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深化立意和思辨的有效抓手

2018-01-25 11:18浙江何顺勇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8年2期
关键词:论题论点典型

浙江 何顺勇

批判性思维中的“黄金三问”,即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相关的表述是真的吗?这样的表述是准确的吗?多角度不断发问,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让思辨者剔除繁复表象后的无关枝节,深入探究事理本真或人文价值的核心内涵,从而达到深化立意和思辨的目的。因此,追问是深化立意和思辨的有效抓手。

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追问的方法和立意的技巧,以供大家参考。

一、追问的方法

1.概念界定法

即追问概念的内涵或同一词语概念内涵是否一致。典型发问:它(或它们)的内涵具体是什么?表述的同一词语概念一致吗?

2.探究本质法

即追问现象或事件背后的本质。典型发问:这一现象(或事件)本质性的问题是什么?

3.由果溯因法

即对现象或事件进行因果追问。典型发问:造成(或导致)这一现象(或事件)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或后果)是什么?

4.关系剖析法

即追问概念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典型发问:请阐述它们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5.对比比照法

即与其他人、事或概念相比,追问它们各自的特点(或特征)。典型发问:相互比较后,它们各自的特点(或特征)是什么?

6.假设类推法

即从假设的角度来追问如果事件发生(或漫延)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或后果)。典型发问:它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或后果)?

7.思考作用法

即从作用的角度来追问。典型发问:它有什么作用?或它的作用是什么?

8.联系古今法

即从古今联系的角度来追问。典型发问:在古代,有什么样的先例?如今,存在怎样的问题(或现象)?

9.关涉联系法

即从关涉的人、事、内容的角度来提问。典型发问:它关联到哪些人(或事与内容)?

10.解决问题法

即从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的角度来提问。典型发问: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方法(或措施)?

二、立意的技巧

1.步步追问,筛选问答

结合具体的作文材料,筛选并运用上述典型的发问,从不同的角度对思辨对象进行提问,不断地发问反问,自问自答,肯定否定,否定肯定,反驳答疑。再筛选出与中心论题紧密相关的问答,以及不相关的或效度不高的问答。问答周详严密,有助于接近事理本真,思考结论更合乎逻辑,客观合理。

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几年,随着手机、kindle电子阅读器以及其他各种电子阅读器的兴起,纸质书的出版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有人说,纸质书终将消亡,这是阅读媒介的革命和进步,就像过去纸张替代竹简一样;也有人说,纸质书不会消亡,不仅因为纸质书有独特的便利性和可靠性,而且因为纸质书能与阅读者建立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连续发问】

①什么是电子阅读?

答:是一种以电子媒介为阅读载体的阅读方式。

②什么是纸质阅读?

答:是一种以纸质书本为阅读载体的阅读方式。

③纸质阅读真的受到电子阅读的挑战了吗?

答:电子阅读兴起,从表面上看,纸质阅读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虽阅读多元化,但主体趋势还是以纸质阅读为主。

④纸质书真的会消亡吗?

答:不会。纸质书有它的历史渊源,也有它的现实需要,所以它是不会消亡的。

⑤假如纸质书消亡,真的就是阅读媒介的革命和进步吗?

答:科技发展,带来阅读方式变革、电子阅读兴起。这应该是一种革命和进步,但不能以此来否定纸质阅读,两者各有千秋,各有存在的必要性。

⑥纸张代替竹简,有哪些进步?

答:竹简笨重,体积大,携带不方便,刻字费力。纸质书本体积小,轻便,便于携带,书写和印刷都比较方便,便于知识传播。

⑦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相比,有哪些独特的特点?

答:纸质书便宜,有墨香古韵,不会闪烁刺眼,阅读也方便,但会受潮发黄;电子阅读时髦,方便携带,但屏幕刺眼,影响视力,同时会受电子阅读器自身状况的制约。

⑧纸质书能与阅读者建立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吗?电子书能吗?

答:纸质书内容厚重,更适宜于深度阅读,长时间阅读,更能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和人生感悟的体验。电子书则便于浅层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消遣,虽也有内容厚重的电子书,但受电子阅读器的缺点限制,阅读量不大,与阅读者建立起独特的阅读体验较困难。

⑨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有哪些异同之处?

答:相同之处,两者都是一种阅读方式。区别在于载体不同,同时纸质阅读深浅皆宜,限制性因素相对少,而电子阅读更方便于浅层阅读,限制性因素更多一些。

上面①②属于“黄金三问”第一问;③④⑤属于第二问;⑥⑦⑧⑨属于第三问。其中,⑥属于无效问答,与中心论题关联不大,可删除;②问答太浅,效度不高 ;其余均是有效问答。

2.找出隐性意义,按逻辑整合重组

自问自答,虽然不呈现于纸面,但思辨的过程和内容是具体的,同时内容和过程也是混乱的,不成体系的,甚至是杂乱无章的。立意时,必须找出与中心论题、核心关键词相联系的隐性意义,删除无关的、次要的信息,筛选出核心的关键信息,按逻辑关联整合重组,思考中心论点和梯次小论点。

如按④⑤的问答,可以归纳出中心论点:纸质书不会消亡;从①②③中可以归纳出小论点:阅读虽然多元化了,但主流还是纸质阅读;按⑦⑧可归纳出小论点:纸质阅读更适宜深层阅读,更能与读者建立情感联系和人生感悟的体验;⑦⑧⑨从对比的角度也可归纳出小论点:电子阅读虽然时髦,但受自身载体所限,更适宜于浅层阅读,等等。

发问的周密与否,探究本质深入与否,回答的严密与否,重组概括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文章立意的高下。备考时,必须反复训练,认真落实。

3.按事理逻辑,构建写作框架

整合重组后的小论点,是没有逻辑顺序的,有的可能还没扣住材料的中心论题与核心关键词,需要再做适当的调整与修改。小论点要从与中心论点的逻辑联系上去思考,嵌入论题或核心关键词,要扮靓小论点,然后再按事理逻辑排列,使之成为中心论点下的分论点,构建起写作框架。

分论点要扣住中心论点或论题,不东拉西扯;分得开,一般要有三四个分论点;排得顺,按逻辑顺序排列,不凌乱;挖得深,能揭示事理本真或人文价值的核心。

以上面的材料为例,可提炼出的中心论点及分论点,如下所示:

中心论点:纸媒不朽

分论点:

①纸质书传统厚重,墨香古韵,有一种历史特有的韵味。(从历史角度整合)

②纸质书使人沉淀、平静,能与读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有其独特的魅力。(从本质角度整合)

③电子书和纸质书各有千秋,各有存在的合理性,优缺互补,和谐共生。(从辩证角度整合)

【佳作示范】

纸质书永不消亡

三(15)班 俞灵芝

①有人认为,纸质书终将会随着电子阅读的蓬勃发展而消亡;而我却说,纸质书永不消亡。纸质书是心灵的陪伴与慰藉,拉近了与读者心灵上的距离,能进行情感上的深入沟通与交流。

②纸质书使人沉淀,平静自我,与读者进行深度的心灵沟通。如今,生活的节奏加快,快餐式的电子阅读深受欢迎。人们利用点滴闲暇时间进行便捷的电子阅读,往往是娱乐性、消遣性的,一种碎片化的浅层阅读,难以进行系统性的深入阅读。手捧一本书,静坐于书斋,沐浴在清风与阳光中,细细品读,沉潜于书籍营造的心灵世界,不仅能平静我们的内心,去除浮躁,沉淀自己,更是与心灵零距离的接触。这岂不比手捧电子阅读器更有益?

③纸质书蕴藏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思,是人类思想的富矿,不会因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伴随着纸张的发明,纸质书以其独特的便利性成功替代了竹简,成为阅读的主要媒介。千百年来,它日日陪伴在人类的身边,听人们向它倾诉,向它抱怨,与它分享快乐与成功,成了人类的知心朋友,给予人类最耐心与温柔的陪伴。遇到认知上的困难时,人们会主动请教这位“良师益友”,从中汲取知识和精神力量。书籍的这种魅力是不会随时光流逝而消逝的。

④纸质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千百年来的一位位名家大师对话,聆听他们的教诲,如坐春风,让我们开知益智。当我们徜徉于无穷无尽的书海,遨游于无边无际的文字乐园,沉醉于博大精深的心灵世界,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总结他们的成败得失,体悟他们的人生智慧。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人生阅历,而且扫除了我们人生路上的迷茫,坚定了我们前行的意志,鼓舞了我们矢志奋发的斗志。这岂能是快餐式的电子阅读可以取代的?

⑤电子书和纸质书的优缺点相互补充,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电子书虽方便快捷容量大,但闪烁的电子屏会对眼睛有一定的损害;而纸质书虽没有辐射等弊端,油墨沁香,传统厚重,但有些书籍的厚度却常常令我们望而生畏。所以,两者各有千秋,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各有其适用的人群,电子书的发展并不会必然导致纸质书的消亡。

⑥美好的东西永不逝去,即使是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纸质书也是不朽的,我相信纸质书永不消亡。

⑦纸质书是我们共同的珍贵财富,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它正在用其独特的声音告诉我们,它将永不消亡。

【技法点评】本文是一篇符合上述技法典型的习作,中心立意明确,思辨层次清晰,娓娓道来,张弛有度,将发问所得的思辨结论逻辑化框架化。对材料思辨的中心结论是“纸质书永不消亡”,第②③④节从纸质书的作用来整合思辨的内容,指出纸质阅读有快餐式的电子阅读不具备的优势,具有平静人心,沟通心灵等独特魅力,第⑤节从比较两者优缺点的角度来整合,指出两者各有存在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论题论点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几道组合数论题的分析策略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典型催开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