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笑 寒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0)
《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1893~1950),艺名阿炳,是生活在旧社会底层的民间艺人,他的大部分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江南民间音乐,体现了处于阶级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和反抗精神。其代表作《二泉映月》,旋律深情婉转,创作手法独特,具有深远的意境并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是一首世界名曲。《二泉映月》原来是一首无标题的作品,曲名是后来加上的。因此乐曲不只是简单描写天下第二泉的优美景色,更是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阶级压迫的愤懑之情,表现出阿炳顽强不屈的个性,和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歌曲《二泉映月》是一首由华彦钧作曲,王健填词的艺术歌曲。
“自唐宋以来,二胡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发展到今天,它已成为世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二胡的音色圆润浑厚、音区适中,近似于人声。二胡的演奏技法,分为弓法技巧和指法技巧。弓法技巧是指二胡演奏中右手所控制的运弓技巧。乐曲中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等变化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弓法技巧表现出来。弓法技巧包括长弓、分弓、连弓、换弦、颤弓等。指法技巧是指二胡演奏中左手所控制的按弦技巧,用来控制音高和制造各种音响效果。
浪弓,即在演奏长音时用弓子瞬间的力度变化奏出音乐内在的律动感。二胡曲《二泉映月》前面两小节的引子部分就采用了浪弓的演奏技法。第一小节弱起,并且在一弓之内演奏出五个音符,随着音高的下行,语调也呈现下滑的状态,像是主人公对悲惨生活遭遇的叹息。因此在歌曲《二泉映月》引子部分“听琴声悠悠”的演唱中,演唱者应该以意领气,用气推动声音的下行,并且在第一小节做一个连贯渐弱的处理。对比第一小节“听琴声悠”的弱起,第二小节“悠”字的音量有所增大,似主人公叹息之后对命运的控诉。
运用错弓的弓法技法引起节拍重音的移位,是阿炳二胡曲中的常用手法。阿炳自幼对江南民间耳濡目染,所做二胡曲的节拍重音常常会移位,接近于江南民间锣鼓乐的音乐律动。具体手法就是打破自然的弓序,用连弓与分弓的有机结合造成节拍重音的移位。在设计弓法时,把重音用拉弓来演奏,用拉弓和推弓力度上的变化体现乐曲的律动。仔细分析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谱面,可以看到作者使用了大量的连音记号,使旋律在连音与断音错落有致的演奏下更加洋洋盈耳与铿锵有力。
二胡演奏的至高境界不是单纯的追求演奏技术的完美,而是在更深的艺术土壤里扎根,获得良好的艺术底蕴。[2]歌曲《二泉映月》的词作者注意到了阿炳音乐的旋律特点,在填词创作时就很好的兼顾了歌词的音乐性与文学性。演唱者在连音的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虽然音高有所变化,但是气息还是要拖着声音让旋律非常连贯,决不能断开。而在断音的演唱时也要注意一句之内的声断气不断。
颤弓是利用弓子快速地反复推拉运动,从而发出密集颤动的声音,起到推动情绪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在二胡曲《二泉映月》的22和23小节中出现了连续六拍的颤弓,将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歌曲《二泉映月》的这六拍颤音是用感叹词“嗯”来进行演唱的。演唱时小腹要微微地紧张,以支撑住气息,并且随着情绪的推进,做出声音的渐强。琴声绕丛林,琴心在颤抖如若紧张度控制不当,震动不均匀或频率过慢,都会使效果大打折扣。
我国各地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江南二胡音乐中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相当普遍。在阿炳的二胡曲中,还有一种独特的滑音叫做定把滑音,就是把位不移动,依靠手指的伸展动作来完成音高的变化,这与阿炳经常站立演奏,换把不便有关。由于把位不动,一指即食指向上伸展奏出的音通常会比自然音略高,但这正好符合辅助音向骨干音倾向的原则,使旋律悦耳动听并且刚健有力。下滑音表示音高由高向低滑,上滑音表示音高由低向高滑。演奏时,配合左手的滑音,右手的运弓要坚定有力,以求演奏出铿锵饱满的音响效果。
二胡曲《二泉映月》通篇大量的使用这种演奏技法,主要是Ⅲ级到Ⅴ级的上滑音,Ⅴ级到Ⅲ级的下滑音,Ⅵ级到Ⅰ级的上滑音和Ⅰ级到Ⅵ级的下滑音。
在歌曲《二泉映月》上下小三度滑音的演唱处理时,要做到情绪饱满,注意呼吸肌群的深气息对抗,声音要干脆并且坚定有力。还要注意辅助音要唱的比自然音略高,才能使旋律朗朗上口并表达出阿炳顽强不屈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对二胡音乐作品本质的深刻性认知是实现二胡作品演奏审美认识的第一步[3]。作为民族声乐演唱者应该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不断借鉴本民族其他姊妹艺术的精华,在借鉴中汲取经验,促进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