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继承发扬的优秀品质。纵观2015—2017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与频点,其试题大都侧重于考查古代儒家思想家孔子、董仲舒、黄宗羲,王阳明等人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实生活的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在当前社会转型及民族复兴中的作用等。特别是通过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或者现实社会生活突出现象或将其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查。所以在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时,本专题应该按照儒家发展演变历程这条主线,对儒家思想进行系统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复习中要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注重培养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要注意深挖经典考点,这些都是新课标全国卷备考的有效方法。下面以2015—2017年全国卷高考试题为例,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总结2018年高考复习备战策略和方向。
“双基”就是指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基本能力。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等,既有规律性认识,也有具体史实。“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历史基本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近两年高考试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学科基础知识,注重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基本技能的灵活、综合运用,突出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而获取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主要是通过理解教材来实现的。高三历史教学要重新回归教材,提升教材知识的深度认知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
因此,要求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引导学生掌握本专题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复习时尤其注意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注意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高考典例一】(2015·全国卷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
【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高考典例二】(2016·全国卷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考点】汉代时期的儒学。
【解析】题干是问当时“为什么《尚书》等五部书成为儒学经典,而《论语》没有成为经典”,立足于考查儒家思想的起源和特点。“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由孔子辑订五经之说,但五经之内容早于孔子而存在,所以五经不是“为阐发儒学思想而作”,排除A项;汉代“崇儒学尊五经”(题干材料),显然不是背离儒学,排除B项;秦始皇焚书后,儒学传统并未断绝,D项可排除;本题的“却”字带有迷惑性,实际上《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在孔子去世之后所作,故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儒家思想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继承并发扬的优秀品质。从儒家思想角度考查历史学科价值,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的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近年来高考尤其重视儒家立德树人的学科价值,体现了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人才的目的。
【高考典例三】(2017·全国卷Ⅱ·47)
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6分)
【考点】汉代时期的儒学。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颜回尊敬老师”等信息归纳得出答案。
第(2)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尊师崇道”以及儒学在历史上的影响来回答。
【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近几年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一个热点,不仅仅是局限于学术界的一些热点话题,例如“今古文之争”“儒学与现代化”等,更是直接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热点问题,从中小学儿童的读书诵经热潮、社会舆论的传统文化热到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的热切等,这些都充分说明儒学已不仅是一个思想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中国全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此外,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更需要深入研究儒学,从儒学这个中华传统文明的象征中汲取精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子到孙中山,教师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因此在2018年高考复习中,教师更应从各个视角联系时政或社会热点,辅以儒家相关知识,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应对高考命题。
【高考典例四】(2017·全国卷Ⅰ·47)
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
【考点】儒家的主张、儒家传统美德和现实意义。
【解析】季札,中华文明史上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与孔子齐名的圣人,同时也是孔子最仰慕的圣人,两人被合称为“南季北孔”。第(1)问考查“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从材料中可知,季札熟悉礼乐文明,博学而有政治智慧,挂剑赠徐国国君,信守承诺;季札让位坚守礼制(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维护秩序,完全符合儒家以礼治国的评价标准和道德准则,所以受到推崇。第(2)问考查“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材料中提到季札出使“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说明季札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促进落后的江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答案】(1)季札熟知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礼乐文化以及各国政治现状;季札具备儒者所谓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品德;季札维护传统宗法制。
(2)季札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出使有利于华夏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加强江南与中原诸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交流;有利于江南的发展。
【高考典例五】(2015·全国卷Ⅰ·40)(节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略。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儒学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孔子。
【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关于不同点的内容,分别归纳孔孟的儒学思想和汉代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孔孟思想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以民为本,以道德教化民众;汉代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小问关于发展的内容,宋明理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更加重视《论语》《孟子》;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更加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第(3)问“如何对待孔子与儒学”,既考查学生的史法掌握能力,也涉及了现实热点“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学以致用。
【答案】(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2)略。
(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
历史的发展是纵横线索的交织品,也是中西联系的整体,它不可能孤立而存在。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东亚文明圈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也影响甚远。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赞颂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中国人生活在一种最完善、最实用的道德之下,在世界的这部分地区,任何人都不具有这种道德。”对儒家思想谈论和赞颂最多的当属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伏尔泰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大力推崇和美化。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近年来,许多国家积极支持孔子学院的建设。截至2017年,已有数百所孔子学院分布在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
因此,在高三备考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历史知识的中外关联,在复习儒家发展历程,应当尽可能多地联系到与之相同时期的西方知识,尝试以儒家某个代表人物、某个知识点、某个发展阶段甚至整体为“中心”,把它与西方进行对比并分析异同,从而达到沁入胸中,以小驭大,囊括整个历史的境界。
【高考典例六】(2015·全国卷Ⅱ·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张(法制观念);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法制观念)。
【解析】(1)第(1)问,从材料一中“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出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出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从“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可知,苏格拉底的观念是法制关乎城邦存亡,从“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可概括出苏格拉底的观点是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第(2)问中,社会背景的内容可结合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和苏格拉底生活的古希腊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史实,分别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形成的背景;历史价值的内容可就二者法制观念对当时和后世的共同作用进行总结。
【答案】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