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忠(特级教师)
(作者单位: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
【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咱们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
师:数数:你们会从11数到20吗?
师:数出11根小棒并摆一摆,看谁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摆的是11?
方法一:拍照。方法二:黑板展示:|||||||||||。
师:哪种摆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
生:为了把这10根小棒紧紧地合在一起,可以用皮筋把这10根小棒捆在一起。
(教师示范,学生学着捆)
师:谁来说说这捆小棒里藏着的秘密?
生:1捆里有10个一,还可以说“1捆就是一个十”。
师:谁还会说说11里藏着的秘密?
生:11里有 1个十和 1个一,还可以说“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既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19的组成。
师:要摆比十大的数,可以先摆1捆,再摆几根,这样容易让别人看出摆的是几。
师: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19这个数。
生:动手摆出1捆又9根。
师:谁来说一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
2.认识 20。
师:19再添1根小棒是多少根?
师:20根小棒用哪个数表示?(20)
师:观察自己摆的小棒你发现了什么?(20里面有2个十)
师:这是1个十,还有1个十在哪里?要求学生把剩下的小棒捆起来。
师:2个十合起来是20。
3.认识 12、13、14、15、16、17、18各数。
师:在11~20这数字大家庭里 , 还 有 12、13、14、15、16、17、18,请你从这些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指名汇报)
师:你能说出你摆了几个十和几个一,让大家猜猜你摆的是几吗?
【意图: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认识了11~19的数,体验了12~19的数的组成,它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激活了课堂教学。】
4.认识数序。
师:大家真能干,通过自己动脑知道了11~20各数的组成,老师课前按照你们的座位号码发给你们的数字卡片,卡片上的数字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请你们带上卡片到讲台前。
师:看着他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无序)怎么办?
(引导11号同学站在最左边,请台上同学自行调整,有困难的大家可以上来帮忙)
师:这下有序了,有序让人看着舒服。看着这排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由11排到20。
师:现在让他们有序地回到座位上 ,可以怎么走?
生:可从11先走,最后是20。
生:也可以从右边20先走,最后是11。
5.观察直尺,感知数序、大小。
师: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现在,老师有一把直尺,缺了几个数,你能填出空缺的数吗?
【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一数、摆一摆、看一看的活动以及游戏活动等,认识了11~20的数,并能比较11~20的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1.看图提问题。
2.数鞋子。
练习十七的第3题。
3.数香蕉。
练习十七的第4题。
4.连连看。
练习十七第5题:大家今天学得这么认真,有一只小动物也想和大家做做游戏,请翻开课本第76页,请看第5题,猜猜它会是谁呢?
【意图:练习分了两个层次,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数数、读数以及数序的理解和记忆,在延伸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巩固数的组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思考】
核心问题应指向数学本质、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落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找准了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教学就有了“抓手”,学生的学习就有了“靶心”。为此,提炼“核心问题”,并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值得我们教师不断思考与探究。
教师备课时应深入地钻研教材。只有把教材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摸清读透,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并从教材的知识层面、学生的现实层面及教学的流程出发,罗列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节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了1~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对读数、数数等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为以后认识数位,理解位值制的意义等知识奠定基础,在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能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地数数、读数、懂得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以及掌握20以内各数的顺序,还能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我们依据教材内容与目标,可罗列出以下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1捆。(2)怎么得到10个一等于1个十呢?(3)怎样摆,可以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4)会读 11~20的数吗?(5)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6)11~20各数的顺序、大小怎样?
将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找到并罗列出来了,教师就必须用心去分析这些问题,理清这些问题的先后关系、内在联系及作用。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问题进一步进行梳理,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分出主要问题与次要问题。一般来说,针对主要问题往往可提炼成核心问题,而核心问题就应直击数学的本质,具有启发性、探究性与开放性,引领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在知识的形成过程比较关键且权重最大。因此,我们要关注每个问题是否具有这些特性,从中进行整合与提炼,并确定核心问题。
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一节课时,我们依据教材的知识点对罗列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前4个问题是基础性与辅助性的问题,目的是为认识第5个问题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可见,最后两个问题最关键、权重最大。而其余的问题都是为了完成这两个问题服务的,是辅助铺垫的问题。
围绕着“核心问题”进行教学,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适当设置、有序推进其他辅助问题,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围绕着“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与“11~20各数的顺序、大小怎样?”这两个“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借助辅助问题“哪种摆法最容易看出是11?”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当他们将“10个捆在一起”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计数单位“十”的建构,即10个一就是1个十,同时对11的组成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摆出12~20的数,通过学生边摆边说,就能悄无声息地解决第一个核心问题:11~20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在探究第二个核心问题11~20各数的顺序、大小怎样时,教师精心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座号是11~20的学生拿着自己的座号卡片上台,排成一列。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的顺序,认识了数的大小,从而巧妙地解决了第二个核心问题。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抓准核心问题组织课堂教学,就能抓住课堂教学重点与主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