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琪琪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青浦分校,上海 200433)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歌行体诗歌的经典之作,被收录为沪教版语文教材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很多人在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教学中,把“梦游”与李白“赐金放还”前后的现实遭遇相对应,更有人把李白解读成了“官迷”。如,康怀远(2004)认为李白是以“梦游”达成他在现实中未达成愿望,聊以慰藉;韩立春(2013)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讽喻宫廷生活的可怕,启人不必执迷名利。这些解读对我们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以此作为教学核心却不尽合理——看似热闹有新意,但难免稀释了作品的“经典味”。《梦游天姥吟留别》属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中学生学习这首经典最重要的还是读出其“经典味”。我们在其他古诗文的教学中也应着力把经典教出“经典味”,读出作品本身的个性、魅力和韵味,而不是简单地“知人论世”或“讲授知识”,更不是“经营噱头”或“聊八卦”。
学生容易理解《登金陵凤凰台》中有着建功立业之理想和赶超前人之精神的李白;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李白的高度和人格魅力。《梦游天姥吟留别》则较为集中地表现出了李白之热情奔放的生命力和傲岸不屈的人格魅力,而这正是李白之所以成为李白的最有魅力的一面。因此,可以帮助学生由这首诗进一步走近李白,体味其中体现的李白自由独立的人格和傲岸不屈的性格,品味其诗意之超拔瑰奇与诗体之灵活流畅及诗人之浪漫峻伟之契合,体会李白用歌行体创作此诗的艺术必然性——这是这首诗的“经典味”所在,也应是这首诗在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定为:1.分析梦游的内涵,深入体味其中表现出的李白之热情奔放的生命力和傲岸不屈的人格魅力。2.在朗诵中品味李白歌行体诗歌的语言,对此诗的豪放飘逸及其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奇伟瑰丽的意境进行体认,体会李白用歌行体创作本诗的艺术必然性。
从题目来看,这首诗写了李白“梦游天姥”的过程。以第一节中承上启下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为线索,我们可以理解其叙事逻辑,体会天姥山之高峻和李白对之的向往;分析其中夸张、衬托、拟人等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领略到越人口中令李白向往的天姥山之高达伟岸。那么李白所描绘的梦游天姥山又是什么样的呢?第二节描写梦境的“我欲因之梦吴越……日月照耀金银台”可以给我们答案。在理解这梦境的具体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我们把握其变而不乱、奇而有序的结构脉络,体会作者所描绘的不同阶段的梦景、梦境的特点及其情感变化,把握其中想象、夸张等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从题目我们还可以看出,李白是以“吟”的方式写出了这个梦,歌行体是李白最擅长且成就最高的诗体之一,李白也是把这一诗歌形式推向顶峰的大诗人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说是歌行体诗歌的经典之作。歌德说:“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李白的歌行体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他的个性和人格也在其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张扬和最为强烈的宣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契合。李白“吟”这个“梦”要表达什么呢?诗中的“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给了我们提示,我们可以重点分析“长嗟”“乐”“此”“何时还”“即”等词语的含义,及尾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含义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题目中的“别”字则提示我们,李白要告别的不仅是东鲁诸公,更是等级森严的现实社会,表明其要将“梦”做彻底的态度。这里李白所表达的是及时行乐、把握当下的积极洒脱的人生观,可见李白之浪漫峻伟、豪放飘逸的风格和超拔自主、傲岸不屈的人格魅力。我们要追问,这些在前文有哪些体现呢?重读全诗,“瀛洲”“天姥山”“月”“谢公”“天鸡”“熊”“龙”“仙之人”“虎”“鸾”等意象,无不展现着诗人要追求自由理想和独立人格的美好情操,这也体现了诗体之自由性与诗人之率性及诗意之飘逸的契合,这就是李白用歌行体创作此诗的艺术必然性了——李白用吟的方式写这个梦,就是以李白的方式写出了这个梦——这也是这首经典作品的魅力和韵味所在。
我们在经典之作的教学中,应以其本身的文本个性、魅力和韵味为重点,教出其“经典味”,而不是本末倒置地“讲知识”或“聊八卦”。习近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李白及其经典诗作正是构筑之的重要内容。品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经典味”,更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李白其诗其人其情其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促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韩立春.“梦游”旨在讽喻——《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再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3.9.
[2]康怀远.回归自我的愿望达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臆解[J].名作欣赏,2004.2.
[3]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4]薛天纬.《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辨误[J].文学评论,2013.2.
[5]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