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历史,另面看待袁世凯

2018-01-25 15:51:05河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8年2期
关键词:袁世凯历史教育

河南

在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I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有一道关于反映国民党进行持久抗战战略意图的试题:

例.(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该题答案为B。关于抗日战争史部分,高中教材中所讲的国共两党的抗日战争主要是中共积极进行的从始至终的持久抗战,关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除了初期积极抗战外,之后提及的就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没有提及蒋介石的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这道题颠覆了学生的一些认识和看法。受此题思路影响,笔者想起中国近代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袁世凯。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中学教材的观点是:出卖维新派的两面派、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刽子手、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窃国大盗”和梦想恢复帝制的“独夫民贼”。但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时,应该坚持从全面、正确的历史观,科学的进行评价。历史人物是人不是神,他们的认识和行动要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因此,从客观上讲,袁世凯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袁世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举措。

一、学习西方,编练新军,推动军事近代化

1895年12月8日,受奕䜣、荣禄等大臣联名奏请并被光绪帝批准后,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练兵,“相应请旨饬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假以事权,俾专责任”。他以德军为蓝本,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建军方案。在军事装备上,袁世凯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这支军队后来发展成北洋六镇(北洋新军),成为清末陆军主力。他还着手兴建各类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如建立“保定陆军学堂”等一大批军事院校。

二、废除科举,改革教育,促进教育近代化

袁世凯兴学重教,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废科举、兴办新式学校,并积极提倡留学教育。他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凡一国之盛衰强弱,视民德、民智、民力之进退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则必注重于公民教育。”袁世凯曾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获光绪皇帝批准后,于1901年成立山东大学堂。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兴办了学堂等,从而使直隶教育步入近代化的发展轨道。

三、强化司法,完善机制,推动法制近代化

袁世凯作为晚清重臣,对文官的等级、任用、考试、惩戒、保障、甄别、恤金、待遇均制定了专门的法律,大力提拔、举荐和重用新式法律人才,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管理制度。袁世凯依靠各地商会,充分听取工商业者的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规,完善了市场机制,对加强中国法制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

四、发展经济,壮大实业,推动经济近代化

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经济,整理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实现了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1912—1914年这3年间,全国共新开工厂4 000多家,民族资本得到长足的发展。袁世凯当政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如改革厘金制度和币制,并主张开埠通商,引进外资和侨资,这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破除旧制,初建新制,推动政治近代化

袁世凯在晚清时期高举“立宪”大旗。清廷“预备仿行宪政”“先行更定官制”,袁世凯是编纂官制大臣。1913年1月9日公布的《文官考试法》,为建立现代国家机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推行军民分治,削弱了地方军阀的权力,防止了国家分裂。他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试行普选制,开全国先河,其成效影响深远。

总之,袁世凯一生确实做过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进步的事情,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能臣。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将其放在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改革开放以后,史学界对袁世凯的评价不再是全盘否定,而是逐渐趋于多元化。许多知名人士和历史学家通过对袁世凯的了解和研究,进行了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其共同观点是:袁世凯本质上是擅长权术的旧派人物,但同时也是爱国者和民族主义者,他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过程中都产生过积极作用,更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做出过贡献,而他最大的败笔在于称帝和接受“二十一条”。史学家袁伟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无论如何,出于对历史的客观对待和尊重,人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对待袁世凯,还原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猜你喜欢
袁世凯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张培爵之死:袁世凯一手制造的血案
公民与法治(2022年7期)2022-07-22 07:12:26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袁世凯:从来也没有跷过二郎腿
北广人物(2016年12期)2016-04-15 07:02:10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