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转新闻看微博的自澄清功能

2018-01-25 23:02管西艳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受众

管西艳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反转新闻’是那些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题或全貌不符,甚至与实际截然相反的新闻现象。”①2015年到2016年是“反转新闻”发生的高峰期,以2015年2月26日大学生孟瑞鹏救落水儿童身亡事件为起点,事件经过两次反转终于查明真相。到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事件达到反转新闻的高潮阶段,再到2016年3月15日北大才女回乡送快递事件,反转新闻继续发酵,并且势头难以遏制。具体分析反转新闻的整个过程,其反转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一、自媒体的兴起

自媒体的兴起代表着用户生产信息的时代已经来临,标志着受众由之前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的去寻找甚至是制造信息。而这一点恰恰给反转新闻提供了平台,让它有了可以发展的阵地,细数一下今年几次大的反转新闻的事件无不是在新媒体中产生,在新媒体中发酵,最后在新媒体中被扭转。现在人们可以毫不费力的从手机、电脑中获取新闻报道和各种信息,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自由性,任何人都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其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优势,但是也正是这一新媒体独有的优势,也是导致其虚假信息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二、把关力度不严

我国没有专门的新闻法,但是在宪法和刑法中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是为传统媒体制定的,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有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加开放更加具有包容性,传统媒体的稿件必须经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把关,才能最终进入公众的视线内,在新媒体上人们没有把关人,不实的言论可以肆无忌惮的在网上传播扩散。其次对不实言论的惩罚力度不够,国家对在网上散布重大谣言者才会实行惩罚措施,满天飞的谣言和巨大的群体压力使人们很容易随波逐流。

三、媒介素养低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是传统媒体媒介素养的延伸,它是人们面对新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思辨和反应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②比如说微博平台的入门门槛低,对用户的文化程度要求低,用户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其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也各不相同。在微博平台经常会出现非理性爱国和人肉搜索等现象,在反转新闻中人肉搜索可以被当做是揭露真相的一种途径,但是,这种行为却是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一种侵犯,例如罗一笑事件,由刚开始网友一边倒支持同情罗尔,到网友人肉到罗尔家的房产从而把罗尔一家推上风口浪尖,在此过程中人们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行使自己的权利自由的范围。

从反转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体的自净化功能目前未完全成熟,其功能确实很微弱,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力量还在萌芽期,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也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微博的自澄清的力量不可忽视,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能够优化其功能的方法。我们应该从信息发布者、发布途径和受众三方面进行引导改进,以减少反转新闻的发生以及虚假信息的大范围传播。

(一)完善辟谣机制

在用户生产信息的时代,信息的质量无法保障,反转新闻绝大部分是由于信息生产者对信息的片面化传播,例如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开始传播者只将事件中可以引起受众广泛关注的一部分也就是暴力事件截取出来,而不是将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完整地呈现在公众面前,这就会使受众对事件的判断出现偏差。微博本身做过对传播虚假新闻的管控,例如微博联合公安部门推出的全国辟谣平台,今日头条推出人工+算法的精准辟谣功能。人工+算法+用户举报方式是反转新闻澄清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新媒体上的言论必须经过专业人士的引导,因此,意见领袖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主流媒体、网络大V的作用也就至关重要。谣言止于信息的公开,政府部门在受众中的话语权是具有影响力的,在重大新闻发生之时应迅速做出应对措施,将最真实的信息公之于众,而不是一味的遮遮掩掩,信息的公开和滞后或者不完全就极有可能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近几年,政府工作也逐渐重视信息的公开,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官微与群众互动等措施是对言论引导迈出的第一步。

(三)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在网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做的还不够,这主要是因为媒介的变化发展较快,尚未形成完整的关于媒介素养的系统理论教育,即使是目前为止,初高中甚至大学学校也很少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题系列讲座,学生在网民群体中占据一个不小的比例,如果重视其媒介素养的教育,会对新媒体以后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即便是微博具有自净化功能,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其实,微博的自净化功能并不强大,它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例如,公众缺乏理性、依赖传统媒体等,新媒体的力量还在成长中,只有克服这些阻碍,新媒体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凸显出来。

注 释:

①刘峰.新闻反转剧背后的媒体课题[J].新闻与写作,2014(5).

②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5,41(5).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