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让教学点拨走向智慧

2018-01-25 23:25黄敬统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蕴涵教者内涵

面对学生的困惑,教者须通过适时适度点拨,让他们从混沌走向清晰,从模糊走向明朗。相助不是越俎代庖的包办代替,不是简单从事的直接奉送,而是通过有的放矢的“启发”,为学生指点“曲径通幽”之路,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拨云见日“的境地。

一、点面拓展:让空间开阔起来

思考问题的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多层面,解决问题的多方法,这是引导理解内容、感悟情感、品味语言的重要手段。由于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思考问题多呈现点线状态,思路难以拓展,空间难以开阔,问题与目标间多呈现出点的沟通,线的联系。这种直线型的答问模式很难使他们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因此,一旦问题卡壳,可围绕问题,指向目标,巧妙拓展,给学生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并促使其有机联系,使问题与目标之间构成点向面的拓展和面向点的聚焦。这样,空间开阔了,背景丰厚了,问题解决就能进入理想状态。如:“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阅读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父亲为什么不说把花留在院子里,而说是留在岛上呢?”教者马上追问:“是啊,院子不就在岛上吗?‘在院里’和‘在岛上’是不是一回事呢?”学生都说不是一回事,接着教者这样点拨:“看来,高尔基这样说,有非常深刻的内涵。比较‘院子’和“岛上”,也许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果然,教者的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他们的精彩发言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在岛上’表明,儿子栽的花不仅给岛上的人带来了快乐,而且给岛上的一切动物带来了快乐,像鸟儿啊,松鼠啊,蜜蜂啊,蝴蝶啊等等。”

“课文有这样一句:‘要是你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联系这句话可以看出,高尔基是在夸奖自己的儿子,他在看望爸爸的时候,在岛上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东西,希望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事事、处处都能给别人留下美好的东西。”

如此点拨,学生就在空间拓展中,感受了句子丰富的形象内涵、真切的情感内涵以及深刻的意义内涵,感受了高尔基对儿子的由衷赞叹和殷殷期望。

二、有效模糊:让理解灵活起来

汉语言蕴涵的丰富性、不定性和灵活性,决定了阅读教学中对相关语言阅读感悟的模糊性。对语言的模糊感悟,不是理解的模棱两可和似是而非,而是理解的丰富多彩和灵活开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捕捉蕴涵丰富的语言进行发散,其重要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语言蕴涵,以使学生具体、形象、深刻地感悟语言。学生生活经历有别,语言积累不同,阅读能力也有差异,因而对语言蕴涵的感受也一定各不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此,对有关语言的理解可以模糊处理,只要学生理解有一定合理性就行,而没有必要去弄个水落石出。况且,相当多的语言蕴涵是没有可能去清晰的。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可谓点睛之笔,阅读中有学生提出:“作者最喜欢的是小儿溪头卧剥莲蓬的情态,其它还喜欢什么呢?”教者马上引导:“老师也说不清楚,请大家认真读读全文,想象词所描述的画面,进而思考:你觉得作者还喜欢些什么?”很快,学生就纷纷谈了看法:

“作者看到了低低的茅屋,弯弯的小溪,青青的小草,面对如此优雅宁静、朴素安适的乡村田园,他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心里肯定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多么美妙的乡村田园风光,看了真叫人心旷神怡!’”

“小溪弯弯,溪水清清;小草青青,随风摇摆;山青水秀,山水相依……看到这样的风景,词人怎样不感到欣喜呢!”

“在茅屋前,老奶奶、老爷爷相依在一起,窃窃私语,那亲热的模样,词人看了肯定会禁不住喜上眉梢:“好幸福的老两口啊!”

“老两口在门前开心地交谈,大儿在离家不远的豆田里除草,中儿在门前编织鸡笼,看到两个儿子如此懂事勤快,两个老人如此幸福,作者心中肯定高兴!”

“那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给人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因此作者自然非常高兴!”

学生表述后,教者相机追问:“到底是什么让词人欣喜、让词人高兴呢?可能只有辛弃疾自己才能知道了!”这下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一个“最喜”,鲜明地凸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除了‘最喜’,还‘喜’什么呢?”教者借助学生的困惑,巧妙点拨,让学生以词为依据,想象画面,走进情境;设身处地,揣摩情感,从而具体而又真切、清晰而又模糊地展现了“最喜”之中与“最喜”之外的丰富内涵,感受了词语的情感内涵和语言魅力。

三、启发想象:让形象鲜活起来

引导理解和挖掘语言蕴含,以借助联想和想象,以创造形象,进行表达,这是促进学生深切地感悟语言情境、语言情感的重要方法。教材中的不少课文远离学生生活,语言文字难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还原成相关的形象,而缺乏了形象支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就会因为抽象而呆板、因抽象而肤浅。为此,可抓住语言形象的聚焦点巧妙设问,精心点拨,引导创造形象。如:“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开国大典》)为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场面,课前教者引导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阅读上述句子时,这样引导:“你觉得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通过想象,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有的说:“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欢呼新中国的诞生,欢庆人民的解放。”有的说:“这声音传到农村,田间地头,村前村后,到处锣鼓喧天,人们都拥出家门,欢呼着,高喊着,一个个激动万分,不少人高兴得热泪盈眶。”……

可见,善于捕捉语言形象的聚焦点,多向拓展,学生透视的语言形象就一定是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学生感受的语言情感也一定是自然真切、具体实在的。

四、有效提示:让思路畅通起来

小学生阅读中出现困惑,重要原因还在于学生与教材间的断层及学生与教师间的异步,使得他们思维中断,难以延续。为此,一旦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或理解力不从心,则可巧妙铺垫,帮助接通思路:或通过必要的背景介绍,以缩小学生与教材的时空差异;或通过有关的人物简介,以沟通学生与人物的情感渠道。如:阅读《月光曲》兄妹俩的对话,学生虽能体悟到兄妹之情,但朗读表达多情不由衷。教者便巧妙沟联,情真意切地作了如下讲述:

那天,校长向我推荐两篇论文,他告诉我,文章是两位青年教师写的,嘱咐我细细看看,并认真地说:“要是这两名教师能到我校工作该有多好!”此刻,我脸不禁一热,自己工作快十年了,可……我忙说:“校长,都怪我们不争气。”校长一听,又是摇头,又是摆手:“不,不,我是说着玩的。”望着校长,我心头一阵激动,不知说什么好。校长的话像重锤一下敲在我心上。从他的话中,我听出了他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希望,感受到了他对我的理解和宽容。你们生活中可能也有类似的事吧。

教者真情的描述,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生活的积累,丰富的生活一下化作了学生精彩的回忆,一学生这样叙述:

那次,同桌买了羽绒衫,可我老是穿那件棉袄。那天一到家,我便对妈妈说:“妈,给我买件羽绒衫吧,看人家……”“是啊,是该买。”停了一会她说;“可是,一件像样的羽绒衫得500多块呢!”望着妈妈焦急的样子,再看着她满手的老茧,我不禁后悔起来,忙说:“妈妈,我说着玩的,我这棉袄不一样防寒吗。”妈妈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我抬头看时,她眼圈红了。(说到这儿,该生声音低了下来,显出难过的样子。)

在此基础上引导朗读,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茂,情真意切。可见,教者的点拨,沟通了人物与人物的心灵、文本与生活的渠道,使生活成了语言解读的同化点和情感感悟的催化剂。在人与人的联系、情与情的融合中,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

猜你喜欢
蕴涵教者内涵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我的超级老爸
BCK-代数的广义 (∈,∈∨q)-模糊蕴涵理想*
内涵漫画
勾股定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