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创新的因素分析*

2018-01-25 06:29任志远
山西青年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情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任志远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1100)

作为一门大学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承担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国家育人的任务,是继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教育部2015年《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还是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都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要求,从而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管理有方的课堂学习体系。

一、抓住契机,推动创新

(一)创新推动发展

所谓创新,是指为了自身发展,运用已知的信息和条件,打破框框束缚,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直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而是立足社会现实、立足环境改变,与时俱进的应对未来发展变化。只有坚持教学创新,才能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

(二)契机利好创新

契机即机遇,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枢纽或决定性的环节。抓住契机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接影响事情的成败。目前,“思政课”正迎来诸多契机。一是大发展期,即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大关注思政工作,通过《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把握方向,营造良好氛围;二是高成就期,即十九大报告显示: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力创新,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经济、科技、军事、国际影响力上了新台阶。这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重塑民族自信,提供了良好素材。三是高使命感,即发挥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正能量,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大大的增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给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在坚持多维思考、换位思考的同时,系统学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立足一线,理性分析

实践证明:教学创新必须立足于一线教学实际,从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入手,去推动全面育人工作的实施。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师生教学互动效用的状况,主要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等合理程度;教师素养、学生习惯及学习积极性等诸多因素影响。显然,除了备教材、备学情,还要备理念、备社会、备职业等众多因素。

(一)教学理念——创新务实

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的选择,受课程要求的影响,对教学活动产生作用。“思政课”是一门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又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同时,高职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需求,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务实,为经济发展服务。只有树立创新务实的教学理念,才能正确引导课程教学的发展。

因此,既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育学生,探索新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回应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又要将重视“知识、能力、素质”与重视“意识、信念、责任”相结合,以“强化实践教学,激活学习兴趣”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职业人文素质。这与《创新计划》“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不谋而合。

(二)教学内容——教材主导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影响、反复传递的目标信息,包含课标、教材和教参等等。教材更是教学之本,教材选取直接影响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对已出版的马工程重点教材进行的全面系统修订。它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来深化教材体系,丰富教学内涵,提升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这种与时俱进的修订,既充分凝练了十八大以来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又充分吸取一线师生的意见建议,对教材体系、章节构成、思想论断和主要内容展开详细修改,增强可读性,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只有全面认真地研读教材大纲,才能为教学内容设计注入灵魂、指明方向,才能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三)学情分析——全面多维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实际参与者,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的高低。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个性差异、参与程度有所不同,这都是影响学情的重要因素。学情分析是把学情进行分解,寻找各个部分的关系以及学情作为整体与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教学。1有学情分析,教学才能有引的方向,才能有导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既要考虑学生整体的统一性,又要兼顾组成班级的专业性;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又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既要考虑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又要兼顾学生反馈的及时性。甄选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以不变应万变,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四)职业发展——赋予内涵

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为中心,依托行业、企业,“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它侧重于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然而,职业发展又不仅仅是授予学生技能和知识,还要赋予其精神成长的内涵,以使人人都能随其个性,获取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因此,“思政课”不仅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作用;还应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职业,增强德育课程的职业内涵,提升自身跨界整合的能力,为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服务。

(五)社会环境——交互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现实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也包括虚拟网络舆情的新态势。现实社会是虚拟网络的重要支撑,虚拟网络是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两者相互影响、交替发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与信息容量无限性、互动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相结合,共同构建一个对人的生存、发展和交往有利有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多维环境。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个人认知将遭受多元文化及各种价值理念的冲击,势必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效用的稳定性,影响到大学生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和巩固。

综上所述,只有对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因素进行细致分析,才能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管理有方的课堂学习体系,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充分的思想动员和铺垫。

猜你喜欢
学情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