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教学没有定法,高三一轮复习也没有固定模式,高三复习教学的探索需要不断深入。高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是对教材的挖掘、改造和超越,是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和合理设计。这样的教学不是对碎片化知识的重复识记,而是在宏观视野下对历史发展的逻辑和体系化知识的构建过程,也是在此基础上对微观知识的精准理解。现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为例,思考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策略本身、课程内部章节之间、课程之外模块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放在高中历史中系统考查,多角度思考,力求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的复习教学思路和模式。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自然成为今后高三一轮复习的指导,据此,必须把握好专题的重要性。必修二“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是一部重点突出、自成体系的简明世界经济史。专题五首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生产方式,预示了欧洲封建社会的终结、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其次,此专题四个章节以严密的逻辑关系阐述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发展历程。这一专题与必修一和必修三相关内容紧密联系,是理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代议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了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一把钥匙。专题内容亦十分重要,是观察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变化的窗口,也是理解近现代世界格局变化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关键。
运用多元史观看问题,是理解专题内涵的有效途径。
此专题内容体现了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从局部孕育、异军突起到走向世界,显示出了工业文明的强大力量。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近代工业化的先驱,因此成为近代世界的主导者和主宰者。欧美列强通过产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现代社会主义运动实际上是工业落后的国家采取的从非资本主义方式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一种新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实际上是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
此专题所反映的近现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发展演变中,全球化趋势正是这一全球史观的突出反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建立充分体现了矛盾运动的规律,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的观点。
一轮复习必须拓宽视野,多角度融会贯通知识,盘活专题内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决定着文化传统的特征和走向。教师应从本质上把握社会经济与政治、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以便客观、全面、准确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开放性,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立的必然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是以多样手段实现市场不断拓展、资本不断积聚、技术不断突破、原料不断占有的。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提升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引发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或完善资本主义制度,不断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思想意识影响社会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史就是其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不断让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并成熟,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所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多角度理解专题内容,就能很好反映资本主义发展全貌,也必然能有效把握专题内容。
“新航路”是相对于传统的联系东西方贸易的旧航路而言的,通常指的是15、16世纪欧洲人开辟的不通过地中海的、通往世界各地的航路。“地理大发现”指的是西方史学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新航路的开辟只是地理大发现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地理大发现不是一个短暂的事件,而是一个持续了近三百年的历史运动。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都是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商业革命”具体表现为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流通种类增多、商业经营方式改变、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价格革命”的具体表现是美洲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工人所得工资的实际价值大大降低,封建地主和贵族在物价飞涨中收入减少,且原有的财富也贬值,导致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迅速衰落。资产阶级从中获得利益,力量壮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提高,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二者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途径,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资产阶级用圈地运动、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武力征服等暴力手段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进行资本积累的过程,最大特点是暴力性。“资本积累”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所有者把从劳动者那里赚来的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表现了资本家剥削的隐蔽性。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发明飞梭或者瓦特改良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机器制造的机械化生产普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其完成的标志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三者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思想,都在不同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重商主义产生于工场手工业时期,核心内容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增加金银储备;自由主义产生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核心内容是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府行为;凯恩斯主义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核心内容是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发挥政府的经济调控功能。
三者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它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又有差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经济领域,它不仅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还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偏重于政治领域,指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总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范围最广,它不仅包括经济上的世界市场、政治上的世界殖民体系,还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1900年前后,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才最终形成。
2018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实施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要求高三复习教学中必须明确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目标。首先教师必须明确14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间范围,必须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区域空间,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引用新材料,构建新情境,培养学生史料研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在专题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形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历程中的价值贡献、资产阶级的开拓进取精神等认识,并形成有利于落后地区和国家创新发展的启示。专题教学过程必须渗透唯物史观,历史地、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构建。
知识的体系化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习的成果之一。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这一核心问题,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三个维度展开。即根据本专题提供的内容,深入思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何构建、如何构建、有怎样的影响。具体而言,必须明确微观问题。即为什么能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形成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世界市场形成采取的手段和途径是什么?为争夺世界市场的控制权出现了哪些冲突和战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地区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这一历史过程中能揭示出哪些基本规律?另外,梳理出资本主义市场从地区性发展到世界性的时间与空间关系,学会从文明演进的角度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从生产力角度和道德角度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考是指导复习的风向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就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此专题复习需要有以史鉴今的意识,发挥学科的时代功能。通过学习专题五可以明白,资本主义市场走向世界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其落后地区的掠夺的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资产阶级对财富的无限占有在今天依然有所体现。自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其科技与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掠夺,而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掉入“国际分工陷阱”的困境,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依然由发达国家获得,美国对中东国家的控制及爆发的局部战争,其本质都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共识。对市场的共同开发、共同利用、共同维护是全世界国家的共同责任。所以,学好本专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