年研究伊夫林·沃的相关硕士论文,主要有龙婷婷的《难以逃离的荒诞与绝望》、湘潭大学硕士生向祎玮《论〈荣誉之剑〉中盖伊的社会情怀》、伍结媛《〈衰落与瓦解〉中保罗自我意识的转变》以及翁重阳《〈邪恶的躯体〉中“妖艳的青年”的病态心理》等论文,有力地丰富和促进了中国的沃研究。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对伊夫林·沃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除了在高继海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改编的《伊夫林·沃小说艺术》(1997)已经出版发行外,尚无真正意义上研究伊夫林·沃的专著。伊夫林·沃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对其作品及写作艺术的简单介绍上,研究的宽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且作品的研究都集中于研究《旧地重游》《一把尘土》和《邪恶的躯体》等,而涉及其他的研究则占较小部分,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伊夫林·沃及其作品研究主要问题与展望
纵观十多年来伊夫林·沃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研究角度不全面深入。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作者作品介绍、叙事手法和写作技巧等方面,致使研究重心有所失衡。随着沃作品译介力度的加大,沃研究虽然范围在不断扩大,但成果依然分散,研究角度有待扩展。沃先后共发表长篇小说十余部,但国内研究只集中在《一把尘土》和《旧地重游》作品的分析探讨,而对其他重要作品,如《荣誉之剑》等小说的研究少之又少。
二是研究盲点依旧存在。国内对于沃的生平研究几乎是空白。研究沃相关的生活、婚姻、宗教等人生经历,十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特色。作为著名的讽刺小说家,沃作品值得全面研究,然而国内的研究现状还远远不能适应这一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资料,并整理沃相关的传记和书信,可以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创新视角。
三是研究体系不够完善。国内对于沃单部作品的单向度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缺乏系统性研究。国内还没有形成系统全面、视角丰富的完整阐释。占主导地位的沃研究作品大都出自院校硕士论文,研究不够深入,纵向研究较少,缺乏将作品置于作者整个创作经历中加以审视的整体性研究视野。
国内的沃研究整体上还不够系统全面,对于沃及其作品的研究工作仍有诸多方面可做。不少作品是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来,论文质量不高,有影响的国内文学研究评论家对沃及其作品关注度不够。因而批判性地吸收国内外沃研究成果,融合当代文学理论和作品批评为一体,从中国学者的视角来审视沃作品的丰富内涵,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高继海.伊夫林·沃小说艺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2]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